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市公司內部控制執行情況怎么樣樣呢,請看相關的調查分析。
近兩年,上市公司、國有大中型企業已經陸續開始實施《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范》和《企業內部控制配套指引》。財政部相關負責人表示,一個企業的內控水平與會計信息質量緊密相關,會計監督檢查不能只停留在會計核算這個層面,而是應該結合檢查發現的問題,從企業內部控制層面深入查找產生問題的根源。
2012年8月,財政部、證監會出臺了《關于2012年主板上市公司分類分批實施企業內部控制規范體系的通知》,明確規定了內控審計在主板上市公司分步實施的時間表:2013年,中央和地方國有控股上市公司需要披露2012年度的內控自我評價報告和審計報告;自2014年報起,所有主板上市公司都應該實施內控審計。
與年報審計相比,會計師事務所在內控審計上仍然經驗不足。業內人士指出,就目前來講,內控審計帶有濃厚的包容色彩:會計師對于內控審計的方法、程序存在不足,還是拘泥于傳統的查賬審計模式;在認識上,依然把內控審計作為依附于財務報表審計的附加業務;此外,會計師對于內控審計的節點把關存在寬容。種種原因的存在,勢必帶來審計風險。
專家建議,會計師事務所在進行內控審計時應注意的問題包括:年報審計結果與內控審計結果可能會有差異;有些企業的負面問題已被公眾所熟悉,內控審計方面應如何處理;除控制活動外,公司層面的內部控制非常重要,但有效審計難度較大。
記者通過相關部門了解到,在近幾年的會計金融監督檢查工作中所發現的編制虛假財務報告、挪用套取財政資金、偷漏稅收、騙取銀行信貸、私設“小金庫”、出具虛假審計報告等違規行為對投資者利益和市場經濟秩序產生較大的負面影響。
因此,財政部相關負責人表示,要將上述嚴重違法違規行為作為重點打擊對象,切實加大處罰力度,筑起會計監督的“高壓線”,堅決追究相關責任人的法律責任。
據介紹,2008年至2012年,各級財政部門共檢查98214戶企事業單位和5421家會計師事務所,查補稅款627億元,收繳罰款2.09億元,處理處罰責任人859人,移送公安、稅務等部門處理的企業1020戶,對435家會計師事務所、857名注冊會計師予以行政處罰,查處了一批重大典型案件,在整頓市場經濟秩序、保障重大財稅政策落實、促進改善民生等方面發揮了應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