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經濟增加值的價值評估方法研究與案例分析
張 荻 董 進
長期以來,傳統會計指標如稅后凈利潤、每股收益和凈資產收益率等是衡量公司價值的重要指標。但隨著證券市場的發展,上市公司的最終目標是實現股東價值最大化的觀點得到了普遍認同,這就要求衡量公司價值的指標能反映出為股東創造的價值。EVA指標也因此應運而生。
一、EVA方法的提出
早在20世紀20年代,美國通用汽車公司就把EVA思想引人公司管理中,后來曾一度被人們遺忘。到了20世紀80年代,總部設在紐約的思騰斯特咨詢公司將該思想重新引入價值評估和公司管理領域中。思騰斯特咨詢公司提出了經濟增加值(EVA)指標,用于評價企業創造股東財富的能力。在論述EVA方法上最具權威的是該公司的執行官埃爾巴(Al Ehrbar)所著的”EVA:The Real Key to Creating Wealth”。該書在EVA的產生背景、理論基礎、計算方法及應用案例等方面進行了詳細的闡述。
在考察經濟增加值(EVA)指標解釋股票價格變化方面的有效性上,大部分研究結果表明,經濟增加值指標解釋股票價格變化的能力強于傳統指標。Uyemura(1996)研究表明,經濟增加值指標的解釋能力為40%,而傳統指標的解釋能力僅為13%。
二、EVA在國內的研究現狀
雖然EVA理論在國外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但國內的相關研究近幾年才剛開始,將EVA理論應用到實踐中的更是屈指可數。清華大學杜勝利的《基于價值的管理——經濟增加值》一文對經濟增加值的概念做了系統的介紹,論述了EVA的產生背景、EVA的計算方法、EVA的使用價值、應用EVA時應對我國會計報表做出的幾項調整。
理論界對EVA的探討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個方面:
1.EVA的含義和計算方法。劉力、宋志毅(1999)根據1993年以前在上證所上市的30家公司1994~1996年的報表及相關數據,通過他們的EVA,REVA以及凈資產收益率對于當期股票超額收益變化解釋能力的實證,考察了這些指標的價值相關性,實證未發現EVA,REVA比凈資產收益率更具有價值相關性。
2.EVA估價法與現行其他企業價值評估法的比較分析。陳強和楊寵懷(2005),將EVA估計法與現行的企業自由現金流量折現法相比較,得出其便于對價值實效進行計算考核和與企業價值相關的雙重優點。武勇和劉曼琴(2005)比較分析了三類評估方法:傳統的現金流量折現法、EVA評估法和實物期權定價法。
3.EVA指標與其他會計指標的對比。王喜剛、叢海濤、歐陽令南(2003)以上交所402家上市公司三年數據為基礎,運用回歸分析方法,校檢、比較了EVA變量與會計盈利性指標在解釋上市公司市場價值方而的信息有用性。結果表明,EVA變量在總體上的解釋力強于會計指標,中國股市投資者在很大程度上不自覺地運用了EVA所包含的財務思想。王燕妮和王波(2004)將EVA分別與傳統管理者業績評價、企業價值評估、投資項目評價、網絡股評價方面的指標或方法以及新評價方法——進行比較分析,發現EVA并非無所不能,但僅就從財務方面評價企業業績而言,其全面性和真實性非常好。
4.EVA的應用及其局限性。段愛玲(2003)提出了EVA企業價值的長期評估很準確,并談到其對管理層收購定價有借鑒意義。王燕妮和張襄英(2003)得出EVA源于剩余收益,又是比剩余收益更優的一種方法,也談到了EVA的局限性。王煒(2003)指出EVA估價法與FCFF估價法評估結果是一致的。梅良勇(2005)介紹了EVA估價模型以及其在目標企業價值評估中的應用。謝明華和喬卓(2002)、陳群(2002)、秦紅(2002)講述了如何將EVA作為績效評估指標引入我國企業。
三、EVA在國內的應用案例——中石油的EVA指標考核運用
1.背景介紹
2010年,中國石油選取10家企業作為EVA考核試點單位(不含遼河油田),并且以后將全面推廣,這一政策變動與國資委對中央企業考核辦法調整有關。
2009年12月31日,國資委通過了《中央企業負責人經營業績考核暫行辦法》(第22號令),于2010年1月1日開始實施。此辦法明確將經濟增加值指標和利潤總額一并作為業績考核的基本指標,并就經濟增加值考核制定了實施細則。事實上,中央企業經濟增加值考核的試點工作已經開展了3年,自愿參加試點的中央企業到2009年已達100戶,超過中央企業總數的3/4。
結合考核細則可以看出,國資委推行經濟增加值考核政策的目的是引導企業避免短期行為,實現長遠發展;遏制中央企業追求規模擴張,盲目投資的現象,提高資本使用效率;引導中央企業提高價值創造能力,提升發展質量,實現可持續發展(如:為鼓勵加大科研投入,將研發費用加回稅后凈營業利潤);合理控制風險,進一步控制主業,嚴控非主業投資(如:將非經營性收益項目按50%的比例從稅后凈營業利潤中扣除);鼓勵為獲取戰略資源的風險投入(如:將“勘探費用”視同研發費用予以加回,加回比例原則上不超過50%)。
國資委副主任黃淑和表示:“總體考慮是,先引入后規范,先簡單后精準,分階段、分步驟實施和完善。在引入階段的主要任務是,樹立資本成本意識,引導企業做強主業,控制經營風險,加大科技投入,提升發展質量”。
2.中石油的EVA指標考核
根據中國石油《關于開展EVA指標考核非試點單位模擬測算EVA值的通知》,可以看出中國石油對地區公司經濟增加值的測算不包括研發費用、資產減值準備、其他非經常性損益等事項調整,但對這些事項進行了統計(中國石油總部可能進行統一調整)。
資本成本率使用了5.5%和4.1%兩個值,均為國資委考核細則中的規定值。國資委調查結果表明,中央企業的資本成本率一般為7%—10%,國資委表示本著穩健原則,把基準率暫定為5.5%,同時各企業可根據自身情況,設定更有針對性和挑戰性的資本成本率。
總之,中國石油運用經濟增加值遵循了從簡原則,缺乏政策性。
四、小結
縱觀上述國內外對EVA的研究及案例,國內主要是對外國關于EVA文獻的介紹、EVA計算指標的比較研究和EVA在我國的應用研究與實踐。在新經濟環境下,EVA管理體系能夠很好的解決傳統評價指標體系存在的問題,準確地反映企業在一定時期內為股東創造的價值,是一種優秀的企業價值評估方法。將EVA引入我國,對于解決我國企業的現實問題,特別是上市公司的問題將起到積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