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國零售業巨頭家樂福可能退出亞洲、拉美以及中國市場(獨立于亞洲業務)的傳言,引致業界高度關注。對此,家樂福中國總部昨日回復CBN記者稱:“家樂福不會退出中國市場。”
此前,因在海外市場的經營不順,不能成為當地行業前三,家樂福已經先后撤出了日本、韓國和墨西哥市場。英國《經濟學家》周刊8日載文稱,家樂福大股東進一步打算,出售亞洲、拉美業務,并欲退出中國市場。
上月初,家樂福全球總裁Lars Olofsson(中文名羅盛中)曾在接受CBN記者采訪時表示,接下來會加大整合海外市場的力度,今年已經將業績不佳的部分意大利業務進行了轉讓和關閉。
關于最新傳言,截至記者昨晚發稿,家樂福方面尚無相關公告發布。
退出亞洲、拉美市場?
英國《經濟學家》刊發的文章稱,受金融危機影響,法國零售企業家樂福的大股東打算出售亞洲、拉美業務,而沃爾瑪很可能愿意出高價接手。
文章說,主營房地產的美國私募基金科羅尼資本公司和奢侈品集團路易威登公司在2007年時以每股50歐元左右的價格投資家樂福,目前擁有家樂福超過13%的股份和大約20%的投票權。但是金融危機令家樂福股價大跌20歐元至目前的30歐元。
文章援引法國巴黎銀行證券服務公司菲利普的話說,估算出售家樂福在亞洲和拉美的業務能夠得到多達130億歐元的收入。
文章指出,沃爾瑪很可能愿意出高價購買——這家美國公司是目前世界第一大零售企業,而且已經入駐巴西和中國。
對于上述報道,家樂福集團于法國當地時間本月7日通過官方網站發布公告稱,從地緣方面講,集團戰略優先考慮的是法國、意大利、德國、英國市場;而從中長期戰略來看,集團主要瞄準發展中國家市場,尤其是巴西和中國市場。
昨日,家樂福中國區新聞發言人陳波向CBN記者表示,家樂福絕不會退出中國市場,相反集團一直非常看重中國的市場潛力,并在以每年新增20~25家門店的形式加大對中國市場的投資。
有意思的是,無論是家樂福集團的公告還是中國區的對外回復,均回避了“家樂福的大股東是否真要出售亞洲、拉美業務”的話題。
對此,零售行業多位分析人士、專家認為,家樂福大股東整體退出個別市場的可能性可以理解。“事實上,由于市場水土不服,家樂福早在2005年和2006年時,分別將業務轉賣給當地企業,退出了日本、墨西哥和韓國市場。”中國連鎖經營協會秘書長裴亮昨晚在接受CBN記者采訪時表示,零售企業從經營角度考慮,為了回籠資金、補充現金流而出售資本,退出部分區域市場并不罕見,“但若按《經濟學家》文中所稱出售亞洲、拉美等優質資產,并不符合經營規律,令人匪夷所思。”
曾暗示加大海外市場整合
家樂福披露的半年財報顯示,公司凈虧損達5800萬歐元。2008年同期,家樂福還盈利7.44億歐元。
事實上,羅盛中在上月初接受CBN記者專訪時曾表示,對中國市場寄予更多的期望,“今年還會開出20~25家新店”。還就海外市場戰略調整略作了回應。他透露,今年初,公司已經對意大利的部分業務進行了轉讓和關閉。
羅盛中表示,中國、巴西、印度是家樂福未來的“希望之星”,但接下來會加大整合海外市場的力度,“像意大利這樣盈利能力不強的市場,我們可能會在當地尋找本地企業轉售出去。”
在家樂福集團的架構體系內,中國市場早在2005年便從亞洲區剝離出去,由全球總部直接管轄。因此,若出售亞洲、拉美業務消息屬實,將涉及到亞洲區的新加坡、印度尼西亞、泰國、中國臺灣和馬來西亞市場,拉美區則包括阿根廷、智利等國。
有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就交易形式來看,除了單向覓買家出售之外,資產置換或許也是家樂福集團嘗試的形式之一。據了解,早在2005年,家樂福便和英國最大零售商特易購聯手,制造了當時全球零售商海外資產置換第一案。雙方達成協議,家樂福以1.32億歐元收購特易購在中國臺灣的5家店鋪;同時,家樂福以1.89億歐元把位于捷克、斯洛伐克兩地的15家賣場轉給特易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