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
【摘要】 本文在梳理改革開放以來投資體制改革脈絡的基礎上,分析了投資體制改革對固有經濟投資效率的影響機理,并構建了國有經濟投資效率的衡量框架,運用數據對國有經濟投資效率的演變進行了實證分析,最后提出了提高國有經濟投資效率的若干建議。
【關鍵詞】 投資體制改革 國有經濟 投資效率 產出效率 配置效率
國有經濟是國民經濟中的主導力量,控制國民經濟命脈,對經濟發展起主導作用。國有經濟投資除了影響國有資產的形成和產出外,還因其占有的財政資源和金融資源影響資源的總體配置效率,進而影響宏觀經濟的運行。在我國經濟轉軌時期,因國家宏觀調控工具及市場體制的不完善性,決定了國家需要更多地運用國有經濟配置資源調節經濟。
一、投資體制改革對國有經濟投資效率的影響:作用機理
我國的投資體制在改革期間發生了四個顯著的變化。一是投資主體的多樣化與分散化,由國家投資為主轉向了政府、企業、居民等多元投資的混合模式。隨著固定資產投資的審批權限的逐步下放,地方政府從中央政府中分裂出來,成為單獨的投資主體;“撥改貸”的實行使企業以投資主體的身份從政府母體中分離出來,第二步利改稅和“撥改貸”的全面推行,加重了企業作為投資資金使用主體的份量,企業初步成為市場投資主體。“誰投資、誰決策、誰受益、誰承擔風險”的投資體制改革方向的確立,進一步明確了企業投資主體的地位,企業逐漸成為最重要的投資主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