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
【摘要】資本成本是特定主體為取得和使用資本而發生或應當發生的經濟利益的總流出,是財務理論中最核心、最重要的概念之一。隨著現代成本管理的實踐不斷向前發展,資本成本已經被廣泛應用于企業籌資活動、投資活動、股利分配和績效評價等領域。本文對資本成本的定義和計量進行了深入分析,以期進一步提高該指標在實務中的適用性和科學性。
【關鍵詞】資本成本 財務決策 計量
一、對資本成本概念的認識
1. 資本成本的本質。在我國的《財務管理》教材中,資本成本的定義如下:資本成本是指企業為籌集和使用資金而付出的代價,包括籌資費用和用資費用兩部分。長期以來,人們對資本成本的理解只是基于表面的觀察。許多人覺得資本成本的典型代表就是銀行的借款利率,甚至有人認為留存收益是沒有資本成本的。在我國,除有“資本成本”概念外,還有“資金成本”的提法,就像有“資本結構”、“資金結構”的提法一樣。對此,我們應當認識到,這是對資本成本概念理解的偏差,是我國理財學發展不成熟的重要表現。
資本成本的真實本質是一種機會成本,這在財務決策中是極為關鍵的思想。舉例說明:某企業有甲、乙兩個項目,甲項目的投資報酬率是10%,乙項目的投資報酬率是12%。該企業為進行此項目投資,與銀行達成了金額200 萬元、利率8%的貸款協議。這時,如果公司選擇投資乙項目,則對乙項目進行投資決策評價時采用的資本成本應當是被放棄的甲項目的投資報酬率10%,這是選擇乙項目進行投資的機會成本。如果乙項目不能提供10%的投資報酬率,則乙項目的凈現值為負,就必須放棄乙項目。在對乙項目進行投資決策評價時,貸款利率8%盡管決定了企業利息費用的多寡,但屬于不相關因素。再比如,如果一家公司有甲、乙、丙、丁四個被選項目,投資報酬率分別為8%、10%、12%與 16%,若選擇丁項目進行投資,計算丁項目凈現值的資本成本應當是所有被放棄項目中投資報酬率最高者,即12%,而不是10%或者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