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去年以來,河南省羅山縣財政局針對村級換屆和鄉鎮機構改革后的實際情況,把規范鄉村兩級財務管理作為支持新農村建設的實事抓好辦好,通過實施“村財鄉理”和鄉鎮財務“四統一管理”有效提高了鄉村兩級理財水平。羅山縣從近年來的信訪排查中發現,在群眾上訪案件中,因農村財務不清上訪的占了60%,因宅基地糾紛上訪的占了30%,其他上訪僅占10%。由村級財務管理不善導致黨群、干群關系緊張的問題引起了各級領導的高度重視。他們在財務檢查中發現,鄉村財務管理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問題。會計人員隨村兩委班子調整而頻繁更換,新、老會計由于種種原因不互相交接財務,形成“節節賬”問題比較嚴重;隨意支出問題比較突出;債權債務不清,應收不收或收入不上賬,應支未支,財務公開不及時、不規范。而在機構改革后,鄉(鎮)財政職能面臨重新定位的問題。隨著農業稅的取消以及農村教師工資上劃縣級統一發放,鄉鎮財政工作職能轉移到為鄉村兩級財務服務上來,可為財務管理提供優質、高效的服務。
針對上述情況,羅山縣財政局從財務管理入手,決定創新管理模式,按照《會計法》、《預算法》、《村民委員會組織法》和《村集體經濟組織會計制度》有關規定,結合鄉村實際,通過廣泛深入調研,反復論證,制定了《羅山縣村財鄉理實施意見》和《鄉鎮所轄中心、所財務管理制度》。在全縣各行政村實行“村財鄉理”。在鄉鎮所轄中心、所實行財務“四統一”管理。
“村財鄉理”即在鄉鎮財稅所設立會計核算站,對全鎮各行政村的財務實行“統一管理、分村核算、代理記賬”。免費幫助各村規范內部財務管理。行政村繼續享有財務資金的所有權、使用權、審批權、收益權和分配權。
“村財鄉理”后,一是統一會計核算管理。各村撤銷會計和出納崗位,設一名報賬員,鄉鎮會計核算站會計代理各村記賬,集中辦公統一核算。二是分村建賬。在不改變村資金所有權、使用權的前提下會計核算站分別為各村建賬、核算、編制報表和保管會計檔案。三是嚴格支出審批。各村支出票據必須真實、合法并由經辦人簽字,村民理財小組審查,村委會會審會簽后,方可向會計核算站報賬。四是定期報賬。各村報賬員持原始憑證定期到會計核算站報賬。
針對鄉鎮財務管理基礎薄弱,管理松散,監督乏力,特別是鄉鎮機構改革后,鄉直單位大大減少,在機構合并過程中出現了資產、債權、債務等諸多問題的情況,縣財政局制定了《鄉鎮所轄中心所財務管理制度》。在鄉鎮所轄中心、所實行財務“四統一”管理。即:統一會計核算管理、統一貨幣資金管理、統一財務制度管理、統一財務檔案管理。并對賬戶設置、會計核算辦法、債權債務、專項資金等各個方面進行了明確和界定,確保鄉鎮財務人員辦理會計業務有章可循。在此基礎上,會計核算站積極開展會計業務現場觀摩和財務管理達標活動。通過“典型”帶動,促進財務管理水平的提高。會計核算站還逐單位對鄉鎮直屬單位的財務管理進行檢查驗收,不合理者限期整改,直至達標后,授予財務管理規范化匾牌。
為確保“村財鄉理”和鄉鎮財務“四統一”管理的順利實施,會計核算站從建章立制,強化監督入手,牢固樹立財政部門為民理財的思想。一是健全各項規章制度,規范工作行為。建立了相關規章制度,對財務管理、核算、簽批以及白條入賬等做了具體規定,從根本上規范和約束了會計核算站和鄉村兩級財務人員工作行為。二是積極接受社會各界監督,增加村級財務工作透明度。即會計核算站接受縣審計、監察等部門監督;會計核算站每季度為各村編制財務公開明細表,由各村于每季度終了3日內向村民公布每季度財務收支情況,接受村民的監督。
規范鄉鎮兩級財務管理收到了較好效果。一是促進了農村和諧社會建設。實行村財鄉理后,農村的財務行為進一步規范,從而可以給群眾一個明白,還干部一個清白。二是提高了資金使用效益。實行“村財鄉理”后,村級的各項收入、財政對農村的轉移支付和部門對農村撥付的資金,都要統一繳付到鄉鎮會計核算站,使村級收入管理得到加強,可有效遏止亂收費、亂攤派行為,進一步減輕農民負擔。村級各項支出均在會計核算站的全程監督下使用,小額支出按程序審批,大額支出須經村民理財小組審批,關系到全村群眾重大利益的支出,須經村民代表大會討論通過。由于資金使用進一步規范和透明,不僅可避免資金使用的盲目性,還有效地杜絕擠占、挪用等違紀現象的發生,從而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益,確保資金安全完整。自“村財鄉理”運行以來,全縣未發生一起涉財上訪事件。拒付不合理、不合法村級財務開支累計達5萬元,節約資金2萬余元。三是鞏固了鄉鎮機構改革成果。解決了鄉鎮機構改革后新老機構之間的資產、負債、權益等方面的扯皮現象,使鄉鎮級財務管理走向規范化、制度化軌道。四是鄉村干部由“務虛”變為“務實”。村財鄉理的實施將一批負責會計工作的村干部從繁鎖的財務工作中解放出來,促使他們將更多的精力投向鄉村事務的建設管理中。出現了“三多三少”現象,即下村多,呆在家里的少;抓落實的多,空談的少;想老百姓利益的多,謀求私利的少。
目前,羅山縣19個鄉鎮均成立了鄉鎮會計核算站,293個行政村都實行了村財鄉理,所有鄉鎮直屬單位財務納入規范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