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提前介入專項審核,實施報前預審,過程監控,突出實時性,強化回訪機制,在處理決定和整改意見書的督促整改、追蹤問效上下功夫。
天津專員辦在強化支出監管的工作實踐中,緊密結合地方實際,積極推動支出監管方法創新,深化事前介入、事中控制和事后檢查相結合的工作思路,在關口前移、過程監控和追蹤回訪等方面進行了一些探索,對于發揮專員辦就地監管優勢,督促地方管好、用好中央專項資金起到了積極作用。
一是提前介入專項審核,實施報前預審。針對專員辦負責審核的專項補助資金項目,通過提前介入,一方面主動服務,做好政策宣傳,使基層單位更好地熟悉和把握政策,規范申報行為,減少虛報、誤報現象發生;另一方面超前謀劃專項檢查,開展查前調查。結合年度工作計劃,有針對性地對近兩年惠農資金和教科文專項資金實施調查,走訪地方財政等相關部門,編制調查統計表,復印相關文件,掌握資金使用及政策執行情況,做到心中有數、有的放矢,為專項檢查奠定良好基礎。
二是過程監控,突出實時性。對教育、衛生等重點項目資金采取實物流和資金流“雙流并行”的全過程跟蹤監控模式,實物流涵蓋項目建設的各個環節,資金流則涉及資金的具體流向和使用全過程。對于跟蹤過程中發現的問題,及時下發整改意見書,督促項目單位和主管部門及時糾正、強化管理,有效避免監管滯后、亡羊補牢,造成資金浪費,切實把“好鋼”用到刀刃上。
三是追蹤回訪,注重實效性。強化回訪機制,在處理決定和整改意見書的督促整改、追蹤問效上下功夫,使“事事有結果、件件有回音”,不斷提高支出監管的執行力,使檢查回訪成為查有落實、訪有成效的長效機制。強化宣傳教育,逐步提升項目單位的自律能力,不斷深化回訪的震懾力,發揮好支出監管的規范效應,實現查處一個、規范一類、預防一片的效果。
作者:天津專員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