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本文分析了我國基金會信息使用者的信息需求,從基金會效率、財務穩定性和發展能力三方面構建了基金會財務分析指標體系,為基金會信息使用者提供了一個基本的財務分析工具。
【關鍵詞】 基金會財務分析 基金會效率 財務穩定性 發展能力
一、引言
現代社會中財務分析已成為經濟生活的重要內容,任何組織的利益相關者都需要通過財務分析獲得有效的信息,從而進行科學的決策。財務分析離不開財務分析指標,營利性組織經過長期的積累,目前已經形成了一套包括償債能力、盈利能力、營運能力和發展能力的相對成熟統一的財務分析指標體系。而非營利組織尚未形成一套科學有效的財務分析指標體系,究其原因主要在于非營利組織類型的復雜性、組織目標的多樣性及其績效衡量的多元性。鑒于此,筆者認為在短時間內構建統一的非營利組織財務分析指標體系是不現實的,可行的辦法是選擇有代表性的非營利組織,根據組織目標、運營特點構建不同類型非營利組織財務分析指標體系。
基金會是利用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社會組織捐贈的財產, 以從事公益事業為目的, 依法成立的非營利性法人組織。改革開放后,作為一種基本的社會組織和制度形態,我國的基金會發展迅猛。據基金會中心網統計,截至2012年7月25日, 按照《基金會管理條例》在各級民政部門登記注冊的基金會總數已達2 735家, 資產總額450多億元。基金會在動員民間力量、促進社會發展、扶貧助困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顯著成績,成為我國公益事業領域的風向標和催化劑。
然而,基金會并非“德行完美的神話”。2011年中國紅十字會“郭美美”、中華慈善總會“尚德詐捐門”、青基會“中非希望工程”、河南省宋慶齡基金會“善款放貸”等一系列事件,嚴重挫傷了公眾對基金會的信心,公眾通過慈善基金會進行的捐贈大幅降低,慈善基金會陷入了空前的信任危機之中。危機的發生使人們更加強烈地意識到加強基金會財務管理和監督的迫切性,財務分析指標是加強基金會財務管理和監督的有效工具,構建一套基金會財務分析指標體系,可以對不同規模的基金會進行分析,揭示其財務方面存在的問題,為基金會管理者優化管理、社會公眾監督基金會運作以及政府進行資源的合理配置等提供一個基本的分析工具。值得欣喜的是,在社會公眾的推動下,基金會已成為我國目前為數不多的對外公開披露組織信息和財務信息的非營利組織。在社會組織網和基金會中心網上我國兩千多家基金會的財務報告和其他相關信息都可以查詢到,這為基金會財務分析指標體系的應用、分析和完善提供了基本條件。
二、國內研究文獻簡述
我國對非營利組織財務的研究起步較晚,研究成果不多。目前關于基金會的研究成果,大多是從社會學、歷史學等角度,針對基金會法律制度、產權問題等方面進行論述,針對基金會財務管理問題的研究尚不多見。在筆者查閱到的相關文獻中,王勁穎(2007)對《基金會管理條例》所涉及的指標項目中的數據范圍進行了探討,為規范構建財務指標提供了思路;徐宇珊(2007)根據基金會財務報表數據構建了基金會資源特征指標體系,包括基金會使用資源與獲得資源相關的指標;葛道順等(2009)對基金會發展、募捐款和投資及項目管理等方面進行了深入剖析,提出理論界應重視基金會財務管理體系建設的研究;彭君(2010)分析了目前我國基金會財務管理中存在問題及其成因,從全面預算管理、風險識別及防范、財務分析等方面構建了公募基金會的財務管理體系;顏克高(2012)在分析公益基金會的理事會特征與組織財務績效研究時,從財政績效、公眾支持度、公益性和籌資能力四方面構建了反映基金會財務績效的評價指標。
上述文獻雖然涉及基金會財務指標,但受研究主題的限制,都沒有專門研究基金會財務分析指標體系的構建,存在兩個突出問題:一是忽略了信息使用者的需求,未考慮基金會不同的財務信息使用者對指標的關注程度,因而目標性和實用性較差;二是未形成財務分析指標體系,難以全面反映和分析基金會運營狀況和績效。
鑒于此,筆者試圖借鑒企業財務分析指標體系的構建方法,在分析基金會信息使用者需求的基礎上,構建一套基金會財務評價指標體系。
三、基金會信息使用者的信息需求分析
基金會的信息使用者主要包括資源捐贈者、政府相關部門、債權人、基金會的理事會成員和管理者等。
1. 資源捐贈者。資源捐贈者是基金會的主要資源提供者,目前我國基金會90%以上的收入來源于捐贈收入。相關研究表明資源捐贈者最關注的是其所捐贈的款項和物資是否按規定用途使用以及使用的效率和效果。Chemy(1992)認為,捐贈人最關注組織的運營效率和效果,更愿意選擇那些能夠說明具有最大可能性最大化資源效用的非營利組織。Weisbrod和 Dominguez(1986)通過實證研究表明效率指標對捐贈人來說是十分有價值的。李靜(2006)通過對我國企業的調查研究,指出捐資企業對非營利組織的財務狀況及組織規模沒有過多的要求,但需要更多能直接反映非營利組織使用資源效果的信息。另外,研究表明除了要了解一個非營利組織工作的效率和效果之外,捐贈人還希望知道該組織能否持續存在和發展, 非營利組織對外披露的會計信息應該便于捐贈人分析組織能否在未來持續地運營下去。
由上述分析可見,在正常的社會環境下,捐贈者對基金會進行捐贈決策時,必然關注基金會的財務狀況,希望借助基金會財務報告和財務指標,分析比較基金會受托責任的履行情況,了解基金會資源的使用效率和效果,以及基金會財務穩定性和持續發展能力,以便最終做出自己今后是否捐贈以及捐贈金額的決策。
2. 政府相關部門。政府相關部門(如民政、稅務、財政、審計等部門)對基金會負有管理和監督的職責,他們主要關注基金會運營的合法、合規和有效性。在對基金會進行評估或審計時,政府相關部門需要借助反映基金會財務狀況、運營效率和財務穩定性方面的財務指標進行分析判斷。另外,政府在購買公共服務時,要在不同的非營利組織(包括基金會)之間做出選擇,也要借助于反映基金會公益性和運營效率的財務分析指標做出分析判斷。
3. 債權人。雖然基金會主要資金并非來自債權人,但在資本難以維持正常運營的情況下其也會借入部分外債。另外,基金會在一些業務活動結算中也會形成一些短期結算性債權人,如供貨商。可見,基金會的債權人主要是銀行和供貨商,他們主要關心組織的償債能力、財務穩定性,以確定向基金會所提供的資金是否安全以及基金會是否按照既定用途使用資金,以便決定是否繼續向其提供更多的貸款或商業信用。
4. 基金會的理事會成員和管理者。基金會的理事會成員和管理者是基金會受托責任的履行者,也是基金會日常運作及公益活動的決策者和組織者。為了使公益基金會長期穩定地發展下去并不斷壯大,他們必然需要借助于財務分析,全面了解基金會目前的財務狀況,包括基金會收入結構、公益支出與總支出的比重、日常開支情況、行政支出數額及基金會負債情況等。同時,他們還需要了解基金會對現有資產的利用效率和效果,了解基金會資產的流動性,發現基金會可能存在的問題以便及時進行有效控制和科學規劃。
綜上所述,基金會信息使用者對基金會信息的需求主要集中在基金會的效率和效果、財務穩定性和發展能力方面。
四、基金會財務分析指標體系的構建
(一)財務分析指標的特點
財務分析是根據有關信息資料(主要是財務報告),運用特定方法,對組織財務活動過程及結果進行分析和評價,以反映組織在運營過程中的利弊得失、財務狀況及發展趨勢,為報表使用者的相關決策提供主要信息支持的一種分析活動。財務分析指標一般具有以下特點:①以財務報告為基礎;②反映可以以價值衡量的經濟業務;③受會計準則等會計規范的影響。基于財務分析指標的特點,筆者認為財務分析指標并不能滿足信息使用者的全部需求,如對信息使用者關注的資金使用效果,基金會資金使用效果主要體現在受益者的滿意度及基金會的社會貢獻,這些信息難以用價值反映,難以構建相應的財務分析指標。因此,對于以非財務信息反映的相關信息難以通過構建財務分析指標進行分析。
(二)財務分析指標體系
根據基金會信息使用者的需求及財務分析指標的特點,筆者認為基金會財務分析指標體系應從三方面構建,即基金會效率、財務穩定性和發展能力,參見下表。其中:基金會效率是基金會在提供公益活動過程中投入與產出的比率,反映了基金會實現組織目標的能力;財務穩定性是基金會一定時期的財務狀況,反映了基金會財務狀況對維持組織生存和發展的保障程度;發展能力是基金會未來持續運營的能力,反映了基金會未來發展的潛力。
1. 基金會效率。理論上講,社會公眾之所以會選擇基金會等非營利組織去提供公益服務,很大程度上是基于對這類非營利組織管理效率的信賴。與政府組織相比,根植于民間的基金會更了解服務對象的真實需求,并知道怎樣高效地滿足這些需求。這就要求基金會在向社會提供公益服務時必須有更好的服務,更高的效率,追求效益最大化和成本最小化。因此,高效率是基金會信息使用者對基金會的基本要求,也是基金會存在的條件之一。
一般意義上的效率是指組織投入與產出之間的比率關系,對于基金會而言,投入體現為一定時期的全部支出或費用,產出體現為其提供的公益服務(一般用“公益活動支出”反映)。因此,基金會效率是指基金會在最小化投入資源的基礎上實現最大化公益服務的能力。
基金會效率可以從總體效率、運營效率和籌資效率三方面反映和分析。其中,總體效率反映基金會經過籌資活動和用資活動最終提供公益服務的效率,運營效率反映用資環節提供公益服務的能力,籌資效率反映籌資環節的投入與產出的關系。
(1)總體效率。基金會總體效率指標可采用“公益服務價格”指標反映。該指標越高,表明基金會總體效率越低。
公益服務價格=
式中:分子反映了捐贈人由于捐贈的“抵稅效應”,所捐出的一元錢的實際成本;分母反映了基金會將捐贈收入轉化為公益服務的程度,即捐贈人捐贈的一元錢最終有多少用于公益服務;兩者之比反映了基金會向受益人提供每元公益服務的稅后成本。
(2)運營效率。對于基金會而言,其運營效率體現在其提供公益服務的能力上,一般可用“投入產出比率”和“公益支出占上年總收入比率”指標反映。
投入產出比率= ×100%
投入產出比率能反映基金會在多年所有支出(投入)中用于公益活動支出(產出)所占的比率,該比率越大說明基金會的運營效率越高,對社會的貢獻率就越大。
公益支出占上年總收入比率= ×100%
公益支出占上年總收入比率反映了基金會通過運營將從社會上募集的收入轉化為公益服務的能力,比率越大說明基金會公益能力越強,效率越高。我國《基金會管理條例》第 29 條規定“公募基金會每年用于從事章程規定的公益事業支出,不得低于上一年總收入的70%。”
(3)籌資效率。基金會為了實現其宗旨和目標,需要通過營銷活動籌集所需的資金。基金會籌資效率可用“籌資費用率”指標反映。
該指標反映了基金會籌集資金的成本水平,籌資費用率越高說明基金會籌資效率越低。我國相關法規目前尚未對籌資費用率做出規定。根據智能捐贈聯盟(BBBWGA)的調查顯示,美國民眾認為非營利組織的籌資比率應控制在20%至30%之下,而美國慈善協會則認為籌資比率應控制在35%以下。
籌資費用率= ×100%
式中:年度籌資費用應為基金會當年為籌資所花費的資金數額;年度籌資總額反映基金會當年籌集到的全部資金,應為基金會當年全部收入額扣除政府專項撥款以及政府給予的補貼額的余額。
2. 財務穩定性。基金會財務穩定性可以從償債能力、凈資產保全、公益支出變化情況三方面反映。
(1)償債能力。較強的償債能力是維持基金會財務穩定的基本條件,由于基金會的債務比較少,且大多是流動負債,所以重點反映其短期償債能力,可采用“營運資本比率”指標。該指標越高,表明基金會短期償債能力越強。
營運資本比率= ×100%
其中,營運資本=流動資產-流動負債。
(2)凈資產保全。從財務角度看,基金會必須保持凈資產為正,才能保證其持續運營下去。Trussel和Greenlee(2004) 認為,一個非營利組織三年里的凈資產顯著減少(顯著減少是指至少20%的下降),則可以認為該組織出現財務困境,財務穩定性較差。因此,我們選用基金會“凈資產變化率”指標反映基金會凈資產保全情況。
凈資產變化率=
×100%
該指標結果為正數,說明當年凈資產規模增大;結果為負數,說明凈資產規模下降;若基金會連續三年凈資產變化率呈下降趨勢,則說明基金會財務穩定性較差。
(3) 公益支出變化情況。一般國家對基金會公益支出占總收入或總支出的比率都有規定,基金會的公益支出連續下降則說明基金會提供公益服務的能力在下降,反映了基金會總體財務狀況不佳。
公益支出變化率=
×100%
該指標結果為正數,說明基金會當年用于公益項目的支出較上年有所增加;結果為負數,說明基金會當年用于公益項目的支出較上年有所下降;若基金會連續公益支出變化率三年呈下降趨勢,則說明基金會財務穩定性較差。
3. 發展能力。發展能力是衡量基金會能否長久運作下去的重要指標。從財務角度看,影響基金會未來發展能力的主要因素是基金會收入和規模的增長能力,具體可用“總收入增長率”、“投資收益率”、“總資產增長率”三個指標反映。
(1)總收入增長率。
總收入增長率= ×100%
該指標反映基金會每年全部來源的收入總額與上年同期相比增加的比率,表示基金會當年收入較上年增長情況。該指標結果為正,表明當年收入較上年有所增加;如果為負數,說明收入比上年同期減少。理論上說,該指標值越大越好。
(2)投資收益率。投資收益率= ×100%
在安全性和流動性有保障時,該指標值越大,說明基金會運作資源獲得收入的能力越強,對基金會未來發展越有利。從基金會發展趨勢看,通過運營基金會資源獲得投資收益,是基金會擴大收入來源、保障可持續發展的一種重要途徑。
(3)總資產增長率。基金會總體規模的大小直接影響基金會的未來發展以及社會影響力,一般認為,總體規模越大,基金會抗風險能力越強,發展能力越強。基金會規模一般用總資產表示,“總資產增長率”指標反映了基金會規模的變化情況。
總資產增長率= ×100%
4. 綜上所述,筆者從基金會效率、財務穩定性和發展能力三個維度,構建了由“公益服務價格”等10個指標構成的基金會財務分析指標體系。
在指標體系構建過程中,本著簡化和實用的原則,對于一些反映內容相近又具有互斥性或包容性的指標,進行了必要的篩選。如一些管理規范要求的行政費用占總支出的比例,該指標與“投入產出比率”屬于互斥性指標,投入產出比率高,行政費用占總支出的比例必然低,二者選其一即可說明問題。受財務分析本身的限制,該指標體系中尚缺能反映基金會運營效果的指標,這也是以后研究的重點。
【注】 本文系山東省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公共組織財務管理基本理論研究”(項目編號:J10WG15)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主要參考文獻
1. 國務院.基金會管理條例.國務院令第400號,2004-02-11
2. 王勁穎.關于《基金會管理條例》所涉及財務指標的探討.社團管理研究,2007;1
3. 徐宇珊.我國基金會資源特征的指標構建——基于年度財務報告的分析.學會,2007;5
4. 葛道順,商玉生等.中國基金會發展解析.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9
5. 彭君.公募基金會財務管理研究.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碩士學位論文,2010
6. 顏克高.公益基金會的理事會特征與組織財務績效研究.中國經濟問題,2012;1
【作 者】
周詠梅(教授) 李 茜 王孟龍
【作者單位】
(青島大學國際商學院 青島 266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