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通過參加湖南省首屆會計領軍人才培訓,我真正感覺到“天外有天、山外有山”。見賢思齊,要真正成為會計行業的領軍人物,為單位進一步發展盡力,需要在以下方面多加努力:
首先是要注重平臺的錘煉。制定學習計劃和方案,持之以恒,永不停息,嚴格要求自己按照會計領軍人才的培訓方案,認真完成學習內容,不斷地補充學習新的知識和技能,不斷地更新豐富自己的知識結構,不斷地提升專業知識的整合與分析能力,爭取達到“融會貫通、裂變提升”。堅持理論聯系實際,堅持活學活用,學以致用,通過知識的學習,視野的拓展,能夠更好理清思路,解決工作中存在問題和主要矛盾。
其次要注重交流。相互交流是提高學習效果的有效途徑。“理不辯不明”,由于每個人所固有的思考問題的方式,不同的人看問題有不同的角度,所以對同一件事,大家可能會有不同的結論。因此,要多聽聽別人的想法和意見,不要閉門造車、故步自封。只有交流,才能產生碰撞,才能產生火花,才能得到升華。善于集百家之長,補自己的短板,全面提升綜合素質。
再次,要善于總結。總結是提高的基礎。誠如國家稅務總局局長王軍所言:只有定期對自己所感所悟進行梳理和提煉,包括關聯性的思考,才能使自己不斷溫故舊學、收獲新知。要從一個臺階再上一個臺階,上了一個臺階再回頭看看,及時發現和改進自身不足,打通關節點,把各種知識和網絡整合、變活,使自己不斷進步。必須能夠形成書面的經驗材料和論文加以推廣,切實起到在行業內領軍的作用,帶動系統內的人員提升工作能力,將學習效益盡快體現到實際工作中來。
培訓前為自己通過會計領軍(后備)人才選拔感到自豪,培訓后了解到領軍人才培養項目內涵后,才真正感覺到了自身肩負的是更多的責任。雄關漫漫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吾將上下而求索!
益陽移動分公司 彭宏
首屆領軍人才培訓學習形式多樣化,采取了集中講授、分組討論,拓展訓練、模擬對話、學術講座、文化沙龍和辯論賽等多種學習形式。通過集中講授,學術講座,我們進一步了解會計前沿理論、變化趨勢和熱點問題;通過分組討論、模擬對話、文化沙龍和辯論賽,我們的思維應變和反應能力、邏輯思維和表達能力得到提升;通過拓展訓練,我們的團隊協作精神和戰勝自我的能力得以培養。
本次培訓精心設計培訓課程,內容豐富多彩,理論與實務相聯系,提高業務能力與綜合素養相結合。課程點涵蓋了國際會計準則專題、營改增及稅收風險防范、所得稅稅收風險、控制及信息化環境下的內部控制、環境與資源會計等前沿內容,又包含了投資戰略管理、財務戰略與資本管控等財務管理內容,還聽取了中國傳統文化背景下的人生觀、湘軍及其對湖湘文化的貢獻等文化素養方面的專題報告。
通過學習戰略管理,我們重新認識了戰略的本質、戰略的途徑和戰略約束。如何適應市場和競爭環境,是企業面對的永恒課題。在經濟快速發展時,抓住機會就可能成功。經濟低迷時,戰略定位不恰當將面臨窘境;財務戰略與資本管控課程教會我們從會計的三張報表分析入手,了解報表后面所隱藏的企業的財務管理理念、結構和經營策略,強調了財務和會計的差別,我們應更多地是應站在公司財務戰略的角度而不是僅僅從會計的角度思考公司的經營戰略;通過學習營改增及稅收風險防范課程,我們了解了中國目前稅收理論、政策的現狀,以及在稅收實務過程中應注意的事項,特別是在目前中國稅收征管水平條件下,怎樣更好地與稅務機關進行溝通和協調;在拓展訓練中,我們團結一致,相互鼓勵;通過文化沙龍的方式,在敬天愛人與科學管理、戰略與執行力哪個更重要的理解上都更全面了……“千秋邈矣獨留我,百戰歸來再讀書”。通過本次集中培訓學習,在深感收獲巨大的同時,更感責任重大,任重道遠!
中國南方航空工業(集團)有限公司 張智勇
在培訓期間,通過與同學們的討論交流,得到一些思考和學習建議:
1.中國特色與國際標準的相互融合。我國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和經濟全球化,賦予了會計越來越豐富、越來越精細、越來越國際化的內涵,作為會計領軍人才,除了需對中國特色會計及相關理論有深入了解,更要站在更高的角度,以國際化的眼光來縱觀會計界,學習國際化的標準和語言,推動與國際接軌的中國特色會計及相關理論的發展,推動國家會計事業的縱深跨越。
2.理論深度與操作實踐的有機結合。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一系列企業會計準則、審計準則、內部控制指引的發布,標志著我國企業會計體系日漸成熟,并與國際會計準則持續趨同甚至領先;民間非營利組織會計制度的制定發布,既兼顧了我國民間非營利組織的業務特性,又與國際接軌,并成為亞洲非營利組織會計制度的典范;以部門預算、國庫集中支付、政府采購、收支兩條線管理、政府收支分類改革、預算支出績效評價等為主要內容的公共財政體制建設取得顯著成效;財政部以制定發布醫院、高校會計制度為基礎,迅速拉開了事業單位會計準則改革的大幕,并以此推動政府會計準則體系建設向縱深發展……如此多的會計準則與制度的頒發是否完全通過了實踐的檢驗,在實踐中遇到了哪些問題,應如何解決,是我們需要進一步思考的。
3.傳統授課模式與多元化培訓方式相互輝映。會計理論的學習是枯燥的,但此次培訓在課程設計、跟蹤管理、考核評估等方面都進行了科學謀劃,學習時間集中、學習強度較大,在傳統授課模式的基礎上,嵌入訪問參觀、現場教學、實例診斷、情景研討、模擬實踐等多元化培訓方式,并輔以走出去、請進來的方法將使培訓效果更趨完美。
這次的培訓為我們提供了交流和學習的平臺,不僅使我增強了專業知識素養,提高了分析問題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同學間那種團結、友愛、互助的精神時刻感染著我。
湖南華菱鋼鐵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蔣雙喜
這次培訓廣度與深度兼具,培訓課程包括會計準則專題、環境與資源會計、投資戰略管理、納稅籌劃、聽力與口語訓練、營改增與企業財務、湘軍及其對湖湘文化的貢獻、財務戰略與資本管控、信息化環境下的內部控制技術與方法等。在講授關于財務戰略與財務管控內容,我感觸很深。他講到透過財務報表看企業的財務戰略與財務管控模式,客觀地講我們很少能認識到這個高度,頂多關注財務報表的利潤情況、財務指標以及一些重要事項,很少想到財務報表與其戰略、財務管控模式息息相關。了解企業的戰略及管控模式,比了解一個企業利潤情況、財務指標更重要,因為戰略及管控模式決定著企業未來發展,具有前瞻性。他還講到了財務管理核心是管住企業現金流,現金流包括經營現金凈流量、投資活動凈流量和籌資活動凈流量,但對企業來說,實現自由現金流為正數更為重要,即經營現金凈流量減去預計資本性支出大于零,這應征中國一句諺語:量入為出,有多少錢辦多大事。我國企業常常忽略這一點,在沒有多余的現金下借款也要鋪攤子、上規模,結果是企業資產負債率一路攀升、資產經營質量持續下降,最后由于借不到資金而造成企業資金鏈斷鏈,甚至企業倒閉。尤其在后金融危機的當今,經營者應收縮投資戰線,量入為出,不靠借款搞投資,多儲備些現金,以助企業順利過冬。在經營中,企業家李嘉誠長期奉行“現金為王”的財務政策,注重維持流動資產大于全部負債。他在新財富雜志談企業如何過冬時認為:“現金流、公司負債的百分比是我一貫最注重的環節,是任何公司的重要健康指標。任何發展中的業務,一定要讓業績達致正數的現金流。”可見,李嘉誠在企業管理中是何等的重視現金流的管理。實現自由現金流為正數是擺在我國經營者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另外,陳收教授的企業戰略定位,尤其是從企業經營業務環節價值鏈角度討論企業戰略,給我啟發很大。原料、研發、制造、銷售、物流、服務等環節構成企業經營環節,隨著產業專業分工和技術的進步,企業經營各環節不斷細化、延伸并形成各類產業價值鏈,企業的價值鏈結構可分為長價值鏈、短價值鏈和混合價值鏈。業務成本與不同價值鏈的關系是同一業務環節重疊,成本增加不顯著,利潤增加,縱向業務環節延伸,成本增加顯著。這就很好解釋為什么民營企業經營得比國有企業經營得好,除國有企業人員包袱外,民營企業經營價值鏈往往短,且在高端價值鏈,國有企業因為規模大價值鏈很長,且大部分業務在低端價值鏈。民營企業業務簡單管理上實行標準化,業務模式可復制性強,國有企業業務復雜管理上難以標準化,業務模式也不容復制。標準化管理和在高端價值鏈經營使得民營企業競爭力強于國有企業,業務簡單且可復制性強,使得民營企業業務在同一業務環節重疊,這樣經營成本增加不顯著,但利潤增加頗豐。國有企業應借鑒民營企業經營經驗,關注產業價值鏈,盡量將業務往價值鏈高端延伸,企業兼并對象也應考慮業務相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