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提高鄉鎮財政管理水平,發揮財政資金效益,統一配備鄉鎮財政所辦公設施,統一培訓鄉鎮財政所工作人員。
鄉財政所建設要由縣制定統一標準及鄉鎮財政所管理體制、統一鄉鎮財政所辦公設施、統一培訓鄉鎮財政所工作人員、統一建立健全財政所工作制度,穩步推進標準化財政所建設,夯實財政科學化、精細化管理基礎,暢通財政政策落實渠道,規范鄉村財務管理著力點,提升鄉鎮財政管理水平,促進全縣財政事業的高效、跨越、和諧發展。
一、強本固基,扎實開展標準化財政所建設
稅費改革后鄉鎮財政所人員管理混亂、交叉使用、職能不清、體制不健全,投入資金,開展標準化財政所建設,規范行為標準、工作標準、制度標準、辦公標準等,做到“軟件做軟,硬件做硬”。 通過標準化財政所建設,全面提高鄉鎮財政管理水平,發揮財政資金效益,促進鄉鎮財政健康發展,塑造了鄉鎮財政整體嶄新形象,提升服務“三農”水平,讓黨和國家的惠農政策延伸到邊,服務到底,方便快捷,落到實處。
統一鄉鎮財政所管理體制。為理順鄉鎮財政管理體制。按照“垂直管理、界定職能、預算統編經費統供”的辦法,推行鄉鎮財政機構改革。
(一)實行垂直管理。每個財政所編制5人至7人,人員配備和崗位設置,統一安排,財政所長和報賬員統一委派,同時,各財政所“定編、定崗、定人”,解決人員管理混亂等問題。
(二)科學界定職能。充分發揮組織收入、管理鄉鎮公共支出、監督轄區內所有財政資金、管理會計事務和培訓服務等財政職能,從收支管理向服務“三農”轉變,解決鄉鎮財政所職能不清的問題。
(三)實行預算統編。按照“預算法”編制部門預算,財政支出按預算每月均衡撥付。
(四)實行經費統供。把鄉鎮財政所辦公經費列入年度預算,解決鄉鎮財政所辦公經費不足等問題。
統一建設鄉鎮財政所辦公樓。按照“交通便利、方便群眾、因地制宜、量力而行”的原則,財政所都按照統一方案進行了整修,面貌一新,環境優美。設立財政服務大廳,有 “家電下鄉和汽車摩托車下鄉”、“村財鄉理”、“一卡通”和“咨詢服務”等窗口,對涉農惠農資金兌付實行“一站式”辦理。
統一配備鄉鎮財政所辦公設施。按照財政所建設的標準,為各財政所統一更新配置電腦,購買檔案柜和裝訂盒,架設光纖,搭建信息管理平臺,安裝運行業務軟件,完善各種基礎數據動態采集機制,實現縣鄉聯網、資源共享。為財政所配備工作用車,有效地提高基層所的辦事效率。
統一培訓鄉鎮財政所工作人員。緊緊圍繞“抓培訓、提素質、促工作”的目標,結合創先爭優活動,開展了“爭當優秀‘三農’政策宣傳員”、“爭當家鄉父老貼心人”等活動,營造服務農業、農村和家鄉父老的濃厚氛圍;舉辦鄉鎮財政所長、報賬員財會業務、涉農惠農政策、農村財會人員培訓,營造濃厚的學習氛圍,提高了基層干部隊伍的整體素質。
統一建立健全財政所工作制度。加強對財政所的規范管理,建立健全約束激勵機制。
二、積極探索,發揮基層財政所就地監管優勢
充分發揮鄉鎮財政所對區域內項目資金、專項資金和其他財政資金的監督和管理貼近一線、掌握第一手資料的優勢,保障財政政策貫徹落實到位和資金安全規范有效,促進財政管理與監督融合,提升財政科學化精細化管理水平。
在項目資金監管上,充分發揮鄉鎮財政所屬地監管優勢。一是實行項目資金屬地監管制度。二是實行項目資金監督員管理制度。三是實行群眾監督制度。在各鄉鎮實行項目建設公示制度,將資金規模、建設內容、實施地點、建設時限、技術指標參數等進行公示,接受群眾監督。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