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貸款“量”的勁升也使“價”無優勢的中行在第三季度實現了凈利息收入的回穩。但第三季度,中行的凈息差只有2.03%,比上半年微降1個基點。
受益于今年以來超萬億元的新增貸款,中國銀行(601988.SH,03988.HK,下稱“中行”)在前三季度成功“以量補價”,實現了正增長。中行今日發布的三季度業績報告顯示,根據國際財務報告準則,該行前三季度實現股東應享稅后利潤622.3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增長3.82%,每股收益0.25元。其中,7~9月實現凈利潤211億元,與第二季度基本持平,同比增長18.83%。
第三季凈息差微降
擴大貸款規模、搶占市場份額是中行今年業務的最主要特色,這在第三季度得到延續。三季報顯示,截至9月末,該行境內人民幣貸款比上年末增加10517億元,增幅達44.97%,市場份額上升近1個百分點達到8.69%。今年前9個月,中行的客戶貸款總額比上年末增加1.4萬億元,增幅42.63%。
貸款“量”的勁升也使“價”無優勢的中行在第三季度實現了凈利息收入的回穩。7~9月,中行實現凈利息收入408.88億元,較第二季度環比增長7.93%,與去年第三季度持平。但第三季度,中行的凈息差只有2.03%,比上半年微降1個基點。對此,中行解釋稱,由于全球主要經濟體利率水平還維持在歷史低位、外幣證券投資收益率尚無明顯改善等因素影響,中行境內外幣業務息差水平繼續下降。
此外,中行在第三季度對貸款結構的調整也為其貢獻了一部分利潤。中行稱,在上半年貸款業務強勁增長的基礎上,中行第三季度合理控制信貸投放節奏,同時加大優化信貸資產結構力度,進一步壓縮收益率較低的票據業務。比如,在境內新增人民幣貸款中,票據貼現占比從6月末的22%下降到9月末的7%,占比低于市場平均水平。
不過,貸款的增加帶來了中行資本的大量消耗。截至9月末,中行的資本充足率為11.63%,核心資本充足率9.37%。由于中行在7月發行了400億元的次級債,上述兩數據已經比半年報時略有增加。但次級債新規10月才下發,尚未體現在三季報中。截至8月末,中行持有同業次級債約為220億元。
撥備壓力大減
去年第四季度,中行曾根據市場情況大幅計提撥備。目前來看,在外幣債券投資方面,中行的撥備壓力已明顯減少。7~9月,受有關債券本息回流等因素影響,中行持有的美國次級住房貸款抵押債券、Alt-A住房貸款抵押債券、Non-Agency住房貸款抵押債券,以及房利美和房地美發行債券或其擔保的住房貸款抵押債券等賬面價值較6月末進一步減少10.16億美元,同時中行回撥了少量證券投資準備金。
信貸資產質量方面,前三季度,中行貸款減值損失為105.76億元,同比增長11.44億元,信貸成本為0.35%。在第三季度,該行的不良貸款余額和撥備進一步下降,分別為753.09億元、1.6%。 此外,中行的不良貸款撥備覆蓋率為144.66%,雖然今年提高了近23個百分點,但尚未達到銀監會的“大型銀行年底前撥備覆蓋率到150%”的要求。
此外,香港雷曼“迷你債券”的風波陰影也體現在中行報表上。前三季度,中銀香港與雷曼兄弟相關產品支出準備計提32.42億港元,這導致中行前三季營業費用同比增長近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