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本文分析了上市公司投資性房地產項目在采用公允價值計量模式后其損益變動與企業的股價變動、凈利潤變動和凈資產變動之間的關系。結果表明:企業采用公允價值模式計量后的投資性房地產變動在以后期間與企業股票價值變動有一定的正相關性,但隨著企業的發展和時間的延續這種相關性有逐漸減弱的趨勢;采用公允價值計量后的投資性房地產變動對企業的凈利潤變動也呈現正相關性,但是解釋能力不強;投資性房地產變動和凈資產變動沒有明顯的相關性。
【關鍵詞】 投資性房地產 公允價值 企業價值
按現行企業會計準則規定,投資性房地產可以采用公允價值計量模式。那么投資性房地產由成本模式轉換成公允價值模式以后會給企業帶來怎樣的影響?是否真的提高了財務會計信息的價值相關性,能更好地反映企業的價值?本文選取2007 ~ 2012年期間采用公允價值模式計量投資性房地產的上市公司相關數據,分析采用公允價值計量模式后其損益變動與企業的股價變動、凈利潤變動和凈資產變動之間是否有正相關關系。
一、研究假設
使用公允價值計量的一項重要目標就是希望能夠更真實、可靠的反映企業的資產價值。劉運國、易明霞(2011)認為在已轉換計量模式的企業中房地產類和銀行類公司投資性房地產整體公允價值變化額與股票價值相關。李爾(2010)經過實證分析研究,得出公允價值計量對投資性房地產的會計信息具有價值相關性,投資性房地產核算中使用公允價值計量后提高了每股收益和每股收益變動對于投資回報率的聯合解釋力,增強了會計報表的可靠性和相關性。由此提出假設1:采用公允價值模式計量后的投資性房地產變動損益與公司股票價格變動成正相關關系。
資本市場上的多數投資者以每股凈利潤作為衡量企業價值的重要參考。已有研究表明企業投資性房地產模式轉換當年,會較明顯的影響企業利潤甚至會產生利潤波動的情況。不過,也有研究發現,在企業投資性房地產的計量模式轉換以后,隨著時間的推移,投資性房地產公允價值變動損益對利潤總額的變動有由線性關系變為非線性關系的趨勢。為了更好的反映投資性房地產公允價值計量模式和企業利潤變動之間的關系,我們以每股凈收益作為衡量企業價值的第二個指標,由此提出假設2:采用公允價值模式計量后的投資性房地產變動損益與公司每股凈收益變動之間具有正的相關性。
另外,企業的凈資產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企業的經營成果,對于財務信息使用者來說也是一個重點關注的指標,更是衡量公司價值的重要因素,由此本文提出假設3:采用公允價值模式計量后的投資性房地產變動損益與公司每股凈資產變動具有正相關性。
二、模型設計和樣本選擇
(一)模型設計
白銀鎖(2010)對2007 ~ 2009年間以公允價值計量的投資性房地產公允價值變動對利潤總額的影響進行回歸分析,得出二者之間有由線性關系變為非線性關系的趨勢。陳敏、柴斌峰(2011)的實證分析中,選取了凈利潤和所有者權益作為被解釋變量,投資性房地產作為解釋變量,并且以公司規模大小作為控制變量,以企業的行業類別和股權性質作為虛擬變量。本文采用類似方法對投資性房地產的公允價值變動損益對股票價值、凈利潤和所有者權益變動的影響進行研究。建立如下回歸模型:
總股票價值模型一:△CPi=α0+α1△INRi+α2△SIZEi+εi
凈利潤模型二:△NPi=β0+β1△INPi+β2△SIZEi+εi
凈資產模型三:△NAi=γ0+γ1△INRi+γ2△SIZEi+εi
模型一中,△CP為股票每年的年報日收盤價變動,以每年末股票收盤價格VCP乘以當年年末總股數減去上年同期價格乘以上年末發行在外的總股數,其公式為△CP=VCPi×Ni-VCPi-1×Ni-1;△INR為解釋變量投資性房地產變動損益,以每年末投資性房地產數值減去上年投資性房地產數值,即△INR=INRi-INRi-1;△SIZE作為控制變量表示企業規模,用總資產來計量;εi為隨機誤差項。在模型二中,△NP為凈利潤變動,△NP=NPi-NRi-1,其他變量解釋與模型一相同。在模型三中,△NA為凈資產變動,△NA=NAi-NAi-1,其他變量解釋同模型一。除此之外,考慮到股票價值、凈利潤、凈資產還會受到上一年數額的影響,曾引入解釋變量上年變動額,但是經檢驗存在多重共線性,則予以剔除。
(二)樣本選擇
本文研究期間為2007年12月31日至2012年12月31日,研究對象為在2007年至2012年期間投資性房地產項目采用公允價值計量模式的上市公司。由于計算變動損益,必須選用連續兩年的數據進行計算,如果企業有一年數據不能獲得的,則在前后兩年列示的數據中均不予以考慮,由此造成一定的數據損失。所選企業包括房地產業,金融保險業,制造業,批發零售貿易,信息技術等行業。凈資產、凈利潤、投資性房地產價值和企業類型數據均來自RESSET數據庫。
三、實證分析
(一)描述性統計
從表1的行業分類情況來看,房地產業采用公允價值模式的企業數額最多,達到總數的30.43%,其次是制造業企業,金融保險業和零售批發業則并列達到13.04%的比例。但是,從企業投資性房地產的數額來看,除房地產業企業占到總數的39.02%外,金融保險業的投資性房地產資產比例達到了總數的37.84%,幾乎等同于房地產類企業所占的比例。原因是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很多金融類上市公司得力于其雄厚的資本條件可以進行大量的融資,金融類企業持有大量的建筑物或土地使用權,這些房地產資產主要是為賺取租金或者資本增值,因此增加了投資性房地產的數額。
表3至表6為2008 ~ 2012年5年間解釋變量的描述性統計,從中值的變化趨勢來看,CP、NP、INR的變動損益在2008 ~ 2010年均產生較大變動幅度,2008 ~ 2009年急速上升,2009 ~ 2010年又迅速下降,尤其是股票價值CP與投資性房地產INR的變動情況十分相似。說明投資性房地產與企業股票價值具有一定的相關性。這與劉運國、易明霞(2010)提到的在房地產類和銀行類公司投資性房地產整體公允價值變化額與股票價值相關的結論具有一致性。公允價值計量的投資性房地產和企業股票價值的巨大波動產生的原因應該源于08年金融危機后的經濟復蘇。2009年二者都迅速回升,說明公允價值模式能實時反應企業在市場上的狀況,提高企業信息的價值相關性。
從中值的變化來看,凈利潤NP在2008 ~ 2010年間與投資性房地產INR的變動趨勢一致,但是變動幅度不很明晰,在2010 ~ 2012年間甚至有相反的變動趨勢,由此看出投資性房地產變動損益INR很可能對影響凈利潤NP變動損益的影響在以后期間發生了改變,由相關關系轉變為非相關關系。這種趨勢與白銀鎖(2010)的研究推測有相同之處,即在企業投資性房地產的計量模式轉換以后,隨著時間的推移,投資性房地產公允價值變動損益對利潤總額的變動有由線性關系變為非線性關系的趨勢。
(二)實證結果分析
1. 表7給出了2008 ~ 2012年5年期間總股票價值CP的變動受投資性房地產INR變動和企業資產規模SIZE變動的影響情況,從整體來看,2008 ~ 2010年方程的擬合程度都非常好,R2均達到0.9以上,2009年略有降低,但是2011年和2012年的擬合優度R和調整后的擬合優度R2顯著下降。F檢驗的結果前三年均在5%的顯著性水平上通過,說明回歸方程顯著,即投資性房地產INR和企業資產規模SIZE對股票價值CP有顯著的影響,通過顯著性檢驗。SIZE的T檢驗結果除2012年外均通過。INR的T檢驗在2008年和2010年效果比較好,說明對被解釋變量有顯著影響。DW檢驗結果除2011年以外都接近于2,說明解釋變量不存在自相關性。綜合看來,資產規模的變動在2008 ~ 2010年對總股票價值有顯著的影響,投資性房地產變動對股票價值的影響僅在2008年和2010年比較顯著。五年中,INR的相關系數均為正值,說明投資性房地產的變動對企業的股票價值變動成正相關關系,但是相關關系的解釋能力有逐年下降的趨勢,假設1得到驗證。
2. 凈利潤模型的回歸結果見表8,除2008年外擬合優度R2和調整后的擬合優度R2均比較好,都是在0.9以上,說明模型的擬合效果很好。T檢驗中, SIZE全部通過,INR只有2010年通過了,看來INR的解釋能力并不顯著,但是F檢驗的效果很好,均在0.05以下,方程整體上還是通過了顯著性檢驗。從INR五年的相關系數來看,2008年為負數,其余均為正數,說明INR投資性房地產對NP凈利潤的影響雖然并不顯著,但是在2009年以后仍然還是具有一定的正相關關系,而模型中企業的資產規模SIZE與凈利潤的正相關性得到了很好的驗證,假設2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證實。
3. 表9是凈資產模型中投資性房地產變動對凈資產變動的相關性分析,五年的變動情況分析中,方程擬合整體較好,總體上R2依然是接近于1,只有2010年略有下降。方程F檢驗,顯著通過。T檢驗中,仍然是SIZE的顯著性要明顯要好,INR的顯著性在2008年、2009年、2011年中不甚理想,2010年和2012年效果較好。
從相關系數來看,2009年、2012年為正數外,其余三年均為負數,似乎INR對企業凈資產NP的變動沒有顯著的相關性趨勢,假設3沒有通過。
四、研究結論
本文以現有上市公司中投資性房地產項目采用公允價值模式計量的企業為樣本,整理了2007 ~ 2012年的樣本數據,實證分析結果說明:
1. 企業采用公允價值模式計量后的投資性房地產變動在以后期間中對企業的股票價值變動呈現一定的正相關性。說明投資性房地產采用公允價值計量后,能夠提高其對企業價值的解釋能力。但是隨著企業的發展和時間的延續,這種相關性有逐漸減弱的趨勢。
2. 采用公允價值計量后的投資性房地產變動對企業的凈利潤變動也呈現正相關性,但是解釋能力不強。在以后的期間中,投資性房地產的變動對企業凈利潤的影響并不十分顯著,說明以后期間中還是可以避免企業利用投資性房地產來提高凈利潤的。
3. 關于投資性房地產變動和凈資產變動的關系,似乎二者之間沒有顯著的相互影響,或者是由于本文數據和分析方法的局限性,沒有很好的分析出二者之間的關系。
本文的貢獻在于,已有研究多是分析某一企業采用公允價值模式當年對多個數據的影響,或者是變量之間僅僅在一年中的影響關系。本文是對二十多家企業的連續六年數據的分析,分析數據相關性變化的趨勢以判斷投資性房地產模式變更后到底能否對企業產生持久性的影響。
本文局限性在于數據量較少、研究方法單一。由于我國采用公允價值模式計量投資性房地產的企業較少,上市公司更是少之又少,所以對本文的實證結果會有一定的影響。此外,本文只采用了多元回歸的方法觀察數據的相關性,會有一定的局限性。
主要參考文獻
1. 劉運國,易明霞.投資性房地產公允價值計量的價值相關性研究.稅務與經濟,2010;2
2. 陳鷹.投資性房地產公允價值計量模式選擇.財經問題研究,2010;6
3. 李潔.公允價值在投資性房地產核算中的運用及其影響.財會月刊,2010;11
【作 者】劉佳琪
【作者單位】(吉林財經大學會計學院 長春 13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