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物视频网站,精品国产第一国产综合精品,国产乱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欧美人与zoxxxx视频

免費咨詢電話:400 180 8892

您的購物車還沒有商品,再去逛逛吧~

提示

已將 1 件商品添加到購物車

去購物車結算>>  繼續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是: 首頁 > 免費論文 > 會計論文 > 會計人員繼續教育存在的問題與對策

會計人員繼續教育存在的問題與對策

【摘要】現行的會計人員繼續教育制度在模式、內容、管理等方面已顯現出與會計人員管理體制相脫節的問題,本文在對我國目前會計人員繼續教育存在的主要問題進行分析的基礎上,提出了解決這些問題的對策。
【關鍵詞】會計人員 繼續教育 綜合素質 綜合能力

會計人員繼續教育,又被稱為會計人員后繼教育或在職教育,是指國家為提高會計人員的綜合素質、工作業務能力及職業道德水準,掌握和運用《會計法》、會計準則等會計法律法規,促使會計人員更快、更好地適應會計工作需要而采取的一系列教育措施,它是目前我國學歷教育的延伸、擴大和發展。
為推進會計人員繼續教育的發展,使其更加科學化、制度化和規范化,培養造就高素質的會計隊伍,提高會計人員職業判斷能力,實現會計人員知識更新和能力提升,財政部先后頒發了《會計人員繼續教育暫行規定(1998)》和《會計人員繼續教育規定(2006)》,多次修訂了《會計從業資格管理辦法》等相關法規。這些法規的頒發與執行,起到了加強會計人員繼續教育管理,提升會計人員素質和專業能力的積極作用。但近年來,隨著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現代信息技術在會計中得到了廣泛應用,會計人員繼續教育制度在模式、內容、管理、登記等方面,已顯現出與當前會計人員管理體制相脫節的問題,亟需完善。
一、現行會計人員繼續教育制度存在的主要問題
1. 會計人員繼續教育教學培訓管理體制缺乏規范性。
首先,會計人員培訓機構不規范,培訓的教學質量不高。開展會計人員繼續教育的培訓單位有的不符合財政部門的資質要求,承擔培訓工作的教學場所、設施、師資隊伍、管理團隊等缺乏規范性,導致培訓計劃不科學、師資隊伍陣容不符合要求、授課內容脫離實際、教學方法滯后等問題,嚴重影響了會計人員繼續教育的培訓效果和質量。
其次,會計人員繼續教育不分層次,培訓內容缺乏針對性,沒有考慮會計人員的能力差異,往往將不同層次的會計人員混在一起,也不劃分企業和事業單位。即使是企業也不劃分大中型企業和小企業,更不劃分高級、中級和初級不同職稱級別的會計人員。這種混合型的會計人員繼續教育嚴重脫離了實際,使得會計人員繼續教育的目標難以實現,無法滿足市場經濟發展對會計復合型人才的需要。
再次,會計人員的繼續教育時間有限且受限。據調查,我國每年會計人員繼續教育的培訓時間大多為2 ~ 3天。由于我國的會計準則、稅收法律法規等每年都會發生變化,因此希望會計人員在短短的兩三天內真正理解、掌握這些政策變化,并在會計實務工作中靈活運用顯然不現實。筆者認為,會計人員的繼續教育應隨時進行,不受時間的限制。
最后,會計人員繼續教育的培訓方式單一,考評不嚴,形式化嚴重。目前,會計人員繼續教育大多采用面授培訓方式,而且培訓者不了解培訓對象的需求。培訓結束的考試形式有開卷和閉卷兩種。采用閉卷形式的,由于監考不嚴,往往造成了實質上的開卷考試,形成造假的不良風氣,使繼續教育“走過場”。
2. 會計人員繼續教育不夠重視會計人員職業道德的培訓。我國目前會計人員繼續教育的內容僅限于會計準則涉及的相關法規和會計實務的變化,而對會計人員職業道德的培訓重視不夠,這也是導致會計人員職業道德水平降低的一個重要原因,甚至在一些企業出現會計人員違反財經法紀、貪污挪用公款、偷漏國家稅款,使用計算機、網絡技術實施高智能違法犯罪等嚴重的社會問題。這無疑反映出了現行會計人員繼續教育體制的重大缺陷。
3. 會計人員繼續教育缺乏綜合素質和能力方面的培訓。長期以來,我國會計人員繼續教育只重視會計業務知識和技能的培訓,而對會計人員政治思想素質、法律素質、心理和身體素質、智力素質以及業務素質等綜合素質和會計人員的職業判斷能力、知識更新能力、外語應用能力、人際協調能力、表達溝通能力等綜合能力方面的教育嚴重缺乏,沒有納入繼續教育計劃。
二、對會計人員繼續教育的改進建議
1. 將會計人員分類分級,并設定相應層次的繼續教育的主要目標。應將企業和行政事業單位的會計人員分開進行繼續教育,在此基礎上企業再按規模和所執行的會計準則分為大中型企業和小企業,并按會計人員職務技術資格劃分高級、中級和初級三個層次,分別安排繼續教育的內容,并規定繼續教育各層次應達到的能力要求。
會計人員繼續教育的目標應是樹立會計人員正確的職業價值觀,不斷更新、補充、拓展和提高會計人員的職業知識和職業技能。這些既是各層次會計人員必須具備的最基本的能力要求,也是會計人員以此進行職業判斷、更新和補充職業知識、拓展和提高職業技能的基本前提。但職業知識的更新和補充、職業技能的拓展和提高應根據不同層次的會計人員而定。高級會計人員繼續教育的目標是突出提高職業判斷、預測、決策、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等綜合能力和水平;中級會計人員繼續教育的目標是突出提高處理會計綜合業務的能力;初級會計人員繼續教育的目標是突出提高處理會計基本業務的能力。
2. 對不同層次會計人員,繼續教育的內容應有所側重。應根據不同層次會計人員繼續教育的目標制定其繼續教育的內容,各層次會計人員的繼續教育主要包括以下五個方面內容:一是會計理論繼續教育,包括會計基礎理論和會計應用理論兩個方面。培訓時,應注意理論聯系實際,增強時效性和信息量,使會計人員能夠真正受益,提高應用理論指導實踐的能力。二是政策法規繼續教育。培訓時,應使會計人員熟練掌握會計準則、會計法規制度及其他相關法規制度,提高依法進行會計處理的能力。三是業務知識繼續教育。培訓時,應結合會計改革的需要不斷更新會計人員已有的知識,使其與時俱進,更好地履行崗位職責。四是技能訓練繼續教育。培訓時,應結合企業經營管理、內部控制、會計檔案管理、會計信息化等方面的要求,提高實際工作能力和業務技能。五是職業道德繼續教育。培訓時,應結合實際案例開展職業道德教育,使其成為會計人員必須自覺遵守的自律標準和行為準則,不斷提高會計人員的職業道德水平。
各層次會計人員在深刻理解和掌握上述內容的基礎上,還應具備各層次要求的專業知識和勝任能力。對高級會計人員,應重點進行經濟法、《會計法》、稅法等法律法規以及所執行的會計準則等現狀、變化、完善和發展趨勢的培訓,以提高他們的各種綜合能力;對中級會計人員,應重點進行《會計法》、稅法及會計準則的具體應用的培訓,以提高他們對會計復雜業務和特殊事項的處理能力;對初級會計人員,應重點按《會計基礎工作規范》要求的進行培訓,提高他們的會計準則與會計實務操作結合的應用能力。
3. 創新會計人員繼續教育的方式。鑒于目前會計人員繼續教育方式單一,且培訓者不了解培訓對象的需求,筆者建議,各地財政部門在組織對會計人員進行繼續教育之前,采用問卷調查等方式,分別對企業、行政事業單位不同層次的會計人員進行繼續教育需求調查,根據各層次會計人員的特點和學習需求安排、調整繼續教育的內容。這樣有利于會計人員的繼續教育從實際出發,講求實效,并學以致用。
為調動會計人員的自學積極性,可積極探索開發網絡課堂教學等現代化培訓手段,也可充分發揮會計學會等職業團體或單位的組織作用,采取面授、組織案例研討的形式。比如,將執行會計準則比較好的企業和比較差的企業分別做成案例,讓學員總結這兩類企業執行會計準則的狀況,從中尋找成功的經驗和失敗的教訓。采用面授方式的可組織學員現場討論這兩類企業的案例,采用網絡課堂方式的可把這兩類企業的案例做成單選題、多選題和判斷題,讓學員從中找出答案。這樣可使會計人員通過繼續教育有所收獲,更好地執行會計準則,并不斷更新、補充、拓展和提高知識結構、綜合素質和能力。
除此之外,還可根據會計人員繼續教育的目標和內容,將會計人員參加財政部組織的注冊會計師考試或高、中、初級會計資格考試,參加會計領軍或高端人才培訓或考試,以及參加會計知識大賽等,都納入會計人員繼續教育的形式中,并確定每種形式的學分標準。不僅如此,參加編寫公開出版的會計類書籍或在公開發行的經濟管理類報刊上發表論文等,也不妨納入會計人員繼續教育的考核中。
4. 完善會計人員繼續教育制度,并制定會計人員繼續教育指南。在繼續教育制度和指南中應明確規定不同層次的會計人員繼續教育的目的、內容、學分、形式和考核要求等。具體來說,財政部應對不同崗位不同層次的會計人員必須完成的繼續教育設置必修課程和選修課程,并對必修課程和選修課程的內容及相應的學分做出統一規定。繼續教育可采取面授培訓和網絡課堂等現代化培訓方式,允許會計人員根據自己的崗位和層次需要選擇培訓方式和與自己工作相適應的必修課程和選修課程。會計人員修滿課程就可以參加考試,只要考試合格,就能獲得學分,而不管其耗用了多少學時。按《會計從業資格管理辦法》(財政部令第73號)并參考財政部印發的《會計人員繼續教育規定(征求意見稿)》(2013年4月3日)的規定,會計人員的繼續教育應采取學分制管理制度,每年的學分總要求不得少于24學分。
加強會計人員繼續教育,將其納入法制化、制度化、規范化的良性循環軌道是提高會計人員能力的重要途徑之一。正因為如此,有必要完善會計人員繼續教育制度,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提高學分制會計人員繼續教育的質量,提高各層次會計人員的素質、專業水平和綜合能力,以適應我國會計人員管理體制改革發展的需要。
主要參考文獻
1. 財政部.會計人員繼續教育規定(征求意見稿).財會辦[2013]12號,2013-03-27
2. 財政部.會計從業資格管理辦法.財政部令第73號,2012-12-06
3. 王孝芳.提高會計人員素質的探討.現代經濟信息,2009;18
4. 財政部.會計人員繼續教育規定.財會[2006]19號,2006-11-20


【作  者】
尹世芬

【作者單位】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會計學院 北京 100070)

服務熱線

400 180 8892

微信客服

<th id="q6zaz"></th>
    1. <del id="q6zaz"></del>

    2. <th id="q6zaz"></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