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校收費管理的事前、事中、事后控制機制的探討
黃燕瓊
本文結合高校收費管理工作的特性,在收費管理控制目標這一基本指針下,從收費管理控制時序上,對高校收費管理在事前、事中、事后三個控制層次的風險管控機制做些探討,希望對高校收費各環節的風險防范起到借鑒作用。
一、高校收費管理控制
高校收費管理控制,是指高校為了保證收費行為的合法合規,保護收費資金的安全與完整,對收費業務各環節中的風險進行防范和管控,而制定的一系列具有約束效力的制度、方法、措施和執行程序。其管控目標是:
1.規范學校收費行為;2.堵塞漏洞,消除隱患,保護資金的安全與完整;3.防止并及時發現、糾正違規及舞弊行為;4.確保國家有關法律法規、收費政策及學校收費管理制度的貫徹執行。
二、收費管理的事前防范
事前防范是一種積極的以防為主的控制,在收費日常管理工作中其作用的發揮機制主要體現為在收費開始之前就建立有一系列的規章制度、流程及收費管理系統,它是收費風險防范的第一控制層次,也是從源頭上預防亂收費的一種有效控制手段。
1.以制度建設為重點
制度建設是行為規范運行的有效約束和有力保障,是管理的依據和原則。要規范行為,提升管理水平,制度必須先行。高校收費管理制度建設的依據主要有兩方面:一是國家法律法規和有關收費政策;二是行政事業單位及校內財務管理規定。高校應當在遵循國家有關法律法規以及財務管理規定的前提下,圍繞收費管控目標,制定出完善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收費管理制度,使收費各環節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從而保證收費工作高效、有序的進行。
2.以先進的操作管理系統為基石收費管理系統是高校進行收費管理控制的基石,是實施管理的支持系統。高校收費管理信息化建設應基于集成理念,依托校園網,建立一個整體信息共享的收費管理信息系統,將收費業務與收費信息處理、收費核算與收費管理集成為一體,實現收費信息流的同步生成。同時還應將經濟活動及其內部控制流程嵌入到信息系統中,以此減少或消除人為操縱因素,防范徇私舞弊等收費風險,促進收費管理規范化、系統化,提高收費工作效率和管控水平。
三、收費管理的事中控制
收費事中控制是一種控制性監督,是實施財務管理中的監督、調節與控制任務,是對收費過程進行的實時監督和控制。
1.收費審批程序是收費活動管控的關鍵
高校收費項目繁雜,特別是服務性收費和代收費,涉及部門廣,管理失控往往造成“小金庫”和“賬外賬”事件的發生,給高校帶來負面的影響。因此高校收費管理部門應注重收費項目審批環節的控制,對各部門擬收費項目和標準應嚴格按照國家或本省有關收費管理規定履行審批手續,未經批準的項目一律不得實施收費,保證各項收費活動都在國家法律法規允許的范圍內進行。另一方面,收費審批程序除了保證各部門收費事項的合法合規性外,在服務性收費項目上,學校還可在審批時針對同一收費項目平衡各部門收費標準,防止校內同一條件下,相同項目收費標準出現較大差異,不利于學校資源的合理分配和使用。
2.資金管理是收費管理控制的核心
高校教育收費一方面是國家彌補對高等教育經費投入不足的需要,另一方面是高等教育社會服務功能的體現,高校辦學經費來源已從過去的單一財政撥款轉化為多渠道、多方位的籌資,因此保證教育收費資金及時、足額、安全的收取,是學校收費管理的核心任務。然而,由于一部分領導、業務人員的法制觀念不強,或者出于小集團利益等原因,隱匿收入、截留公款私存、私設“小金庫”等違法現象時有發生,因此對收費過程中的關鍵業務環節進行控制,是確保收費資金安全的重要措施。
(1)高校財務部門應與金融機構簽訂代收費協議,規范與金融機構之間代收費的操作程序,以及代收資金劃入學校賬戶時間,避免收費資金滯留在代收金融機構。
(2)加強收費票據的日常管理與檢查。高校財務部門應對全校的收費票據實行統一管理,嚴格收費票據的領用和核銷制度,領用票據時應審查該收費項目和標準是否在收費許可證范圍內, 或收費申請是否已獲批準。敦促票據領用單位將收入及時入賬,防止收費資金長時間滯留帳外。票據核銷時應審核票款是否相符,是否按規定收費,是否執行收支“收支兩條線”管理規定,從票據管理口防范“小金庫”。
(3)不相容崗位分離及輪崗制度。高校應制定部門間不相容職務分離控制,審批控制,收費不相容崗位分離控制等措施,確保相關部門及收費崗位之間權責分明、相互制約、相互監督,形成有效的制衡機制。應當實行關鍵崗位工作人員的輪崗制度,輪崗制度,一是能打破利益關系圈,有利于財務人員自我約束意識的形成;二是通過工作交接,能有效的發現徇私舞弊等違規行為,防范“賬外賬”;三是有利于提高財會人員的綜合素質,充分發揮財會人員監督管理的職能。定期輪崗制度是完善收費管控機制的有效方式。
(4)強化收費環節的復核工作。目前各高校學生收費系統內部控制設置并不完善,加上收費崗位人員配備少,許多高校收費系統通常都是單人操作,雖然一些高校已不再采用現金收費方式,收費都通過銀行繳費或批扣,但收費系統學生應收款的調整,收費票據的開具,收入憑證的制作等往往由一人完成,系統操作環節存在制度上的漏洞,因此,對收費系統各項數據進行復核是糾正收費錯誤,調整收費工作中出現的不合理程序,保證應收數據完整、正確的重要保障。
四、收費管理的事后監督
收費管理事后控制是事中控制的延續,是收費主管部門對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項的進一步核查。事后監督針對性強,是防范和控制收費風險的有效手段,它與內部審計、監察部門共同構成了嚴密的監督控制體系。
1.對制度執行的監督。高校收管理部門應對校內收費部門制度執行情況進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檢查。制度的生命力在于貫徹執行,管住權利、管住行為,才真正發揮制度的管理作用。
2.收費行為主體的監督。高校收費管理控制失效,資金風險的產生,其行為主體往往是單位領導和業務經辦人員,尤其是財會人員,所以單位領導不僅自身要廉潔自律,還要帶領組織財會人員認真學習國家法律法規及收費政策,不斷提高財會人員的政策法律意識,和職業道德素養,從而提高財會人員廉潔自律能力。
3.充分利用審計的作用。高校收費一直以來都是上級主管部門、物價部門、內外部審計部門、財政票據管理部門重點檢查和審計的內容。高校內部審計部門應定期或不定期對校內收費進行專項檢查, 評價收費控制制度的有效性,提出完善收費內部控制及糾偏防弊的意見,促進收費內部控制機制的完善,提高收費管控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