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運用創新思維提升治黃財務管理水平
——黃委領導干部創新與科學發展培訓班學習體會
黃委財務局局長 夏明海
黨的十六大以來,在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統一部署下,全黨興起了學習“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新高潮,特別是《江澤民文選》的出版,對我們深刻理解與全面把握“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更好地運用“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有著重要意義。在《江澤民文選》中,有多篇文章是論述創新的,如《加強技術創新》、《不斷根據實踐的要求進行創新》等,可以說《江澤民文選》本身就是創新的理論成果。通過黃委領導干部創新與科學發展培訓班的學習,更增添了對有關制度創新、技術創新、機制創新等的切身感受。聯系到我們“維持黃河健康生命”的治黃大業和自己的崗位責任,日益體會到創新思維的重要和急迫。
一、創新思維的理論認識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也是一個政黨永葆生機的源泉,這是我們黨總結20世紀世界各國政黨,特別是共產黨興衰成敗的歷史經驗和教訓得出的科學結論。中國共產黨之所以能夠立于不敗之地,并使社會主義煥發出勃勃生機,靠的就是堅持改革,銳意創新。江澤民同志曾指出:“整個人類歷史,就是一個不斷創新、不斷進步的過程。沒有創新,就沒有人類的進步,就沒有人類的未來。當代科學技術的發展,更加雄辯地證明了這一點。”
20多年來我們進行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所取得的偉大成就,無一不是理論創新、制度創新、科技創新、文化創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創新的成果。無論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還是建設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繁榮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都沒有現成的經驗可循,都需要進行理論和實踐上的創新。唯有創新、創新、再創新,才能解決層出不窮的新矛盾、新問題,才能不斷把我們的事業推向前進。
在我們的治黃大業進程中,也處處體現出創新思維的特征和成果。治黃60年來,從保證黃河大堤伏秋大汛不決口到“四個不”目標的提出,從 “上攔下排、兩岸分滯”到調水調沙、淤粗排細等多手段的全面實踐,從單純水利工程建設到“數字黃河”、“模型黃河”建設初具規模等等,無不閃耀著創新思維的火花。也正是有了創新思維,我們黃河治理與開發的事業才能從一個勝利走向一個勝利,從流域機構成為世界水利矚目的焦點。
二、提高治黃財務管理水平必須依靠創新思維
在治黃事業取得很大成績的同時,黃委的財務管理水平也有質的提高。特別是1998以來,隨著國家公共財政支出框架的逐步建立,黃委的財務管理體制、會計核算模式、投資機制和資產管理手段等都發生了較大變化,全河財務管理水平有了大幅度提升。分析起來,這些成績和創新思維是密不可分的。
1.積極推進財政三項制度改革,效果顯著。
通過這幾年理論摸索和實踐運用,初步確立了一套比較科學的部門預算管理模式,建立了要求明確、過程公開、權責明晰的預算編制規程和項目預算滾動管理制度,預算制度的統一性、完整性和公平性在財務預算管理中得到了充分體現。
國庫支付范圍不斷延伸,目前實行國庫支付的單位已達 118 家,占全部預算單位的67%,有效地保證了財政資金運行的高效與安全。
政府采購改革在原有基礎上繼續深化,采購范圍不斷擴展,采購規模逐年增長,2005年采購資金達 8000多萬元,節約資金1000多萬元。
2.開展預算定額測算和制定,使得經費申請有據可依,極大地提升了經費保障力度。
從2000年開始,我們組織開展了對水利經常性業務工作經費和基本支出的預算定額研究工作,經過幾年的努力已經取得階段性成果,形成了多個單項業務費和基本支出定額標準。這些定額標準的測算和制定,使得黃委水利工程管理體制改革有了充分的經費保障,穩定了職工隊伍,也為今后制定行業業務經費定額標準積累了寶貴的經驗。定額管理是今后預算管理的基礎,無論今后預算改革如何深入發展,定額管理的基礎作用都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可以說我們的工作做到了前面,應該說是超前的,也是創新思維的結果。
3.財務信息系統的應用,管理效率更高。
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提高管理水平,是我們在黃委黨組開拓創新精神的指導下,研究提出的一項具體創新目標。自2003年開始我們積極探索財務信息化,在黃委范圍內建立了“財務管理信息系統”,升級現有單機版財務軟件為網絡版,并借助“數字黃河”網絡建設成果,把黃委300多家會計單位分四級(黃委、省局、市局、縣局)聯網,實現隨時異地查詢所屬各級單位的最新財務信息、對敏感問題長期異地追蹤監督等目標。
為加強資產管理,從2002年開始研究開發“水利國有資產管理信息系統”。經過幾年的試運行和完善提高,2005年完成全部技術指標和功能,并已在河南省局范圍內安裝應用,實現了對國有資產的全程監控和實時管理。
4.積極探索供水改革機制,實施“兩水分供”。
1999年以來,通過不懈努力,黃河下游渠首水價逐步得到調整,特別是工業水價連年提高,給供水單位增加收入打下良好的基礎。但由于工業、農業用水分離困難,很難做到獨立計量,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水費收入的增加。2005年我們選擇了位于黃河最下游、對黃河水依賴最大、工農業用水矛盾比較突出的東營市實施農業用水和非農業用水“兩水分供”試點工作,取得了比較好的經濟效益,在一定程度上化解了工農業爭水矛盾,優化了供水結構。山東全局扣除引黃濟津因素,2005年非農業供水實現收入2283.52萬元,比2004年凈增1122.58萬元,實現了非農業供水收入翻番增長。“兩水分供”解決了長期以來黃河下游引水工農業用水不分、增產不增收的局面,是黃委供水管理環節中的一次突破。
三、創新財務管理的幾點設想
隨著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入,規范行政事業單位的財務核算,創新財務管理方式,提高財政性資金的使用效益,已經成為一項重要的課題擺在我們眼前。
雖然我們近年來在提高財務管理水平上積極探索、勇于改革,取得了成績,但也出現了一些新的矛盾和問題。如部門預算管理制度還沒有全面、切實到位,由于制度上的缺陷造成單位之間、部門之間、地域之間經費預算仍不平衡,財務統一管理的目標和任務還很艱巨,財會人員業務素質的提高與國家財政體制改革的步伐相比仍然落后等等。因此,大膽創新,積極探索,進一步提高財務管理水平,切實為“維持黃河健康生命”提供堅實保障的任務依然繁重。今后我們還要在以下幾方面創新財務管理方式。
1.繼續搞好水利各項經常性業務經費定額標準的測算,逐步建立起預算管理定額標準體系,促進預算管理基礎工作。
一方面對于已頒發定額標準,預算單位在編制經費預算時要嚴格執行,各級主管單位也要按照定額標準嚴格審核預算。另一方面積極督促財政部、水利部及早頒發水文業務經費定額標準,全面開展其他如防汛、水土保持、水資源管理與保護、水質監測、水政執法監督等經常性業務經費的支出定額標準的測算。最終建成一套完善的經常性業務經費定額標準體系,提高預算編制的規范性和準確性。
2.提高預算綜合管理,約束預算行為,平衡預算差距。
認真總結政府收支分類改革模擬預算工作的經驗,并逐步推廣。深入做好部門預算基礎工作,落實核定改革后各單位的人員狀況和業務職能,對經常性專項業務費項目要明確界定支出范圍和支出標準,同時在新增加預算部分安排上要向困難單位和基層傾斜,縮小上下之間、左右之間的預算差距。
3.逐步建立問責制,不斷完善財務統一管理制度。
按照行政事業單位財務體制改革的要求,進一步加強制度建設,重點完善財務統一管理制度,將所有資金統一納入到單位財務部門集中管理,改變多頭管理、分散管理的局面。
認真貫徹落實《水利資金管理責任制度》,積極推行資金管理分級負責制和崗位責任制。按資金級次、性質和管理環節,在決策者、管理者、使用者、監督者之間,明確責任點,界定、分解管理責任;對涉及不同部門和人員的項目和資金嚴格按照“誰決策、誰負責、權責匹配”的原則加強管理。
4.進一步推廣財務管理信息系統,并試行資產的網絡化管理。
目前黃委各獨立核算單位都實行了會計電算化,財務應用軟件已成為日常管理和核算的不可或缺的工具。但一些財務數據分析、預算定額預警、財務報告等功能,還沒有得到充分應用,信息資源共享和信息傳遞及安全保護等需要進一步提高。現有的水利國有資產信息系統要在全河推廣應用,并組成資產管理網絡系統,形成維修、變更、評估等各種資產信息的及時溝通、資產處置審批的便捷規范,各項資產的快速查詢,從而隨時都能準確地掌握國有資產的家底,達到綜合利用的效果,防止國有資產流失。
5.增強財務人員法律意識,提高理論知識水平,增加業務操作技能。
創新要有一大批勇于和善于創新的人才。人是生產力中最活躍的因素,人力資源是第一資源。近年來,隨著《會計法》、《公司法》、《行政許可法》等一系列法律的修改及實施,使法律意識逐步深入人心,財務部門作為行政事業單位對內、對外的窗口之一,必然涉及對各種規章制度的解釋、運用上,增強財務人員法律意識,提高綜合業務素質,既能保護各級領導的指令符合財務規定,又能起到潔身自好,防止會計信息失真、財務報告舞弊等行為。同時,國家會計準則和制度的更新,財會人員面臨全面學習和知識更替的壓力更大。因此,加強對財會人員的教育培訓,提高整體業務素質就顯的非常重要。
治黃事業在發展,我們的財務管理也需要不斷發展,如何適應不斷深化的財政體制、事業單位體制等改革的要求,創新治黃財務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來源:黃河報·黃河網 2007年2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