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短短三天內,中海地產在佛山、重慶、沈陽、長春等地連續出擊,共計斥資128億元斬獲多幅“地王”,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10月30日將沈陽荷蘭村項目納入囊中。
荷蘭村這塊被稱之為“中國最大爛尾樓”的房地產項目始建于1998年,由曾在《福布斯》中國富豪榜上占有一席之地的楊斌投資開發。該項目共計占地4500畝,原本意向建成一個集農業、旅游、住宅、商業項目于一體的綜合性園區。2003年自遼寧省高級人民法院對楊斌及相關單位做出判決以來,荷蘭村荒廢至今。異常復雜的債務關系,致使多家有意染指的房企不得不止步于前。今年4月起,荷蘭村啟動拆除工程。9月底,荷蘭村地塊(一期)在沈陽市土地儲備中心以凈地形式掛牌,此次出讓的01、02、03號地塊,共計出讓土地面積139萬平方米。
最終,中海地產以35億元高價將01、02號地塊拿下。兩幅土地占地面積約127萬平方米,起始價格分別為2657元/平方米、2819元/平方米。此次交易成為沈陽當地土地交易史上金額最高、面積最大的一次。
對于中海地產來說,“沈陽戰役”勝利只是橫掃土地市場的冰山一角。10月30日當天,在長春,中海地產經過近2小時鏖戰,以14.64億元拿下當地東南湖大路附近的“長鈴”地塊,該地塊總出讓面積14.0126萬平方米,起始價4.16億元,最終溢價252%。這個價位高出2007年綠地集團在當地獲得的南部新城地塊2.59億元,成為長春新“地王”。
今年3月份,中海地產高層曾在公開場合表示,今年預計投入134億元以獲取至少400萬平方米土地。從8月份起,中海地產開始頻頻發力。先是以38億港元購買濟南三幅土地,9月又擊敗老對手保利地產,奪得青島四方區清江路地塊,緊接著以6.83億元獲取成都青羊區地塊,隨后以70億元獲得上海長風地塊的行為更是讓人咋舌。此外,4.5億元收購香港蜆殼電器工業(集團)有限公司近30%股權,也使中海地產“曲線”謀得后者名下逾100萬平方米土地。
10月,中海地產繼續擴張,僅在28日至30日的三天時間內,便相繼在佛山、重慶、長春及沈陽四地獲取多幅土地并創下多項當地樓市紀錄。其中,佛山奪得的“佛南(掛)2009-030”地塊樓面地價6495元/平方米,成為今年佛山總價最高、單價最高的“地王”;與九龍倉合作秘密競拍的重慶江北嘴中央商務區,成為今年重慶的新總價“地王”。
如果加上前述的長春、沈陽項目,自9月起,中海地產在兩個月中已新增土地儲備近600萬平方米,遠遠超出當初計劃。
中國指數研究院副院長陳晟表示,當前地產企業銷售額“首位之爭”異常激烈,而土地儲備量恰與銷售額形成直接掛鉤,在CBN記者問及為何“地王”頻出時,陳晟解釋說:“土地以何種價格獲取與企業本身判斷有關。鑒于當前保障房體系建設力度的逐漸加大,可用于商品房住宅的土地相應減少,對房企來說,這同樣是加強力度拿地的考慮因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