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間接法編制現金流量表的原理
間接法是“將凈利潤調整為經營活動的現金流量”是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的列示方法。間接法以利潤表的最后一項“凈利潤”為起算點,調整不涉及經營活動的凈利潤項目、不涉及現金的凈利潤項目、與經營活動有關的非現金流動資產的變動、與經營活動有關的流動負債的變動等,據此計算出經營活動現金流量凈額。
在掌握間接法編制現金流量表原理時應該理解為什么從凈利潤開始調整,因為凈利潤主要來自于經營活動。因此“凈利潤”與“經營活動現金流量”有著必然的聯系。但“凈利潤”與“經營活動現金流量”又存在金額差異。“凈利潤”與“經營活動現金流量”之間的差異主要表現在:與凈利潤有關的交易或事項不一定涉及現金,如計提固定資產折舊等;與凈利潤有關的交易或事項不一定都與經營活動有關,如處置固定資產凈損益等;有些交易和事項雖然與凈利潤沒有直接關系,但屬于經營活動,如用現金購買存貨等。所以,間接法下只有在“凈利潤”的基礎上進行調整,才能計算出經營活動現金流量。
二、間接法編制現金流量表調整項目解析
在間接法下,將凈利潤調節為經營活動現金流量的方法用計算公式表示如下:
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凈利潤+實際沒有支付現金的費用-實際沒有收到現金的收益+不涉及經營活動的費用-不涉及經營活動的收益+與經營活動有關的、非現金流動資產的減少數+與經營活動有關的流動負債的增加數
(1)實際沒有支付現金的費用包括:計提的資產減值準備;計提的固定資產折舊、油氣資產折耗、生產性生物資產折舊;無形資產的攤銷、長期待攤費用的攤銷、遞延所得稅資產的減少或遞延所得稅負債的增加。
這些項目并沒有帶來現金流出,因此,在計算經營活動現金流量時應在凈利潤的基礎上加上計提的資產減值準備。遞延所得稅資產的減少或遞延所得稅負債的增加的賬務處理為:借記“所得稅費用”,貸記“遞延所得稅資產”或“遞延所得稅負債”。遞延所得稅資產的減少或遞延所得稅負債的增加會引起所得稅費用的增加,但并沒有帶來當期現金流出。因此,在計算經營活動現金流量時應在凈利潤的基礎上加上遞延所得稅資產的減少或遞延所得稅負債的增加。
(2)實際沒有收到現金的收益包括:沖銷已計提的資產減值準備;遞延所得稅資產的增加或遞延所得稅負債的減少等。
沖銷已計提的資產減值準備(以固定資產為例)的賬務處理為:借記“固定資產減值準備”,貸記“資產減值損失”。在計算經營活動現金流量時應在凈利潤的基礎上減去沖銷已計提的資產減值準備。遞延所得稅資產的增加或遞延所得稅負債的減少的賬務處理為:借記“遞延所得稅資產”或“遞延所得稅負債”,貸記“所得稅費用”。
遞延所得稅資產的增加或遞延所得稅負債的減少會引起所得稅費用減少,進而引起凈利潤增加,但所得稅費用的減少并沒有帶來現金流入,因此,在計算經營活動現金流量時應在凈利潤的基礎上減去遞延所得稅資產的增加或遞延所得稅負債的減少。
(3)不涉及經營活動的費用包括:投資損失;財務費用;非流動資產處置損失;固定資產報廢損失以及與投資性房地產、生產性生物資產有關的公允價值變動損失等。
投資損失、非流動資產處置損失會引起凈利潤減少,但與經營活動現金流量沒有關系,因此,在計算經營活動現金流量時應將投資損失、非流動資產處置損失調增。固定資產報廢損失的賬務處理為:借記“營業外支出”,貸記“固定資產清理”。營業外支出是計算凈利潤的減項,但處置固定資產對于制造業企業來說不是經營活動,所以其產生的現金流入或流出對并不影響經營活動的現金流量,因此,在計算經營活動現金流量時應該在凈利潤的基礎上加上固定資產報廢損失。
投資性房地產、生產性生物資產公允價值變動損失的賬務處理為:借記“公允價值變動損益”,貸記“投資性房地產(生產性生物資產)”。從上述賬務處理模式中可以看出,投資性房地產、生產性生物資產公允價值變動的損失是計算凈利潤過程中的減項,但這不屬于經營活動,所以在計算經營活動現金流量時應在凈利潤的基礎上加上投資性房地產、生產性生物資產公允價值變動損失。
對于財務費用,在計算經營活動的現金流量時,要區分哪些與經營活動有關。以籌資活動中發生的財務費用為例,企業計算籌資活動中發生的短期借款利息的賬務處理為:借記“財務費用”,貸記“應付利息”。籌資活動不屬于企業的經營活動,其產生的現金流入和流出并不影響經營活動的現金流量,因此,在計算經營活動的現金流量時,應在凈利潤的基礎上將與經營活動沒有關系的籌資活動中產生的財務費用加回來。而對于與經營活動有關的財務費用,在計算經營活動的現金流量時是不需要調整。如企業在賒銷過程中給予對方的現金折扣,如果購貨方在折扣期內付款,企業收到貨款的賬務處理為:借記“銀行存款”、“財務費用”,貸記“應收賬款”。
(4)不涉及經營活動的收益包括:投資收益;財務收益;非流動資產處置收益;固定資產報廢收益以及與投資性房地產、生產性生物資產有關的公允價值變動收益等。
投資收益、非流動資產處置收益會引起凈利潤增加,但與經營活動現金流量沒有關系,因此,在計算經營活動現金流量時應將投資收益、非流動資產處置收益減去。固定資產報廢收益的賬務處理為:借記“固定資產清理”,貸記“營業外收入”。
報廢固定資產對于制造業企業來說不是經營活動,所以其產生的現金流入或流出并不影響經營活動的現金流量,因此,在計算經營活動現金流量時應該在凈利潤的基礎上減去固定資產報廢收益。
投資性房地產、生產性生物資產公允價值變動收益的賬務處理為:借記“投資性房地產(生產性生物資產)”,貸記“公允價值變動損益”。其公允價值變動的收益不屬于經營活動,所以在計算經營活動現金流量時應在在凈利潤的基礎上把投資性房地產、生產性生物資產公允價值變動收益減掉。
對于財務收益,在計算經營活動的現金流量時,要區分是否與經營活動有關。只需要減去與經營活動無關的財務收益,而對于與經營活動有關的財務收益,在計算經營活動的現金流量時不需要調整。如企業在賒購過程中享受的購貨方給予的現金折扣,如果企業在折扣期內付款,企業支付貨款的賬務處理為:借記“應付賬款”,貸記“銀行存款”、“財務費用”。上述財務收益是經營活動中發生的財務收益,所以在計算經營活動的現金流量時這部分內容不需要調整。
(5)與經營活動有關的、非現金流動資產和流動負債項目,是指存貨、應收賬款等經營性應收項目、應付賬款等經營性應付項目的增加(減少)。計算經營活動的現金流量時,應在凈利潤的基礎上加上存貨的減少或經營性應付項目的增加。因為存貨的減少或經營性應付項目的增加會作為費用成本在計算凈利潤的過程中減去,而存貨的減少意味著企業在使用自己本身的存貨,并沒有帶來現金流出,而經營性應付項目的增加意味著成本費用的形成并沒
有帶來現金的流出。因此,在計算經營活動現金流量時應在凈利潤的基礎上加上存貨的減少或經營性應付項目的增加。經營性應收項目的減少會引起經營活動現金流量的增加,但這部分內容并沒有包括在凈利潤的計算過程中。因此,計算經營活動現金流量時應在凈利潤的基礎上加上經營性應收項目的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