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隨著證券市場的發展,交叉持股現象也在部分企業中出現,目前編制交叉持股下合并報表的主流方法包括庫藏股法和傳統法(也叫交互分配法),交叉持股企業的編制難點主要是母子公司投資收益的處理上。本文分別介紹庫藏股法和傳統法,并根據它們的理論和得出的數據,說明它們之間的差別,最后對這兩種方法做出評價并得出結論。
【關鍵詞】交叉持股 合并報表 庫藏股法 傳統法
2006年財政部頒布《企業會計準則第33號——合并財務報表》(以下簡稱“新準則”),沒有明確指出交叉持股的處理方法,有的研究表明新準則只是簡單地規定將子公司持有母公司的長期股權投資、子公司相互之間持有的長期股權投資,應該比照母公司對子公司的股權投資的抵銷方法,采用通常所說的交互分配法(傳統法)進行抵銷,沒有給出具體的處理方法。2012年財政部又頒布了《企業會計準則第33號——合并財務報表(修訂)征求意見稿》,其中第二十五條規定子公司持有母公司的長期股權投資,應當視為企業集團的庫存股,作為所有者權益的減項,在合并資產負債表中所有者權益項目下以“減:庫存股”項目列示,子公司相互之間持有的長期股權投資,應當比照母公司對子公司的股權投資的抵銷方法,采用交互分配法將長期股權投資與其對應的子公司所有者權益中所享有的份額相互抵銷。征求意見稿較之新準則對交叉持股的分類有了比較明確的選擇方法,但是仍舊沒有具體的操作指南。
一、庫藏股法與傳統法的會計處理比較
合并資產負債表實質上修正的是用母公司對子公司的長期股權投資來調整子公司的凈資產;合并利潤表實質是母公司股東凈利潤的形成結果,即按子公司的營業收入、營業成本及費用項目代替母公司從子公司獲得的投資收益。母公司理論中少數股東權益僅僅是合并財務報表的一個補充。
庫藏股法源于母公司理論,母公司不承認子公司的投資,在編制合并財務報表時將子公司對母公司的長期股權投資作為母公司的庫藏股,同時子公司不參與母公司的利潤分配,并將母公司分配給子公司的股利也要抵銷。傳統法源于實體理論,此方法將子公司持有母公司的股份視為推定贖回,在母公司的賬上直接調整“所有者權益”項目和“對子公司的長期股權投資”項目,因此,傳統法反映的是抵銷子公司對母公司投資后的“所有者權益”。
1. 庫藏股法下的會計處理。
例:甲公司2008年1月1日以108萬元購買乙公司90%的股權,當時乙公司的股本80萬元,未分配利潤40萬元;乙公司于同日以28萬元購買甲公司10%的股權,當時甲公司的股本200萬元,未分配利潤80萬元。2005年度兩家公司的營業利潤(不含投資收益)和支付的股利見下表(單位:元):
(1)甲公司對乙公司的股利分配:借:應收股利12 000(120 000×10%);貸:投資收益12 000。
由于乙公司占甲公司股權的10%,因此用成本法來處理乙公司對甲公司的長期股權投資,不對凈利潤做任何分配。
(2)甲公司收到乙公司的股利:借:銀行存款72 000(80 000×90%);貸:長期股權投資——甲公司對乙公司的投資72 000。
(3)甲公司對乙公司凈利潤的份額進行賬務處理:借:長期股權投資——甲公司對乙公司的投資154 800[(160 000+12 000) ×90%];貸:投資收益154 800。
(4)由于不承認母公司對子公司的股利分配,故進行消除處理:借:投資收益12 000;貸:股利收益12 000。
甲公司編制合并抵銷分錄:
(5)抵銷本期長期股權投資、投資收益及收到的股利:借:投資收益142 800,股利收益12 000,少數股東權益8 000;貸:股利80 000,長期股權投資——甲公司對母公司的投資82 800。
(6)抵銷期初乙公司的凈資產和甲公司對乙公司的長期股權投資:借:股本400 000,未分配利潤800 000;貸:長期股權投資——甲公司對子公司的投資1 080 000,少數股東權益120 000[(400 000+800 000)×10%]。
(7)確認庫藏股并抵銷乙公司對甲公司的長期股權投資:借:庫藏股280 000;貸:長期股權投資——乙公司對甲公司的投資280 000。
(8)確認本期的少數股東權益:借:少數股東損益17 200(172 000×10%);貸:少數股東權益17 200
2. 傳統法下的會計處理。在復雜交叉持股情況下采用權益法核算長期股權投資會出現循環確認問題,就像“企圖在布滿鏡子的房間里找到最終的反射”,這顯然是不可能的,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常勛教授提出了用傳統法處理實際權益。傳統分配法將子公司對母公司的投資與母公司對子公司的投資同等對待,因此它們的凈收益的計算較之庫藏股法有所不同。傳統法假設母公司的凈收益等于自身的凈收益加上其在子公司的所占份額的投資收益,子公司的凈收益相當于自身的凈收益加上其在母公司所占份額的投資收益,因此應該使用方程組的形式求出母子公司的實際凈收益。沿用上例數據計算方式如下:
P∗=P+S∗×90%
S∗=S+P∗×10%
P∗=240 000+S∗×90%=240 000+(160 000+P∗×10%)
得出:p∗=421 980,S∗=202 198
其中P∗代表甲公司實際凈收益,P代表甲公司自身凈收益,S∗代表乙公司實際凈收益,S代表乙公司自身凈收益。
(1)登記甲公司來自乙公司的凈收益的所占份額:借:長期股權投資——甲公司對乙公司的投資139 780.2(202 198×90%-421 980×10%);貸:投資收益139 780.2。
(2)甲公司收到乙公司的現金股利:借:銀行存款72 000(80 000×90%);貸:長期股權投資——甲公司對乙公司的投資72 000。
(3)甲公司在被乙公司收購10%的股權時,會做如下分錄:借:股本200 000(2 000 000×10%),未分配利潤 80 000(800 000×10%);貸:長期股權投資——乙公司對甲公司的投資280 000。
此分錄在庫藏股法下是不存在的,這也是兩種方法最大的差異之一。
(4)消除甲公司對乙公司的股利分配,同時調整甲公司對乙公司的長期股權投資:借:長期股權投資——甲公司對乙公司的投資12 000(12 000×10%);貸:股利12 000。
甲公司編制抵銷分錄:
(5)抵銷相互持股部分的投資:借:長期股權投資——甲公司對子公司的投資280 000;貸:長期股權投資——乙公司對甲公司的投資280 000。
(6)抵銷本期的甲公司的長期股權投資、投資收益及獲得乙公司發放的股利:借:投資收益139 780 ,股利收益12 000,少數股東權益8 000(80 000×10%);貸:股利80 000,長期股權投資——甲公司對乙公司的投資79 780。
(7)抵銷期初乙公司的凈資產和甲公司對乙公司的長期股權投資:借:股本400 000,未分配利潤800 000;貸:長期股權投資——甲公司對子公司的投資1 080 000,少數股東權益120 000。
(8)確認本期的少數股東權益:借:少數股東損益219.8(202 198×10%) ;貸:少數股東權益219.8。
二、庫藏股法與傳統法的評析
1. 根據上述數據分析兩者的不同。庫藏股法下不承認子公司對甲公司的投資,只是將子公司的投資作為庫藏股以成本抵減母公司的股本,在這種方法下少數股東權益的數額僅僅是子公司自身凈利潤的份額;而傳統法下,將子公司對母公司的投資同母公司對子公司的投資同等對待,并以子公司對母公司的投資成本沖減母公司的所有者權益,同時子公司的利潤包括自身的凈利潤以及來自母公司的凈利潤的份額,這種計算方法增加了少數股東權益的數額3 020元(20 220-17 200),因此說傳統法依據的實體理論是有道理的。 同樣母公司的數額會相應減少。
2. 根據依據的理論分析兩者的經濟實質。庫藏股法依據母公司理論,傳統法依據實體理論。庫藏股法的處理將母子公司作為同一個經濟實體看待,當子公司購買母公司的股權相當于母公司自己回購自身的股票,當子公司對外出售對母公司的股權時,相當于母公司自身的銷售行為,這既反映了編制合并報表的必要性,又體現了企業合并的經濟實質。傳統法比較強調母子公司的法律實體,采用的是中止經濟基礎,這樣子公司對母公司的投資行為就必須作為長期股權投資對待,將部分利潤轉移到了少數股東的方面,不符合經濟實質。
三、結論
目前很多國家采用庫藏股法,這種方法會計處理比較簡單,符合一個經濟實體的實質,但是計算的數據不夠精確,因此在規模比較小的企業,由于其自身的盈利有限,采用庫藏股法也是合理的。還有就是在子公司為全資子公司的時候,母公司將子公司持有其股份作為庫藏股是完全合理的,這樣不僅操作簡單,而且計算結果也比較精確。
我國《企業會計準則第33號——合并財務報表(修訂)征求意見稿》簡單提到我國在交叉持股方面根據持股的不同類型選擇不同的方法,但是沒有給出明確的處理方法,建議在今后的修訂中能增加交叉持股的處理操作指南。傳統法在某種程度上違背了持續經營的假設,太過于強調法律形式,但是其計算結果比較準確。隨著經濟的發展,前景廣闊的企業市場份額在不斷擴大,營業利潤也在快速增長,這就要求企業在計算凈利潤以及少數股東權益的數額上比較精確,勢必要采用傳統法。筆者認為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進步,資本主義市場不斷成熟,傳統法成為今后的主流方法勢在必行。
主要參考文獻
1. 李玉環.母子公司交叉持股合并處理方法.財務與會計,2011;7
2. 孫曉玲.交叉持股下合并財務報表的相互分配法與庫藏股法.財會月刊,2010;8
【作 者】
王洪梅
【作者單位】
(青島理工大學研究生院 青島 26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