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針對目前我市市級財力總量小、可用于項目預算安排的財力有限的實際,對進一步優化安排項目預算和強化項目預算執行提出幾點建議。
項目預算管理是財政支出管理的重要內容,也是提升財政資金使用績效的關鍵環節。當前,巴中正處在全面實施“三大發展戰略”、統籌城鄉、追趕跨越、加快發展的關鍵時期,安排好項目預算,運用好項目資金,對于加快推進基礎設施建設、促進產業發展和民生改善都具有重大意義。針對近年來部門預算剛性約束較差、執行結果與年初預算差異較大的現象,我們根據《預算法》有關規定和財政預算績效管理要求,對2013年度市級部門項目預算執行情況開展中期評估,并深入思考如何進一步完善機制、鞏固成果、強化運用,確保項目預算執行更加規范有效。
一、做法及成效
(一)明確評估內容。市財政局于今年9月初開始,抽派局內業務骨干組成12個評估小組,對市級88個預算單位2013年度項目預算執行情況進行中期評估,涉及財政資金14.45億元,覆蓋民生保障、基礎設施建設、產業發展和行政運行四大板塊。評估小組在評估過程中,一是看項目預算編制的科學性和準確性,包括項目設立是否必要,預算額度是否準確,績效目標是否明確;二是看項目預算執行的規范性和及時性,包括各單位是否按規定使用項目資金,有無改變用途或截留挪用現象,項目實施、預算執行是否及時;三是看項目資金使用的效益性和安全性,包括是否如期完成預算編制確定的績效目標,資金使用管理是否規范安全;四是看財政政策執行的嚴肅性和有效性,包括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和“三公”經費管理情況,歷年結轉結余資金安排使用等情況。
(二)優化評估流程。一是統一組織,集中實施。評估工作由市財政局統一組織實施,市級各預算單位參與,采取單位自評與財政集中綜合評估相結合的方式,分單位自評、現場評估、總結報告三個階段進行。二是綜合評估,突出重點。在開展全面綜合評估的同時,重點評估項目實施進度、質量、績效目標實現程度以及項目管理和項目核算等五個方面,評估小組還要根據被評單位項目實施情況,選擇金額在50萬元以上、代表性強、社會關注度高、已實施完畢的1~2個項目,進一步開展重點項目支出績效評價。三是規范運作,確保質量。各評估小組堅持“指標統一、流程統一、進度統一”,保證時間、人員、程序“三到位”,嚴格按照要求如實反映問題、客觀評估成效、認真撰寫報告,嚴格遵守廉政紀律和工作紀律,確保評估工作順利實施。
(三)強化結果運用。通過開展評估,全面了解掌握各單位當年項目推進和預算執行情況,并強化評估結果運用。一是為強化管理和預算編審提供決策參考。通過中期評估,全面清理各部門、單位項目資金構成情況,包括歷年滾存結余、本年度年初預算及追加預算等,認真核實前期項目支出執行情況,測算預計后幾個月項目預算執行情況,摸清掌握了各單位項目預算編報質量和管理水平,為編制2013年調整預算、2014年部門項目預算提供了詳實的決策依據。二是嚴格結余資金管理。對各單位結轉結余資金安排使用情況進行跟蹤問效,并擬從2013年起,除跨年度實施的項目結余外,其他結余資金原則上實行預算年度有效期管理,不再滾存結轉下年度使用。每年1月30日前,市財政將統一清理各單位上年度結余資金,并提出部門結余資金管理建議,報市政府審定后執行。三是規范單位財務會計管理。進一步加強各部門、單位的業務指導,促使各單位嚴格按照財務會計制度的規定和預算績效管理要求,強化會計核算、財務管理和績效目標管理,做到賬務規范、核算明晰、績效明確,對未按規定實施會計核算和開展績效管理的,及時督促糾正整改落實到位。
二、結論及問題
截至8月底,被評項目支出總額13.04億元,平均支出進度為90.24%,平均得分90.5分,其中:基礎設施建設類和事業發展類項目實施較快,平均支出進度分別為98.39%、74.3%,高于序時進度;常規類項目和設備購置類項目實施較慢,平均支出進度分別為61.62%、56.78%,低于序時進度。從評估結果看,大部分項目資金測算安排較為合理,實施過程規范有序,績效目標完成較好,取得了預期經濟社會效益,在執行中各單位較好地執行了國家有關政策規定,未發現有違規違紀行為發生,納入評估范圍的877個項目,評估小組建議保留的項目676個,占77.08%,建議額度調整項目90個,占10.26%,建議合并整合項目38個,占4.33%,確認為實施后不再后續安排的一次性項目26個,占2.96%,需根據實際情況和政策變化斟酌取舍項目47個,占5.37%。從總體情況看,部門項目預算執行存在基礎設施建設類支出進度快、事業發展類項目預算保障不足、設備購置和常規類項目實施進度不均衡等特點。同時,個別單位存在串用、挪用項目資金,項目立項不準確,項目名稱與實施內容存在差異,部門和項目間交叉重疊,項目額度測算不夠科學準確,項目資金安排整合程度不高,會計核算管理不規范等問題,增大了績效管理和評價監督的工作難度。
三、啟示與建議
通過此次中期評估,讓我們較全面地了解掌握了市級部門項目預算管理現狀、存在的問題和不足,也更深刻認識到加強項目預算管理和提升預算績效的重要性和緊迫性。針對目前我市市級財力總量小、可用于項目預算安排的財力有限的實際,對進一步優化安排項目預算和強化項目預算執行提出幾點建議:
(一)進一步明晰項目預算原則和重點。結合基本市情,項目預算要立足“強基礎”和“促發展”,堅持“壓一般、保重點、重民生、促發展”的原則,突出重要領域、重點環節、重大事項,凸現項目資金的支撐保障作用,以期突破影響和制約巴中加快發展的關鍵點位。一是認真貫徹落實厲行節約方針,努力壓縮運轉支出,降低“三公”經費預算標準,減少常規類項目預算額度。二是加大項目資金整合力度,集中財力重點支持基礎設施建設、產業發展和重大項目推進,全力保障經濟社會事業發展和民生投入。三是根據財力狀況和政策規定適度安排設施設備購置類項目支出,確保各單位各項業務正常開展,逐步提升高科技管理手段和信息化水平。
(二)進一步健全財政預算績效管理體系。繼續加強全過程預算績效管理制度建設,強化預算編審、資金支付、績效監督管理。一是強化預算編審管理。財政部門要把提升預算績效作為預算管理的主線來抓,把績效目標作為預算安排的前提和主要依據,加強預算項目立項的編審論證,做到項目預算目標明確、依據充分、測算科學、指標具體、考核有據。對部門申報的預算事項,要結合部門職能、規劃安排、工作要求、推進速度、實際效益、實現方式等因素,優化完善績效計劃,并按照規定程序進行審查、評審,并隨同經費預算一并批復下達。二是強化資金支付管理。財政國庫部門把好資金撥付關,細化支付內容的審查、結算方式的選擇等重要事項,明確強化審核人員的監管責任,確保支付業務真實、合規、安全。三是強化績效監督管理。由財政監督部門牽頭,整合財政內外部監督力量,采取專項監督檢查、績效審計評議、中期評估、財政支出績效評價等方式,對預算執行情況進行跟蹤監督,逐步形成以預算績效監督為統領的財政監督新機制,既監督預算的剛性執行和查處、糾正違紀違規行為,又為預算編制和預算調整反饋真實準確的信息。
(三)進一步強化部門預算的執行。繼續深入宣傳貫徹《預算法》,增強各部門、單位對部門預算執行重要性的認識,提高部門預算執行的自覺性和責任感,進一步樹立“分配與管理并重、投入與績效并重”、“花錢必問效、問效必問責”的理念,將預算執行管理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抓實抓好。預算執行部門要進一步增強依法辦事的理念,不斷規范業務操作,強化預算執行監管,減少預算執行中的隨意性。監督部門要加快建立部門預算執行問責制,加大違規問題的處罰力度。
(四)進一步嚴格預算約束和流程控制。在不斷提高部門預算編制的科學性、合理性、準確性的基礎上,健全和完善部門預算監督管理機制,強化預算約束。一是提高年初部門預算的到位率,建立科學的基本支出預算標準體系,縮小實際經費支出與預算的差異。建立規范的部門項目預算申報、審核機制,強化預算編審。二是進一步規范部門預算調整事項的申報審查程序,避免預算調整的隨意性,盡量減少年度執行中的追加事項。三是大膽引入論證、聽證、咨詢、公示、評議、征求意見等預算評審工作新機制,充分體現公共財政的公共屬性,進一步提高社會各界“知情、參與、監督”的程度。
(五)進一步增強財政引導和監督功能。一方面,財政部門在預算安排時,財政資金投向應充分體現國家政策目標,體現黨委、政府意圖,體現部門工作重心,體現社會關注和群眾關心的重點領域,同時要通過創新政策措施,強化資金引導,大量吸引社會資本、市場資源、民間資金,形成政府主導、多方參與、良性互動、強力推動的發展態勢。另一方面,要加強預算執行的指導與監管,進一步深化“全員參與、全程監控、全面覆蓋”的財政監督理念,積極建立一套完整科學的項目支出編制評審機制和追蹤問效制度,不斷完善財政大監督工作機制,按照統一的評價標準,扎實開展日常指導、中期評估、績效評價等各項監督管理工作,并以此工作成果作為安排和調整項目預算的參考依據,有力促進財政資金的高效運用。
作者:孫輝 單位:巴中市財政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