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
【摘要】本文在研究環境審計發展現狀的基礎上,從政府、企業、社會民間三個方面分析環境審計的運行模式,評價分析了環境審計的主要方法,并提出了審計人員應多方面借鑒ISO14000系列標準的建議,以更好地促進環境審計的發展。
【關鍵詞】環境友好型社會 環境審計 運作模式
在2005年3月12日舉行的中央人口資源環境工作座談會上,胡錦濤總書記提出要“努力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環境友好型社會是一種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社會形態,與資源節約型社會相比,它更強調綜合運用技術、經濟、管理等多種措施減輕經濟社會對環境的影響。該目標的提出對不斷提高資源環境保障能力,實現國民經濟健康、快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環境審計作為傳統審計在環境領域的延伸和環境管理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提高環保投資效益和促進環境保護具有重要的意義,是實現社會、經濟和環境協調發展并滿足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現實需要,也是促進政府和企業承擔環境責任、履行公共服務職能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