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提示:現金流量表與傳統的財務狀況變動表相比具有直觀、可比、準確的特點,能夠直觀地反映企業流動性最強的流動資產——現金的增減變化情況及變化后的結果。
現金流量表與企業財務狀況分析
現金流量表與傳統的財務狀況變動表相比具有直觀、可比、準確的特點,能夠直觀地反映企業流動性最強的流動資產——現金的增減變化情況及變化后的結果。無論企業的經營方式、經營類別等有何種的不同,在現金流量表上仍能達到可比;無論企業有多少存貨、有多少應提未提的折舊費用、有多少需增未增、需減未減的費用,現金流量表都能準確地反映出來,并能準確地反映企業的支付、償債能力。
企業編制的資產負債表、利潤表及現金流量表是以一系列財務數據來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的。對報表使用者來說,這些數據資料是原始的、初步的,還不能直接為其決策服務。比如,現金流量表提供了有關現金流量的數據資料,這是判斷企業償債能力的重要依據。但它還不能直接對企業的償債能力作出評價,因而也不能據以作出信貸決策。報表使用者應當根據自己的需要,運用各種專門的方法,對會計報表提供的數據資料加以進一步加工、整理、分析和研究,從中得出有用的信息,從而為預測和決策提供正確的依據。
1.現金流量的結構分析
現金流量的結構分析就是在現金流量有關數據的基礎上,進一步明確現金收入的構成、現金支出的構成及現金余額的形成情況。現金收入構成是反映企業的各項業務活動現金收入,如經營活動的現金收入、投資活動的現金收入、籌資活動的現金收入等在全部現金收入中的比重及各項業務活動現金收入中具體項目的構成情況,明確企業的現金究竟來自何方,要增加現金收入主要靠什么等。現金支出構成是指企業的各項現金支出占企業當期全部現金支出的百分比,它具體的反映現金的用途,讓報表使用者能清楚地知道企業的錢花哪里去了,如何花的等等。現金余額結構分析是指企業的各項業務,包括經營活動、投資活動、籌資活動及非常性項目,其現金收支金額占全部現金余額的百分比,主要是反映企業現金余額是如何形成的。
通過結構分析,報表的使用者可以進一步了解企業財務狀況的形成過程、變動過程及變動原因等。
2.現金流量的趨勢分析
趨勢分析法是通過觀察連續期(至少是兩年)的財務報表,比較各期有關的項目金額,分析某些指標的增減變化情況,在此基礎上判斷其發展趨勢,從而對未來可能出現的情況作出預測的一種方法。應用趨勢分析法,通過計算趨勢百分比,報表的使用者可以了解有關項目變動的基本趨勢及變動的原因,在此基礎上預測企業未來的財務狀況,從而為決策提供可靠的依據。
3.盈利質量分析
盈利質量分析是指企業根據經營活動現金凈流量與凈利潤、資本支出等之間的關系,揭示企業保持現有經營水平,創造未來盈利能力的一種分析方法。盈利質量分析包含以下兩個指標:
一是盈利現金比率
盈利現金比率反映本期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凈流量之間的比率關系,一般情況下,該比率越大,企業盈利質量也就越強。當比率小于1時,說明企業本期凈利潤中尚存在沒有實現的現金收入,在這種情況下,即使企業盈利,也可能發生現金短缺,嚴重時會導致破產。
盈利現金比率的計算公式是:盈利現金比率=經營現金凈流量/凈利潤
二是再投資比率
再投資比率則是反映企業當期經營現金凈流量是否足以支付資本性支出(固定資產的投資)所需要的現金。同樣,該比率越高,企業擴大生產規模、創造未來現金流量或利潤的能力就越強,如果該比率小于1,說明企業資本性支出所需的現金,除由經營活動提供以外,還包括外部籌措的資金。再投資比率的基本公式是:
再投資比率=經營現金凈流量/資本性支出
4.償債能力分析
企業在生產過程中,經常通過舉債來彌補自有資金的不足,籌集部分資金。但是舉債是以能償債為前提的,如果企業到期不能還本付息,則生產經營就會陷入困境,以至危及到企業的生存。因此,對企業投資者來說,通過現金流量表分析,測定企業的償債能力,有利于其作出正確的決策;對債權人來講,償債能力的強弱是他們作出貸款決策的基本依據和決定性條件。
雖然流動比率、速動比率也能反映資產的流動性或償債能力,但這種反映有一定的局限性(只能反映短期償債能力)。這是由于真正用于償還債務的最直接的資產還是現金。因此,用現金流量和債務比較,可以更好地反映企業的償債能力。
到期債務比
到期債務比=現金余額/本期到期的債務
這里,本期到期的債務是指即將到期的長期債務和應付票據。對這個指標進行考查,可根據其大小直接判斷公司的即期償債能力。
現金流動負債比
現金流動負債比=現金余額/流動負債總額
這一指標中,比率與償債能力呈反比,即該比率偏低,說明企業依靠現金償還債務的壓力較大,若較高,則說明企業能輕松地依靠現金償債。
現金債務總額比
現金債務總額比=現金余額/債務總額
這一指標同企業的償債能力呈正比。該比率越大,企業的償債能力就越強,反之,比率越小,企業的償債能力就越弱。
5.支付能力分析
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除了用現金償還貸款外,還需要用現金購買貨物、支付工資、支付稅金、對內(對外)投資、分配利潤等等。如果企業沒有足夠的現金來支付這些款項,那么正常的經營活動就不可能順利進行,企業就無法成長和發展,投資者就無法取得回報,所以無論是企業的投資者還是經營者,都非常關心企業的支付能力,都需要通過分析現金流量表了解企業的支付能力。
支付能力的分析,主要是通過企業當期取得的現金收入,特別是其中的經營活動的現金收入來和各種開支進行分析和比較。
首先,將企業本期經營活動所取得的現金收入和本期所償還的債務、發生的各項支出進行對比,其余額即為企業可用于投資及分配的現金。
在不考慮籌資活動的情況下,它們的關系是:可用于投資、分派股利(利潤)的現金=本期經營活動的現金收入+投資活動取得的現金收入-償還債務的現金支出-經營活動各項開支;考慮籌資活動時,只需在該公式的右邊加上“籌資活動的現金收入”項即可。
如果企業本期可用于投資、分配股利(利潤)的現金大于0,說明企業當期經營活動的現金收入加上投資活動取得的現金收入就足以支付本期債務及日常經營活動支出,可以有一部分余額再投資或利潤分配;反之,當企業本期可用于投資、分派股利(利潤)的現金小于0時,則說明企業當期經營活動的現金收入加上投資活動的現金收入不足以支付企業債務和日常支出,需要通過籌資來彌補這方面的不足。
通過以上論述,我們可以看出:現金流量表在分析一個企業的財務狀況時,確實是一個不可多得的工具。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規定,1998年所有原先編制財務狀況變動表的企業均改為編制現金流量表的舉措也說明了這一點。通過現金流量表的分析,可以了解企業本期及以前各期現金的流入、流出及節余情況,發現企業在財務方面存在的問題,正確評價企業當前、未來的償債能力、支付能力,以及企業當前和以前各期取得的利潤的質量,科學預測企業未來的財務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