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物视频网站,精品国产第一国产综合精品,国产乱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欧美人与zoxxxx视频

免費咨詢電話:400 180 8892

您的購物車還沒有商品,再去逛逛吧~

提示

已將 1 件商品添加到購物車

去購物車結算>>  繼續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是: 首頁 > 免費論文 > 高級經濟師論文 > 國外礦產資源財政收入分配體制研究

國外礦產資源財政收入分配體制研究

【摘要】本文分析了四類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關于礦產資源財政收入的分配模式,即:統籌分配、共享機制、分稅制度和社區直接參與分配。進而認為,一國的礦產資源財政分配制度要被接受并成功實施,必須在尊重國家的政治體制、經濟背景以及歷史傳統等基礎上,健全財權與事權相匹配的財政分配體制。具體到我國而言,就是改革資源稅費制度,增加資源所在地縣鄉和社區在財政收入分配中所占比例,鼓勵企業建立社區發展合作項目,并給予稅收減免和抵扣的激勵政策。
【關鍵詞】礦產資源 財政收入分配 共享機制 分稅制度

收入分配公平是社會穩定的基礎,是經濟發展的動力。近年來,中國政府大力推進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對于礦業領域而言,由于礦產資源富集區多是偏遠的經濟欠發達地區,地方財政較為依賴礦產資源開發,而資源收益向基層傾斜和用于改善當地群眾生產、生活條件的經濟機制還未能很好建立,礦山企業與礦區群眾共享資源開發利益的機制尚不健全,礦業企業承擔社區建設及環境保護的責任意識不強。因此,借鑒國外礦產資源財政收入分配制度,建立適合我國國情的礦產資源收益合理共享機制意義重大。
一、國外礦產資源財政收入分配制度概況
財政分權理論產生于20世紀50年代,歐美學者也經常采用“中央與地方財政關系”和“財政聯邦主義”等表達方式。自20世紀50年代中期特別是70年代以后,對世界各國來說,分權已成為其政治經濟生活中的一種常態化和普遍化現象。在發達工業化國家里,財政分權被視為控制公共部門擴張、改進各國公共產品供給的一項重要機制而備受推崇。在發展和轉軌經濟國家中,財政分權作為打破中央集權、擺脫經濟困境的重要手段而受到廣泛歡迎。
對于礦產資源領域,由于政治體制、法律制度等差異,世界各國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關于資源財政收入的分配模式也有所不同。但總體來講,分稅和共享稅是兩種最主要的礦產資源稅收分配體制。除此之外,部分發展中國家礦產資源財政收入也可能由國家統籌分配,有些社區甚至政府直接同礦業公司進行談判,以決定礦產資源稅收的使用方向。
1. 分稅制。理想條件下,中央政府可以通過財政預算管理體制服務于資源所在地的社區。然而,在許多國家,由于區域發展多樣性和中央政府財政預算管理能力的局限性,許多財政資金不能及時有效用于資源所在地社區。經過世界各國長期探索,分級分稅預算管理體制已經成為被許多市場經濟國家普遍采用的一種預算體制。
分稅制的基本原則是,在合理劃分各級政府事權的基礎上,將稅種和稅權在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間進行劃分,以確定各級政府預算收入。因此,中央和地方政府各自完全擁有某些稅種的征管權和收益權,中央政府無需向地方政府返還稅款,地方政府也無需向中央政府上繳稅款。分稅制的優點在于能夠更好激勵地方政府維護本地區企業和居民的權益,推動地方政府提高管理能力,促進公共資源的有效分配,避免了中央政府對地方政府的稅收激勵和監督。
2. 共享稅收。由于礦產資源開發不可避免地對生態環境產生負面影響,鑒于政治和社會輿論壓力,中央政府一般都會通過設立共享稅來確保當地社區能夠享有資源開發所帶來的收益,而資源所在地的地方政府也希望通過獲取額外財政資金用以補償礦產資源勘查開發對當地居民的負面影響,并為進入該區域的礦業企業提供公共基礎設施服務等。
共享稅收一般是指由中央政府負責征收礦產資源稅收,并將稅收收入的一定比例返還給資源所在地的地方政府。共享稅保障了資源所在地居民的合法權益,維護礦業開發秩序及礦區的正常生產秩序,實現了礦業社區的和諧。然而,共享稅的成功與否主要取決于三個條件:地方政府管理能力和效率,稅收分配的平等性,資金撥付的及時性。
3. 總結。綜上所述,清晰的稅權邊界劃分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制度運行效率,但中央政府在劃分稅權時經常面臨擴大稅收收入規模和加強稅收收入集中的矛盾,解決這一矛盾的方法是實行徹底分稅制。但在現實經濟運行中,中央政府在制定稅收分權制度時要考慮多重目標,比如滿足財政支持的需要、政治利益博弈的考量、稅收綜合管理水平等因素。因此,分稅制也面臨許多許多問題:地方增設機構,稅收管理成本一般較高;對于許多發展中國家,由于資源富集區地方政府管理能力有限,較難保障穩定的稅收來源;由于稅收來源有限,很難實施特殊的刺激政策來避免礦產品周期對經濟的負面影響;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支出模式和使用方向可能存在沖突。因此,必須推動分稅改革,明確中央和地方的事權劃分,逐步調整和規范收入劃分;細化預算支出職責,力求邊界清晰,避免混淆不清,互相干擾。
二、部分國家礦產資源財政收入分配模式
1. 統籌分配。在世界有些國家,例如智利、坦桑尼亞幾乎所有財政收入均由中央政府統一分配管理,其并未按照特定用途再次分配給資源所在地的政府或社區。在這些國家中,各級政府都要服從于中央政府的資源分配原則和公共管理政策,資源所在地的政府或社區主要通過每年中央財政預算獲取資源開發收入。
在坦桑尼亞,礦產資源屬于國家所有,而大部分礦產資源財政收入主要來自于全國117個社區中的6個,其他社區則相對比較貧困。中央政府認為,由于礦業發展,資源所在地社區的居民收入水平已經遠遠高于其他地區。因此,除了一般性財政支出預算外,中央政府沒有必要為資源所在地建立資源開采補償機制或發展基金,而應該統籌考慮各社區實際情況來制定財政支出預算。事實上,這種分配制度也面臨許多現實問題。例如,由于坦桑尼亞礦產資源稅基缺乏彈性,資源所在地社區政府財政收入很難隨著礦產品價格波動而快速上漲。坦桑尼亞中央政府公共財政管理效率不高,這在客觀上導致事務較多的地方不能及時獲得充足財政資金。
綜上,雖然有些政府和學者認為,統籌分配是礦產資源財政收入再分配的最好方式。然而礦產資源開發不可避免帶來人口膨脹、環境污染等問題,而現行法律法規并不能完全保證解決這些負外部性問題。因此,對資源所在地進行額外公共財政支付,有助于創造良好投資環境,打造經濟增長點,從而帶動其他項目和區域的協調發展。
2. 共享機制。在一些國家,例如印度尼西亞、秘魯和加納,中央和地方主要通過共享稅來分配礦產資源財政收入。
1999年,印度尼西亞國會通過分權管理法,即有關地方自治的第22號法令和關于政府間財政分配的第25號法令。這兩個法令的精神實質在許多方面是直接針對傳統的中央集權管理。印度尼西亞的分權管理是保證擁有自然資源的地區享有資源收益,并設想地方自治將保證持續、民主的自然資源管理,有利于地方經濟。
1999年通過的22號法令對礦業管理框架產生了重大影響。中央政府將權力大量下放,而地方政府在礦業活動管理中擁有較大的權力。1999年25號法規定,礦業部門(油氣除外)的權利金收入20%歸中央政府,80%歸地方政府(省政府拿其中的16%,礦山所在城市分64%)。另外,礦山所在的省政府和其他地方政府將從征收的稅后石油權利金中得到15%的份額,天然氣中得到30%。同時,2009年頒布的煤炭和礦產資源法規定,金屬和煤炭礦產品經營者(IUPK)必須繳納生產后凈利潤的4%給中央政府,1%給省政府,2.5%給資源所在地市或縣政府,2.5%給同省其他市或縣政府。
據秘魯憲法,自然資源屬于國家所有,由州負責管理。礦產資源投資者必須從州政府獲取特許權后才能從事礦產勘查開發,而且對于投資所得必須繳納相關稅收。秘魯礦業稅費主要包括三種:公司所得稅、權利金和特許權使用費。
在秘魯,公司所得稅由中央政府征收,是最重要的礦業財政收入來源。20世紀90年代,拉美國家相繼開展了分權化改革。在此改革背景下,中央政府開始將其征收的公司所得稅按一定比例分配給各級地方政府。2001年7月,秘魯礦業稅法頒布生效,其主要目的是保證資源所在地的相關權益。礦業稅法規定稅收管理局負責征收公司所得稅(稅率為30%),中央政府更是將分配給地方的公司所得稅比例由20%提高至50%。通過這種方式,資源所在地政府參與公共資源收益分配,彌補了礦產開發所帶來的環境損害。
2005年,秘魯資源所在地的地方政府設立了權利金稅,并規定了稅務機關征收權利金稅的程序,并可以進行稽查,也可以實施罰款和強制征收措施。權利金稅主要依據礦業公司的年銷售額按一定比率征收,范圍為1% ~ 3%:年銷售額在60萬以下,按1%收??;在60 ~ 120萬之間,按2%收??;120萬以上,按3%收取。在一些沒有國際行情的特殊礦產和金屬,收取比率確定為l%。權利金的40%主要歸資源所在地的政府。
然而,為給投資者提供長期政策保障,1990 ~ 2000年,秘魯政府與許多大型礦業公司簽訂了穩定協議政策(有些合同甚至到2018年)。因此,許多擁有稅收穩定協議的大型礦業企業認為繳納權利金稅的法律違反憲法。大型礦業企業的行為引起了社會的不滿,公眾一致要求政府向這些企業征稅。然而,穩定協議是受法律保護的,強制征稅將踐踏法律穩定原則,最后的折衷方案是2006年7月,秘魯總統加西亞宣布要求在秘魯從事礦業活動的企業,重點是那些持有法律穩定協議而無需繳納權利金的企業,自愿交納貢獻金用于礦業社區發展。該協議條款規定,這些企業將捐獻其稅后凈利潤的3.75%用于支持社會事業,其中30%用于資源所在地發展。
綜上所述,資源收益共享機制目的在于向自然資源豐富的地區做出一定補償,維護這些地區政治穩定和保持經濟持續發展。然而,由于地方政府管理能力有限,將大量資金轉移給地方政府可能導致“資源詛咒”。即便通過設立專項資金管理賬戶,也不能完全保證??顚S?。因此,秘魯、加納等國家的實踐表明,如果沒有良好制度環境,即使資源所在地政府獲得較多的公共財政資金,當地群眾的生活水平也不一定會得到持續改善。
3. 分稅制度。加拿大和澳大利亞是兩個比較發達的國家,兩國通過稅收分權制度來分配礦產資源財政收入。在這兩個聯邦國家的政治體系中,地方政府有權征收礦業稅或權利金。當然,一些實施聯邦制的發展中國家,例如馬來西亞、巴基斯坦等,中央和地方政府也會界定礦業稅收征收權限和支出范圍。在澳大利亞,聯邦政府有權對收入和消費征稅。由于礦產資源大多歸地方州或領地所有。因此,每個州或領地都制定了各自的礦業開采條例和相關規章制度來管理礦產資源勘查開發,他們有權征收開采權利金、土地稅、交易稅等。
澳大利亞公共財政系統并未包括對資源所在地的轉移支付,但卻設立了一些合作項目(WIP),該項目由工業、旅游和資源部管理,旨在促進礦業公司和當地社會的文化交流,推動相互之間的長期合作,維護各自合理利益訴求。
加拿大聯邦制政治管理框架允許聯邦政府、州或領地政府分別征收礦產資源開采稅。從2007年起,州或領地政府征收的開采稅和權利金可以用來抵扣聯邦政府所得稅,用以取代之前的資源補貼抵扣。其中,加拿大聯邦政府負責征收主要稅種如下:公司所得稅,資本稅,商品和服務稅(針對商品和服務消費或使用的增值稅),薪金稅,財產稅,特許經營稅(主要針對燃料和寶石),關稅。州或領地政府征收負責征收的稅種包括:公司所得稅(所有省和領地),資本稅(部分省和領地),開采稅和權利金,薪金稅,增值稅(部分省和領地),特許經營稅(主要針對燃料)和營業稅(部分省和領地)。
總體來看,加拿大礦業稅收主要是聯邦所得稅、省和地區所得稅、省和地區開采稅(或權利金)。近年來,省和地區政府在聯邦所得稅、省和地區所得稅、省和地區開采稅(或權利金)三種稅收中所占的比重不斷提高,2011年達到62.2%。
可見近年來,澳大利亞和加拿大政府也逐步意識到,由于各個地區礦業稅率各不相同,這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吸引外國投資,促進礦業持續穩定發展。
4. 社區直接參與分配。在巴布亞新幾內亞,資源所在地的居民可以參與政府關于礦產資源開采項目收益使用方向的決策,并且礦產資源稅收的一定比例必需用于社區的基礎設施建設,包括道路、橋梁、學校、健康醫療設施等。這些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的選擇由社區和礦業公司協商確定,并報當地政府部門批準實施,其投資花費可以抵扣公司所得稅。
直接分配模式的優勢在于,資源所在地的社區能夠直接享受礦產開發帶來的好處。與此同時,礦業公司將繳納的部分稅收直接用于當地建設,提高當地社區的生活水平,這也在客觀上避免礦業公司為解決社區矛盾而向地方政府行賄的不法行為,維護了礦山企業的正常開采秩序。
三、研究結論
礦產資源財政收入分配體制主要是處理好政府、企業和社區的經濟利益關系。對于許多大型資源型企業,基本都深居偏遠的貧困地區,而且大都是少數民族地區。這些企業要確保正常生產,為社會創造產品和價值,實現企業的社會責任,就必須協調與周邊社區的和諧關系,從而為社區的可持續發展做出貢獻;對于中央政府,主要是通過稅收統籌協調各地發展,推進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從而帶動整個國家經濟發展;對于地方政府,則是希望通過開發當地資源,加快增加地方收入,提高就業水平,并爭取更多的社會資源,帶動其他產業的全面發展;對于礦業企業所在的社區,則希望抓住企業在當地生產的機遇,利用企業補償、扶持的大好機會,打好基礎,提高自我發展和自我管理的能力,實現可持續發展,提高生活水平。
無論從理論還是實踐來看,統籌分配、共享機制、分權制度和社區直接參與四種分配體制都有其各自的適用范圍。在礦產品價格高漲和礦業繁榮期,地方政府和社區不斷要求資源收益更多向資源所在地傾斜,但是,如果缺乏完善的預算管理制度和監管體系,資源收益并不能有效用于礦產資源勘查開發、地質環境治理、礦產資源保護和綜合利用。
因此,不能從某一具體環境中拿出一種制度安排,并將其植根于另一環境的外部土壤中,而期待得到同樣的結果。各國的礦產資源財政分配制度要被接受并成功地加以實施,除了要遵循一般性的理論和規律而言,更要尊重國家的具體情況—政治體制、經濟背景以及歷史傳統等。
四、研究啟示
未來資源稅改革在地方稅體系究竟扮演什么樣的角色?結合國外礦產資源收益分配制度和我國的實踐,筆者建議可以采取以下幾種方式:
其一,學習加拿大稅收體制,將資源稅和礦產資源補償費合并,改為權利金,納入地方稅收體系,征收方式由地方決定。這樣的優點是增加地方財政收入,實現資源所在地利益最大化;缺點是減弱中央對礦產資源開采的經濟調節能力,可能加速地方對礦產資源開發,形成產業惡性競爭,不利于維護國家資源安全。
其二,學習澳大利亞稅收體制,將資源稅和礦產資源補償費合并,改為權利金,納入地方稅收體系,且從價計征;設立超額利潤稅,納入中央稅收體系,按照礦業企業的利潤率征收。這樣能確保資源所在地能夠得到礦產開發收益;有利于中央對礦業企業超額利潤的調整,實現行業的合理利潤率;缺點是中央和地方要加強協調,避免加劇企業稅負。
其三,將資源稅和礦產資源補償費合并,改為權利金,且從價計征,納入中央和地方共享稅種,實現2∶8分成。這樣的優點是實現中央和地方的利益共享;缺點是礦產品價格波動較大,如何確定合理的稅率較為復雜。
與此同時,為落實中共十八大報告“建立公共資源出讓收益合理共享機制”的要求,一方面加大資源所在地縣鄉和社區在礦產資源財政收入分配中所占比例;另一方面鼓勵企業建立社區發展合作項目,并給與收入減免和抵扣的激勵機制。
主要參考文獻
1. 谷成.財政分權與中國稅制改革研究.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 崔運政.財政分權與完善地方財政體制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2
3. 宋國明.印尼礦業投資環境.現代礦業,2009;4

【作  者】
李 剛

【作者單位】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人文經管學院 北京 100083 中國國土資源經濟研究院 北京 101149)

服務熱線

400 180 8892

微信客服

<th id="q6zaz"></th>
    1. <del id="q6zaz"></del>

    2. <th id="q6zaz"></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