尤物视频网站,精品国产第一国产综合精品,国产乱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欧美人与zoxxxx视频

免費咨詢電話:400 180 8892

您的購物車還沒有商品,再去逛逛吧~

提示

已將 1 件商品添加到購物車

去購物車結算>>  繼續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是: 首頁 > 免費論文 > 學校高校財務管理論文 > 適應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的復合型會計人才培養模式構建與運行研究

適應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的復合型會計人才培養模式構建與運行研究

多個中央1號文件的發布,為進一步推動農民專業合作社健康快速發展指明了方向。農業部還將進一步加大對農民專業合作社人才培養力度,確認一批培訓基地,加快合作社人才培養,計劃培訓10萬名農民專業合作社經營管理人才,提高合作社經營管理水平,為合作社規范化、上水平發展提供堅實的人才支撐和智力支持,提高合作社管理水平。組織實施好“陽光工程”和“現代農業人才支撐計劃”,擴大農民專業合作社經營管理人才和財務會計人才培訓規模。鼓勵支持社會力量面向農民專業合作社開展公益性培訓。采取多種形式,大力宣傳有關法律法規政策,開展優秀示范社、優秀理事長、優秀輔導員等表彰活動,不斷加大典型宣傳力度,交流成功經驗,弘揚合作精神,進一步擴大社會影響,營造支持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的良好輿論環境和工作氛圍。因此,構建和運行適應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的復合型會計人才培養模式勢在必行。

一、適應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的復合型會計人才培養模式構建與運行的必要性

(一)農民專業合作社快速發展的需要

近年來,浙江省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迅速。浙江省農業廳公布數據顯示:截至2012年年底,浙江省實有農民專業合作社20 686戶,其中,當年新登記農民專業合作社9 954戶,成員60.3萬個,帶動非成員農戶370.4萬戶,占全省總農戶數的38.2%。新興發展的農民專業合作社,為加快轉變我省農業發展方式,促進農業持續增效、農民加快增收發揮了重要作用。合作社成為農業轉型升級的推進者,引領農業產業化發展。

但是我省農民專業合作組織面臨兩大挑戰,一是推動農村合作事業健康發展的外部環境沒有形成,二是合作社內部缺乏具有合作社經營理念的企業家和管理者。尤其是缺少專業經營管理人才,這已經成為合作社發展的瓶頸問題。為了適應和推動農民專業合作組織規范、快速、健康發展,亟需培養造就一批善經營、會管理、懂技術、有奉獻精神的復合型農民專業合作社經營管理人才,以保證合作社的長遠發展。

(二)避免會計信息失真、監督乏力的需要

《農民專業合作社法》規定: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理事長或者理事會應當按照章程規定,組織編制年度業務報告、盈余分配方案、虧損處理方案以及財務會計報告;農民專業合作社在依法向有關主管部門提供的財務報告等材料中,作虛假記載或者隱瞞重要事實的,依法追究法律責任。由于專業合作社負責人一般都是由種養大戶和農民經紀人擔任,財務管理意識比較淡薄,出于降低費用考慮,有些合作社的會計由不具備會計從業資格的社員兼任。由于其缺乏專業知識,可能對財務會計制度不理解或誤用,無法識別財務信息的真實性,從而導致會計信息的失真,起不到應有的監督作用,這就需要培養一批適應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的復合型會計人才。

(三)農民專業合作社內部控制的需要

《農民專業合作社財務會計制度》(試行)中明確要求建立健全貨幣資金、銷售業務、采購業務、存貨、對外投資業務、固定資產、借款業務等內部控制制度。由于合作社組織機構不夠健全、內部控制的固有限制等原因,可能造成內部控制設計不健全或執行不力,從而給合作社的發展帶來隱患。此外,有些人把成立農民專業合作社單純看作是獲得政府政策扶持和信貸支持的手段,缺乏長遠打算,從而忽視內部控制的建設。這就需要培養一批適應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的復合型會計人才。

二、培養適應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的復合型會計人才應采取的對策

(一)實地走訪、問卷調查

以農辦、供銷社等政府部門為依托,通過實地走訪一些市、縣、鎮、村農民專業合作社,通過問卷調查、座談會等手段進行基礎數據的搜集和研究。

(二)確定培養目標和知識、能力、素質要求

1.確定培養目標。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有敬業、創新精神和較強實踐能力,熟悉農民專業合作社經營管理、農村合作經濟相關知識,能運用所學理論和知識,從事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創辦、組織與管理、農產品營銷、合作社生產運作等工作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

2.確定培養的知識、能力、素質要求。(1)素質要求:具有較強的敬業精神和較好的誠信品質;具有較強的責任意識和較好的忠誠品質;具有較好的開拓精神和健全的體魄。(2)能力要求:具有合作社會計核算能力;具有合作社經營、管理、指導和評估等方面的基本能力;具有一定的合作社創辦、設計的基本能力;具有農產品營銷、農產品貿易的實踐能力;具有與農民溝通、協作、交流的能力。(3)知識要求:掌握合作社歷史、國外合作社的發展概況、合作社基礎知識、計算機應用等基礎理論知識;掌握合作社經營、合作社管理、合作社組織結構、農產品營銷、合作社生產運作等基本理論;掌握財務會計、財務管理、合作金融與信貸理論知識;掌握農民專業合作社法。

(三)確定培訓宜設立的主干課程

1.主干課程。農民專業合作社法、農民專業合作社政策、農民專業合作社會計基礎工作規范、農民專業合作社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農民專業合作社會計等。

2.選修課程。合作社經濟、合作社基礎知識、合作社組織、經紀人實務、合作社管理、合作社生產運作、合作社經營、農產品營銷、合作社案例、農民專業合作社實務、農村經濟調查、農產品營銷綜合實訓、合作社經營沙盤模擬實訓、合作社創辦方案設計、技能考證專項訓練等。

(四)確定培訓考證項目

通過培訓,取得培訓結業證書和農村財會人員上崗證或合作經濟管理師證,通過已有的知識、技能考取會計從業資格證或會計職稱。

(五)編寫統一的《農民專業合作社會計》培訓教材

目前,農民專業合作社財務會計制度剛剛試行,它與一般的財務會計相比較有許多行業的特殊性,據調查,全國現在還沒有專門的《農民專業合作社會計》教材可以使用。通過編寫《農民專業合作社會計》培訓教材,可以為合作社經營管理專業學生和合作社經營管理人員培訓提供服務。

(六)對會計人員及相關經營管理人員進行培訓

用設計的人才培養模式對農民專業合作社會計從業人員及相關經營管理人員進行培訓,使他們成為既懂合作社經營管理知識,又懂得合作社會計崗位知識、技能的“復合型”會計專業人才。

我院2012年與紹興市農辦合作立項了一個培訓項目——農民專業合作社財務從業人員實用人才培訓班,為此我院成立合作社教育研究中心,對合作教育開展深層次研究。攜手紹興市供銷社,共創農村建設實用人才培訓基地,攜手市農業局共建紹興市現代農業人才培訓基地,2012年通過申報成為首批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社培訓基地,同時與10多個大型的合作社企業建立實訓基地,以這些基地為平臺對農民專業合作社的會計從業人員及相關經營管理人員進行培訓,培訓學員1 000多人次,使構建的適應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的復合型會計人才培養模式得到了實踐檢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合作社成員、特別是合作社會計人員知識與能力的成長是農業經營改善的關鍵,因此,要把合作社成員、會計人員知識與能力的提升作為發展的源動力。建設現代農民專業合作社,必須注重合作社理事長、經營管理人才、財會人員、市場營銷人才和農民專業技能的培訓。

(七)完善合作社經營管理專業培養方案

將實踐過的人才培養模式一方面交相關政府部門使用,另一方面進一步完善我院剛開辦的全國唯一的合作社經營管理專業培養方案。應設計、完善合作社經營管理專業會計項目宜開設的課程體系,如開設會計基礎、合作社會計基礎工作規范、合作社會計、合作社會計實訓、合作社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技能考證專項訓練、財務管理等課程,形成合理的課程體系,為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發展提供人才保障。

(八)建立學校、事務所、農民專業合作社三方聯動、三位一體的財務咨詢公司實踐平臺

通過與事務所合作,在校內建立財務咨詢公司,由事務所日常駐點,在學校開展工作,基本涵蓋一般財務人員(出納,中小型企業助理會計、主辦會計)需要的工作內容。從開具發票到納稅申報等一系列財務、稅務處理方式,由事務所每月根據培訓學生人數進行實務操作輔導,或學生(每一戶企業擬實訓2人)提供代理記賬企業資料,由事務所相關人員到學校實訓室進行實務指導。

建設成下列資源:會計實訓基地合作協議書、會計實訓基地合作方案、校內會計實訓教學大綱、會計實訓基地日常管理條例、會計實訓基地學生實習日志、會計實訓基地學生選拔條例、企業培訓學員條例、會計實訓基地培訓學生上崗承諾書、制作學院工作經歷證書、實訓場地建設等。

通過上述建設、研究、運作最終實現學校、事務所、農民專業合作社三方聯動、三位一體的財務咨詢公司實踐平臺,將研究成果的效益最大化,真正為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發展提供人才、智力、實踐平臺等多方面的保證。

(注:本文系紹興市教育局2012年高等教育教學改革一般課題“適應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的復合型會計人才培養模式構建與運行研究”的階段性研究成果,紹興市教高[2012]116號文件;課題主持人:胡苗忠)

作者簡介:

胡苗忠,男,浙江農業商貿職業學院,財會金融系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會計及會計教育。

服務熱線

400 180 8892

微信客服

<th id="q6zaz"></th>
    1. <del id="q6zaz"></del>

    2. <th id="q6zaz"></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