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近日從ACCA(特許公認會計師公會)獲悉,日前該會委托亞洲CFO研究機構對亞太地區高級財務人士所做的調查結果顯示,企業監管會增強而不是削弱股東價值。
此項研究報告,對一百七十六位來自香港、中國大陸、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的高級財務主管進行了調查。報告顯示,近六成被調查者相信監管可以提升股東價值,也就是說,從長遠來看,監管能夠給公司股價和現金流帶來可持續的穩定增長。而認為監管會阻礙經濟增長的則不到兩成五。主管們認為,有效的監管能夠讓他們更多地關注公司的發展戰略。
該項報告的主要研究成果包括以下五方面:
政府監管提升股東價值,在一個企業內部,股東價值的關鍵驅動要素包括披露信息的可信度以及風險管理控制等方面,而政府監管對于這些要素的影響是積極的。
財務報告標準、稅務監管、股票交易監管被看作是最有助于創造股東價值的法規。而薩班斯·奧克斯利法案、XBRL報表、社會和環境法規所起到的促進作用則最小。
對于監管有助于財務主管能更多關注發展戰略的觀點,64%的人持肯定意見,10%的人不認同。
監管在贏得公眾利益這一目標方面收效并不顯著,盡管監管旨在保護股東,但往往由于監管條例太復雜,股東常常不能理解。
監管為企業提供了一個平等競爭的平臺,但前提是監管是強制性的并且始終如一地得到執行。如果那些不執行監管法規的競爭對手沒有受到相應的處罰,這些監管法規則會使那些遵規守紀的企業處于不利地位。
ACCA副會長布倫達·莫塔夫表示:“總而言之,亞太地區的財務主管對于企業監管持肯定態度,認為企業監管如果公平實施的話,能夠給股東帶來價值,這一點讓人欣慰。我們生活在一個加強監管的時代,但在世界其他地方,對于繁文縟節的抱怨聲一直不絕于耳。所以從全球市場來看,加強監管使亞太地區企業處于相對優勢的地位。”
某些監管被認為是更為有益的。被調查者表示,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的普及是一個成功的典范,它為西方投資者提供了便利的市場可比性,并采用以原則為導向的靈活的會計模式、從而提升了亞洲資本市場的價值。不利的方面主要是不適用于小企業,在一些國家如中國,不能適應當地的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