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前施工企業在項目成本管理中存在的問題.提出對成本實行全過程的監控并,才能夠有效的控制項目成本.為企業創造更大的經濟效益。
近年來,施工企業的市場競爭日趨激烈,加之市場競爭機制的不完善,招投標價格逐級走低, 施工企業為了生存和發展,不得不壓價讓利、甚至為中標不惜以低于工程成本價作為投標報價,這樣即使中標,盈利空間很有限,導致企業經濟效益下滑。在這種情況下,迫使施工企業不得不將注意力轉向內部的成本管理。目前大部分企業項目成本管理都是粗放型管理模式,管理效果比較差,成本控制并不理想。因此,對施工企業項目成本的管理就日益被重視,加強工程項目成本管理與控制是施工企業積蓄財力、增強企業競爭力的必然選擇。
一、工程項目成本管理存在的主要問題
1.項目管理人員成本意識薄弱
目前,我國的施工項目經理部普遍存在一種現象,即在項目內部,搞技術的只負責技術和質量,搞工程的只負責施工生產和工程進度,搞材料的只負責材料的采購及進場點驗工作。這樣表面上看來職責清晰,分工明確,但項目的成本管理是靠大家來管理、去控制的,項目效益是靠大家來創造的。如果搞技術的為了保證工程質量,選用可行卻不經濟的方案施工,必然會保證了質量但增大了成本; 如果搞材料的只從產品質量角度出發,采購高強優質高價材料,即使是材料使用沒有一點浪費,成本還是降不下來。
2.成本管理和控制體制不健全
企業在實施工程項目管理中普遍存在項目經理的“責、權、利”不落實,工程項目各部門、各崗位沒有具體、明確的成本管理責任,難于考核其優劣,沒有真正將項目成本與項目管理人員的經濟利益掛鉤,沒有形成完善的責權利相結合的成本管理體制。因此,項目管理人員往往是滿足于產值、進度、質量、安全等方面指標的完成,對直接關系到成本費用高低的人工、材料、機械使用等方面的節約控制關心較少。即使上級部門強令其開展成本管理,項目經理及工地管理人員也是被動消極的,流于表面形式的比較多。有的企業缺乏健全的規章制度,管理基礎工作不落實,如領料無限量,用工無定量,費用開支無標準等,導致成本管理失控,以致出現虧損時找不出問題的關鍵,更無法“對癥下藥”,致使企業效益下滑。
3.缺乏對項目實施全過程的成本控制
項目成本管理應當不僅僅包含成本核算,作為事后控制主要內容的成本核算只對實際發生的成本進行記錄、歸類和計算,反映實際執行的結果,并作為對下一循環成本控制的依據。由于建筑工程的生產過程具有一次性的特點,成本的管理重心應當移向事前的預控和事中的過程控制。當前,許多施工企業對項目的成本管理缺乏事前控制和施工過程中的管理,僅僅在項目結束或進行到相當階段時才對已發生的成本進行核算,顯然已經為時過晚,成本控制的效果可想而知。
4.對質量成本缺乏管理和控制
質量成本是指為保證和提高工程質量而發生的一切必要費用,以及因未達到質量標準而蒙受的經濟損失。“質量成本”分為內部故障成本( 如返工、停工等引起的費用)、外部故障成本( 如保修、索賠等引起的費用)、質量預防費用和質量檢驗費用等4 類。保證質量會引起成本的變化,但不能因此把質量與成本對立起來。長期以來,我國施工企業未能充分認識質量和成本之間的辯證統一關系,習慣于強調工程質量,而對工程成本關心不夠,造成工程質量雖然有了較大提高,但增加了提高工程質量所付出的質量成本,使經濟效益不理想,企業資本積累不足。項目經理部卻存在片面追求經濟效益,而忽視質量。雖然就單項工程而言,利潤指數可能很高,但是因質量上不去,可能會增加因未達到質量標準而付出額外的質量成本,既增加了成本支出,又對企業信譽造成很壞的影響。
5.對工期成本缺乏管理和控制
工期成本是指為實現工期目標或合同工期而采取相應措施所發生的一切費用。工期目標是工程項目管理三大主要目標之一,施工企業能否實現合同工期是取得信譽的重要條件。工程項目都有其特定的工期要求,保證工期往往會引起成本的變化。我國施工企業對工期成本的重視也不夠,特別是項目經理部雖然對工期有明確的要求,但對工期與成本的關系很少進行深入研究,有時會盲目地趕工期要進度,造成工程成本的額外增加。
綜上所述,施工項目成本管理如何適應建筑業改革與發展的需要,是當前項目管理中出現的重要問題。施工企業面臨激烈的市場競爭,只有建立與項目管理改革相適應的科學的成本管理體系,才能使施工企業擺脫困境,得以生存和發展。
二、加強施工項目成本管理的對策
1.加強項目管理人員的成本效益觀念
施工企業必須加大宣傳力度,加強項目管理人員的成本效益觀念,樹立全員經濟意識。首先要統一思想認識,從項目管理人員到普通施工人員,都要進行經濟教育,灌輸經濟意識,把“一切為了效益”的意識深深地印在每個職工的腦海里。對施工作業隊除組織大規模的教育外,還要大力進行宣傳,諸如“節約光榮,浪費可恥、“建名牌工程,創最佳效益”等。使每一位職工都能把工程成本管理工作放在主要位置;再就是組織培訓,提高專業人員的素質,這是實現成本目標的重要保證。
2.建立規范的、統一的、標準的責權利相結合的成本管理模式
責權利相結合的成本管理模式,應在民主集中制的原則和規范化、統一化、標準化的原則指導下得以建立。施工項目是以項目經理部為核心的獨立的經濟實體,施工企業成本管理的主體和核心是項目經理部。因此,需要對每個部門、每個人的工作職責和范圍進行明確的界定,賦予相應的權利。使其充分有效地履行職責;需要有一定的物質獎勵去刺激。徹底打破“干好干壞一個樣、干多干少一個樣”的局面。要在層層抓落實逐級負責的基礎上,形成一個完整的責權利相結合的項目成本管理體系。以便調動職工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促使員工共同為項目的成本管理獻計獻策。
3. 加強項目成本管理基礎工作
成本管理的基礎工作是加強項目成本核算的重要依據。必須健全定額管理、預算管理、計量和驗收制度以及各種分類賬,按勞動定額簽發施工任務書。尤其應當制定與不斷完善企業內部的施工定額,因為這是企業加強成本管理與控制成本的基礎,更是項目部成本控制與考核的標準和依據。各企業應根據各自體制、管理機制、施工技術水平,制定符合本企業管理與施工技術水平的施工定額,并在執行過程中不斷修訂完善,以保證定額水平的先進性。項目開工前要編制出施工圖預算,項目竣工后要按規定時限準確及時提供竣工決算。切物資的收、發、領、退都要按規定手續辦理,對庫存物資和現場材料定期進行盤點,保證據物相符。
4.進行成本的動態管理
對于施工項目成本來說,應當特別強調項目成本的事中和事前控制。在施工準備階段的成本控制,根據施工組織設計的具體內容確定成本目標、編制成本計劃、制定成本控制方案,為今后成本控制做好準備。而竣工階段的成本管理由于成本盈虧基本已成定局,即使發生了誤差,也已經來不及糾正,因此,應當把成本控制的重心放在主要施工階段上,對成本實行動態管理,以便于及時發現問題,采取措施,控制成本。
5.加強質量成本控制
企業在樹立質量為本、質量興企思想的同時,應當明確.對施工企業而言,無論是對質量投入的不足或過剩,都會造成質量成本的增加。因此,要實行全面質量管理,在每個分項工程開始時,都要進行詳細的技術交底,采用科學管理、先進實用的施工工藝和技術措施,建立工序質量簽證制度,確保每一道工序的質量都符合規范要求,避免因為出現質量事故而導致成本增加。同時,在確保施工質量達到設計要求和合同約定的質量目標的前提下,盡可能降低工程成本。
6.加強工期成本控制
如何處理工期與成本的關系,是施工項目成本管理工作中的一個重要課題。工期成本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是項目經理部為了保證工期而采取的措施費用:另一方面是因為工期拖延而導致的業主索賠成本,亦可稱其為工期損失。由于內外部環境條件及合同條件的制約,保證合同工期和降低工程成本是一個十分艱巨的任務。因此,必須正確處理工期措施成本和工期損失之間的相互關系。在確保工期達到合同要求的前提下,盡可能降低工期成本,切不可為了提高企業信譽和市場競爭力而盲目搶工期趕進度,造成增大項目成本,導致項目虧損。
實踐證明,加強施工企業工程項目成本管理是施工企業向科學管理要效益的具體舉措,是使施工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不斷完善自我.做大做強的必由之路。施工企業應當及時反映項目成本的動向,以便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確保工程項目優質、低耗,促使工程項目成本不斷降低,提高企業成本管理水平的同時,為企業創造更大的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1、劉伊生.建設項目管理(第二版).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學出版社,2004
2、全國一級建造師執業資格考試用書編寫委員會.建設工程項目管理.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7
3、全國造價工程師執業資格考試培訓教材編審委員會.工程造價計價與控制.北京中國計劃出版社,2006
4、王雪青.工程項目成本規劃與控制.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1
5、朱連、樊飛軍.施工項目成本控制與合同管理(第七分冊).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 2004
6、金同華.施工項目管理.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6
稿源:四川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