稅務籌劃是指企業管理者通過對企業生產經營、投資、籌資等活動的合理安排實現減少稅務支出、達到企業利益最大化的活動。從理論上講,稅務籌劃能夠顯著降低企業稅負,間接增加企業價值,然而,在實際運作中,很多企業卻難以達到預期效果,導致稅務籌劃失敗。從根本上說,導致該現象的原因是稅務籌劃風險未能引起企業管理者的重視,決策者在制定籌劃方案時,不應只考慮到降低稅收成本的,還應重視其風險控制,從而增加籌劃方案的可行性,實現稅務籌劃目標。
一、稅務籌劃風險的定義
風險是普遍存在的現象,企業的任何決策都有一定的風險,稅務籌劃作為企業財務管理活動的重要內容,在給企業帶來利益的同時,也有著一定的風險,有學者認為,稅務籌劃風險是指稅務籌劃活動失敗給企業造成的損失,也有的學者認為稅務籌劃風險是指籌劃結果的不確定性。通過對既往學者對稅務籌劃風險的定義,筆者認為,稅務籌劃風險是指企業在進行稅務籌劃的過程中因各種因素的影響而使得籌劃結果偏離預期的可能性。在分析稅務籌劃風險的含義時,應留意以下幾點:
(1)稅務籌劃的主題是納稅者,無論是籌劃方案的制定者還是企業本身,抑或是稅務代理機構,最終籌劃方案的結果均由納稅者承擔,因此,在進行稅務籌劃時必須考慮風險的存在。(2)稅務籌劃的風險是因客觀不確定因素決定的,其發展有自身的規律性,獨立于籌劃主體而存在;稅務籌劃的風險是指籌劃結果偏離預期的可能性,這不僅包括收益低于預期,同樣包括收益高于預期的情形。
稅務籌劃的風險是客觀的,如果納稅人在制定稅務籌劃時沒有對這些風險給予充分的考慮,未進行有效的控制,則必定會違背稅務籌劃的原則,得不償失。雖然不同性質的企業所面臨的稅務籌劃風險也不盡相同,但總體而言,稅務籌劃風險具有以下特征:
(1)客觀性,稅務籌劃的風險是客觀存在的,不因人的意志而改變,由于企業所處的市場環境的復雜性和不確定性,稅務籌劃風險總是時時存在的。(2)不確定性,稅務籌劃是企業重要的財務管理活動,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稅務籌劃風險的結構、大小與表現形式也必定會千差萬別,顯示出很大的不確定性。(3)可度量性,雖然稅務籌劃風險是不可避免的,但制定者仍然可以通過對潛在風險因素的分析來制定合理的稅務籌劃,控制風險造成的損失。(4)效益性,稅務籌劃風險能夠帶來損失,但同樣能夠帶來收益,風險與收益是并存的,制定稅務籌劃的關鍵在于通過理性的風險規避來獲取最大的稅務收益。
二、稅務籌劃風險的成因
1.稅務籌劃的主觀性
如何設計、制定并實施稅務籌劃,幾乎完全取決于稅務籌劃制定者的主觀判斷,如對國家稅收政策、企業運行能力等方面。主觀性使得稅務籌劃方案無外乎兩種結果,成功和失敗。通常,稅務籌劃制定者的業務素質越高,其所制定的稅務籌劃成功的概率也就越高,反之,失敗的概率就越大。從當前我國大部分企業決策者的業務素質來看,很多決策者對企業財務、國家稅收以及相關法律的掌握程度不高,而因此也導致企業的稅務籌劃很難達到預期效果。
2.稅務籌劃的限制性
限制性是稅務籌劃風險的成因之一,任何企業的稅務籌劃都是在一定的條件下制定并執行的稅務籌劃至少應包括以下兩個方面:首先,納稅者的自身條件,包括納稅者的業務水平與企業的經營活動情況;其次,現行稅收政策留給稅務籌劃的空間。在現行的稅收政策中,很多優惠措施是有條件限制的,在這些限制條件中開展稅務籌劃很大程度上制肘了企業經營的靈活性,也可能會增加企業經營成本。此外,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國家稅收政策也在不停的變化,這不僅使得企業稅務籌劃的難度大為增加,也增大了稅務籌劃所面臨的風險。
3.征納雙方對稅務籌劃的認定差異
稅務籌劃應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開展,但隊伍機關對稅務籌劃方式的認同與否是決定稅務籌劃是否合法的主要因素,而這種主觀性較強的認定也是決定企業稅務籌劃成敗的重要因素,當前,很多企業的稅務籌劃都存在征訂雙方的理解偏差,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首先,稅收法律法規不完善,稅收條款不完善,使得雙方對稅收政策存在不同理解,從而在制定稅務籌劃時存在不同的出發點;其次,稅收政策的彈性空間也賦予了稅務機關一定的自主裁量權,為稅務籌劃認定偏差提供了更大的可能性;最后,稅務人員素質不齊也是導致認定偏差的重要因素,企業制定的稅務籌劃一旦被稅務機關認定為不合法,則該稅務籌劃不但無法給企業帶來任何利益,還會使企業承擔相應的經濟損失,造成額外的稅收成本。
4.經營環境的變化
稅收貫穿在企業生產經營的整個過程中,企業稅務籌劃是在一定法律環境下、一定時間內根據企業的生產經營制定的,具有鮮明的時效性和針對性,企業想獲取某個稅收利益,就必須使其經營活動在該方面符合相關稅收政策的要求。企業稅務計劃的制定,不僅要受到內部經營決策的制約,還會受到外界因素的影響,且外界因素的影響是企業憑自身決策難以改變的。此外,稅收政策的傾斜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企業經營的靈活性,企業要想在某個經營范圍內作出改動,就必須承受失去優惠政策的損失。此外,稅收體現了政府對企業經營獲利的共享,但城府卻未分擔企業經營失敗所帶來的風險,這樣,政府就成為企業的“合作者”
企業盈利,政府獲取一部分利益,企業虧損,政府通過允許企業煙氣補償虧損而承擔一部分風險,然而,這部分風險是企業能夠在以后的運營中獲得償還能力作為前提的,否則,所有的損失均要由企業自身承擔。
5.人員素質的風險
無論是稅務籌劃方案的制定還是實施,完全依賴于籌劃人員的判斷,因籌劃人員的判斷失誤所引起的稅務籌劃風險即人員素質風險,稅務籌劃是一個較為復雜的理財活動,其成功概率與籌劃人員的業務素質有著密切的聯系,若籌劃人員具有較高的業務素質,則稅務籌劃成功的可能性就越高,反之則其失敗的可能性也就越高。
三、規避稅務籌劃風險的措施
1.加強稅務籌劃風險的事前控制
首先,加強對稅務籌劃的信息管理。稅務籌劃方案的制定,首先應收集信息,既包括相關國家稅收法律法規,也包括企業在過去、現在的經營狀況以及所處的經濟環境,只有這樣才能在充分掌握現狀的基礎上進行合理籌劃,保證籌劃方案的可行性,避免額外的損失。
其次,加強對稅務籌劃人員的素質培訓,高素質的稅務籌劃人員是制定科學的稅務籌劃方案的必要前提,因此,企業應做長期打算,培養自己專門的稅務籌劃人員,聘用專業的稅務籌劃人才,并對現有的財務人員進行培訓,為實現稅務籌劃目標服務。企業領導是決定企業稅務籌劃方案的重要環節,作為企業的管理層,企業領導應充分重視稅務籌劃方案的制定與執行,這不僅僅要體現在制度上,更應該體現到管理者的意識中。由于稅務籌劃目的的特殊性,其風險也是客觀的,面對可能發生的風險,企業領導者要保持警惕,分析風險產生的原因,采取有效的措施來預防、減少風險的發生。
2.加強對稅務籌劃風險的事中管理
首先,應制定依法籌劃,整合財務管理目標與稅務籌劃目標。依法籌劃是制定稅務籌劃方案的基礎,對稅務籌劃風險的控制必須堅持合法性的原則,一旦離開這個原則,則稅務籌劃風險也就無從談起,一個違法的稅務籌劃,不管其成果有多么顯著,都必然會失敗。同時,企業稅務籌劃方案的制定還須與企業財務管理目標相整合,將籌劃方案融入到財務管理中,在稅法規定的框架中利用好稅收杠桿,維護自身合法權益,選取較為確定的籌劃方案,規避財務風險和籌劃風險。還應保持稅務籌劃方案的靈活性,企業所處的市場環境是不斷變化的,國家稅法、稅制與政策都會因經濟形勢的變化而不斷發生改變和調整,因此,企業的稅務籌劃方案也必須保持靈活性,結合自身實際情況、評估和審查稅務籌劃方案,更新方案內容分,評估所面臨的風險,采取措施回避、轉嫁和分散風險,使企業的稅務籌劃方案在動態調整中為企業創造客觀的利益。
其次,加強與稅務機關的溝通,稅務籌劃合法性的認定是規避籌劃風險的重要措施,因此,企業制定稅務籌劃方案的過程中要及時與稅務機關取得聯系,爭取稅務機關對企業稅務籌劃方案的認可。企業應樹立正當的溝通觀念和良好的信譽形象,在設計稅務籌劃方案時誠心地咨詢稅務機關,以達成雙方在意見上的一致,實現稅務機關與企業的雙贏。
最后,利用好稅務代理的專業優勢,就事實而言,企業的稅務籌劃人員與專業籌劃人員相比,存在著較大的差距,因此,企業若無力單獨應對稅務籌劃風險,應主動尋求專業稅務代理機構對企業稅務籌劃方案的制定提供指導,從而規避稅務籌劃風險。
3.加強對稅務籌劃方案的績效評估
企業稅務籌劃方案的設計、執行和評估是一個有機整體,在這一整體中,績效評估既是對本次方案的總結,也是下次方案制定的重要依據,企業在進行績效評估時,可依據成本收益原則對企業稅務籌劃方案的作用進行評價,若成本少于收益,則稅務籌劃方案是成功的,反之則為失敗的,成功的方案可以為以后提供借鑒,失敗的方案則可使企業接受教訓,改善下次方案的設計。
四、總結
總而言之,隨著企業生產運營規模的擴大和當前稅法體系的不斷完善,企業面臨的稅務籌劃風險也越來越大,風險一旦發生,企業往往會遭受到預料不到的損失。因此,企業的決策者應把握好企業的運營情況,提高企業稅務籌劃人員的素質,積極與稅務機關溝通,為制定科學的稅務籌劃方案打下良好的基礎,保證企業的健康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