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
【摘要】本文在大量文獻研究的基礎上歸納出成本核算方法歷史演進的三條主線:間接費用主線、適時制主線和售價-成本主線;揭示了成本核算方法歷史演進的原動力:成本核算方法缺陷、先進的管理制度和生產技術應用;提出客觀環境是決定不同成本方法在同一時期并存的主因。
【關鍵詞】成本核算方法 歷史演進 規律 共存性
目前,學術界研究成本核算方法的文獻非常多,以成本核算方法的比較、評價和新成本核算方法的介紹、應用為主要研究內容,但對成本核算方法歷史演進遵循何種規律卻鮮有論述。本文在大量研究完全成本法、變動成本法、作業成本法、倒推成本法、完工效益會計、目標成本法和全生命周期成本法文獻的基礎上,歸納了成本核算方法歷史演進的路線、原動力及各種成本核算方法的共存性規律。
一、文獻綜述
1. 完全成本法。完全成本法是指在成本計算過程中,將成本按其經濟用途進行分類,以此為前提條件將全部生產成本作為產品成本的構成內容,只將非生產成本作為期間成本,并按傳統式損益確定程序計量損益的一種成本計算模式。完全成本法是與一定的生產力水平(如工業革命以來,機器大生產中大量的勞動力投入和原料消耗一直是成本的主體)相適應的一種成本計算方法,它以“直接成本在總成本中所占的比重很高”為假設前提,是一種傳統的產品成本核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