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本文利用演化博弈的方法對政府監管部門和科研群體之間相互作用的策略進行分析,建立監管部門與科研人員之間的非對稱博弈模型,并對該條件下財政科技項目經費預算的執行力進行了分析,討論政府監管部門與科研群體在相互作用過程中決策的選擇,并提出關于提高科研經費預算執行力的若干建議。
【關鍵詞】 科研經費 預算執行力 演化博弈 復制動態
隨著國家對科技投入力度的不斷加大,科研單位爭取的項目經費也在不斷增加,資金來源渠道呈多元化和多層次化發展,科研經費預算成為財政預算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國家科技戰略的重要體現。從我國近幾年科技項目推行科技立項預算編制管理的情況來看,預算管理最薄弱的是執行力。項目經費預算管理決不是做出一系列數字表格就萬事大吉,預算執行問題更值得關注。
經費預算執行力弱化主要表現為預算執行不嚴格,控制力不到位。受主客觀因素影響,科技項目執行時對經費的支配存在“潛規則”,沒有嚴格執行預算方案,導致項目執行不完整或經費支出超出預算范圍。
項目主持人是科技項目經費支出的負責人,作為非專業預算的理解難免發生偏差,因而在執行中出現偏差。同時,課題主持人與課題組成員從課題經費中謀取收入(或者人力資本投入補償)的動機逐步顯性化(有些是政策允許的,尤其是橫向委托科研項目)。現行預算體制使科研部門真正按照預算執行相關項目很困難,項目預算的編制還沒有真正做到項目需要多少經費就編制多少,而往往由上級部門給一個額度,然后根據額度來編制預算,這常常造成預算編制不實導致執行上的嚴重偏差(王蔚等,2009)。
一、經費執行行為中的演化分析
1. 模型假設。財政科技經費預算執行過程中涉及博弈的是兩方,即政府監管方和科研人員群體。
政府監管方和科研人員群體各有兩種策略選擇:政府監管方可選擇嚴格監管或輕微監管兩種策略,而科研人員群體對經費預算執行有執行有力和執行弱化兩種策略。
通過構建政府監管方與科研人員群體之間的非對稱博弈支付矩陣,再綜合復制動態方程研究雙方之間策略交往的行為選擇演化過程,本文提出政府監管方與科研人員群體之間的非對稱博弈支付矩陣(見表1)。
其中,由于成本或其他原因限制,監管方不能完全進行嚴格監督,只能以一定的概率進行,設其監控成本為G1;若科研人員有相當的學術道德修養和法律素養,不管監管方采取何種監管策略都會有力執行項目經費預算,雖造成部分損失K1,但由此得到了聲譽效益S,其概率為f2;若監管方不負責任,將監管工作流于形式,而科研人員也抱著僥幸心理不嚴格執行經費預算,那么設間接造成社會成本為G2,對監管方產生的負收益為G;若科研人員為從財政科研經費中獲取大額非法收益而使預算執行弱化,則一旦被監管機構發現,被處以的罰款及公共形象受損等方面的成本為K2。
由于當今很多科研人員缺乏道德意識,對經費預算嚴格執行置若罔聞,加之監管機構處罰力度不大,同時也不在乎其聲譽損失(即G較小),于是常常出現G
筆者認為若把因監管方失責引起科研人員經費預算執行不力引發的社會成本G2歸于監管方承擔,那么這種社會成本的負面影響將遠超過監控成本G1,即G2>G1>G1-K2,這樣做會促使監管方加大監察力度,運用各種手段去促使科研人員提高預算執行力度。此時,博弈雙方相互支付矩陣如表2所示:2. 模型演化與分析。博弈論是研究決策主體行為在發生直接相互作用時的決策以及這種決策的均衡問題。當人們的利益存在沖突時,每個人所獲得的利益不僅取決于自身所采取的策略,而且有賴于其他人采取的策略,通過研究他人的策略,來選擇使自己利益獲得均衡的策略。因此,每個人都需要針對對方的策略反應作出對自己最有利的選擇(朱雅琴,2008)。而這個過程又是不斷追尋和學習的過程,因為一開始的策略不一定是最優的,所以是一種在反復的博弈過程中必須不斷學習、嘗試和調整,最終找到最優均衡的動態過程。在這種過程中,采用高收益策略的群體在整個種群中的比重會慢慢上升,直至達到演化穩定策略(ESS)。依據表2,科研人員對經費預算執行行為的復制動態方程可以表示如下:
F(f2)= =f2(1-f2)(S-K1+K2f1)(1)
令 =0,可得: =0, =1, =
由微分方程的穩定性及演化穩定策略的性質可知,當F( )<0時, 為演化穩定策略。圖1給出了不同情況下的相位,揭示了不同的動態趨勢及其穩定性。
當 = 時,F(f2)始終為0。即監管方的監管力度達到 時,任何科研人員對科研經費預算的執行力度都是平衡穩定的。
當f1< 時,區間(0,1)始終有F(f2)<0。復制動態方程(1)有兩個平衡點: =0, =1,則F(0)<0,F(1)>0。即當f1<
時, =0是全局唯一的演化穩定策略(ESS)。也就是當監管方對項目經費預算執行情況的監管工作不負責任,草草了事時,科研人員將越來越弱化對預算執行力度的重視程度,這是十分危險的。
當f1> 時,區間(0,1)始終有F(f2)<0,方程(1)仍有兩個平衡點: =0, =1,則F(0)>0,F(1)<0。即當f1> 時, =
1是全局唯一的演化穩定策略(ESS)。即博弈雙方良性互動逐步達到帕累托最優狀態。
同時,監管方的復制動態方程可以表示如下:
G(f1)= =f1(1-f1)[(K2+G+G2-G1)-(K2+G+G2)f2]
(2)
令 =0,可得: =0, =1, =1-
同樣根據微分方程的穩定性及ESS的性質,當G( )<0時, 為演化穩定策略。詳見圖2:
當 =1- 時,G(f1)始終為0。即當科研人員對科技經費預算執行有力時,亦即表2中重視程度達到 時,監管機構的監控力度就是穩定的。
當f2< 時,區間(0,1)始終有G(f1)>0,復制動態方程(2)有兩個平衡點: =0和 =1,則G(0)<0,G(1)>0。那么
=0為演化穩定策略(ESS),即當較多科研人員弱化科技經費預算的執行力度時,監管部門也會放松監管,對其聽之任之,這對社會的負面影響是巨大的。
當f2> 時,區間(0,1)始終有G(f1)<0,方程(2)仍有兩個平衡點: =0和 =1,則,G(0)>0,G(1)<0,且 =1是全局唯一的演化穩定策略(ESS)。此時博弈雙方良性互動,政府監管部門采取嚴格監管策略,將監管作用發揮最大,達到帕雷托最優。
如果把上述博弈雙方演化過程的復制動態關系用一個坐標平面來表示,則雙方的博弈趨勢如圖3所示:
由圖3中箭頭走向得知 =1, =1和 =0, =0是這個博弈的兩個演化穩定策略(ESS),但最終收斂到哪個穩定策略決定于雙方最初采取不同策略的比例。
當最初的比例落在區域G1時,隨圖中走向會收斂到演化穩定策略(ESS) =0, =0,系統會收斂到帕累托劣均衡(0,0),即科研人員選擇“執行弱化”策略時,監管方選擇“輕微監管”策略;當其落在區域G2時,那么隨圖中走向收斂到演化穩定策略(ESS) =1, =1,系統會收斂到帕累托最優均衡(1,1),即科研人員選擇“執行有力”策略時,監管方選擇“嚴格監管”策略;較為特殊的是當落在區域K1或S時,系統演化的方向有兩種,即有可能進入區域G1而收斂到(0,0),也可能進入區域G2而收斂到(1,1)。
3. 模型結論。由以上分析可知,監管機構是以概率 =
來實施監控行為,而科研人員對科研經費預算執行有力的概率為: =1- ,且博弈的演化穩定策略取決于G1、K1、G2、S、K2、G的取值。
若系統要最大限度收斂至帕累托最優均衡(1,1),也就是區域G2的面積較大,對應著區域G1的面積較小,那么應使其納什均衡取值最小,即( , )最小。對科研人員而言:若K1增加,S就增加,K2就變小。大多數科研人員具有較高學術道德修養和法律素養,無論監管方采取何種策略,他們都會選擇“執行有力”策略,這樣雖會造成部分損失K1,但會使得到的聲譽效益S增大(S>K1),否則科研人員會因無利可圖而不嚴格執行預算,為的就是從經費預算中獲得利益,負面效益K2就會變小,監管方的監控力度也會隨之降低。
若監管方的監控成本G1增加,則 減少,那么科研人員會大大降低經費預算的執行力度,以獲取部分經費流失收益;若G2、G增加,則 增大,監管方承受民眾日益劇增的期望,隨之而來的壓力也與日俱增,為確保自身效益,定會加大監控力度和監察概率,這使得科研人員不得不根據監管方的策略提高經費預算執行力度:當監管概率f1> 時,他們斷然知道嚴格執行預算是最佳選擇,反其道行之帶來的損失定是他們無法承受的,所以 增大;若K2增大,即監管方加大對科研人員不當行為的懲罰力度,科研方為減少不必要的懲罰開支而選擇“執行有力”策略,同樣 增大(陳艷君等,2010)。
綜上,本文利用演化博弈的方法對監管機構和科研人員群體之間的行為選擇過程進行了非對稱博弈分析,研究結論認為:當科研人員預算執行力度較低、監管部門實施的處罰力度過輕或監控成本過高時,弱化預算執行造成經費大額流失行為必然發生。要降低這種行為的發生率,就必須對不嚴格執行預算的科研人員實施嚴厲的懲罰,降低科研人員不嚴格執行預算的預期收益,從而有效清除他們不嚴格執行預算的動機。
二、建議
1. 對科研經費管理政策的執行情況進行全面和深入的分析。目前的財政科研政策應該說大多數是科學合理的,而為什么又得不到有效的執行呢?主要是因為依托單位和課題組在認識和觀念上與政府的要求還存在差距,加之政策實施的條件、時機和大環境(滯后的事業單位撥款制度和分配制度)還不成熟,導致大部分政策目前執行不力。
2. 加強科研經費法制法規建設,提高科研人員對經費預算的執行力度。通過多樣化的法制宣傳教育,強化科研院所群體和管理人員的法制觀念,全面解讀我國目前科研經費管理政策,使法律強制與政策規范強強聯手,對提高經費執行力度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3. 加強內部控制的措施,保證科研經費的合理使用,確保經費支出按照預算嚴格執行。預算的執行主要包括:強化日常經費的支出控制;加強固定資產和無形資產的管理;全成本核算;項目經費的決算、結余經費的管理及績效考核要協調(葛焱,2010)。
4. 加大對項目經費的監審力度,確保經費預算按政策執行。審計監察工作的目的是監督經費預算執行的全過程,發現漏洞和不足,并加以糾正,力求每一筆經費的用途和去向都審查清楚,同時加大對課題組負責人濫用和挪用科研經費的問責力度,視情節輕重分別采取警告、批評、停止撥款、撤銷項目等各項處理措施,從而確保預算的有效執行。
5. 建立內外監督相結合的制衡式科研經費預算執行監管體系。積極開展紀檢司法機關與科研機構的廉政共建活動,簽署廉政合同。檢察機關可以全程監督科研院所重大科研項目的招投標以及經費執行使用過程,從而形成內部監督與外部監督相結合的相互制約的監督體系,確保預算執行的真實性與透明度。
6. 培育企業的執行文化,營造嚴格執行預算的氛圍。執行文化是種“軟”工具,會對執行者的意識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進而改變執行者心態讓其自覺執行預算。營造良好的執行文化,形成一種內化的動力機制,無論預算管理的難度有多大,員工都會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完成,從而達到預算執行的最高境界。
【注】 本文受科技經費財務規范及監管研究(項目編號:2010KW018)、現代企業財會理論與實踐研究(項目編號:2010RWJD013)、企業R&D費用加計扣除減免稅政策實效研究(項目編號:2011KW03)資助。
主要參考文獻
1. 徐化芳.農業科研項目財務管理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措施.山東農業科學,2006;3
2. 王蔚,陳元旭,楊海濤.課題制下的地質科研項目預算財務管理.煤炭經濟研究,2009;3
3. 朱雅琴.基于博弈論視角對會計信息造假分析.會計之友,2008;29
4. 陳艷君,田雙亮.基于復制動態的食品安全監管演化博弈分析.科技廣場,2010;6
5. 傅裕貴,伍新玲,伍鶯鶯.我國科技經費管理政策全解讀與執行情況解析.科技進步與對策,2006;6
6. 葛焱.基于項目管理的高校科研經費控制.南京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0;1
7. 李樹祥,梁巧轉,伍勇.海關走私監管的演化博弈分析.運籌與管理,2009;5
【作 者】
何雪鋒1,2(教授) 康 莉2 酒莉莉2
【作者單位】
(1.重慶市重點人文社科基地財會研究與開發中心 重慶 400054 2.重慶理工大學會計學院 重慶 400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