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就企業管理而言,財務管理是其中的重中之重,而一般來說財務管理多采用預算方式來進行。之因為說其難主要基于,預算規劃的是具有高度不確定性的未來。
掐指一算自98年開始擔任總會計師以來,先后在不同的企業主持全面財務管理工作已經十年了,人們常常問及企業財務管理的難事,細想還是企業財務管理中的預算管理了。
就企業管理而言,財務管理是其中的重中之重,而一般來說財務管理多采用預算方式來進行,之因為說其難主要基于:預算規劃的是具有高度不確定性的未來,預算的可實現性和操作性,依賴于對企業原有業務規律的掌握和各種預算要素假設的成立;預算是全方位的,財務負責人作為預算的引領者,由于專業的局限性,在不可能全面詳細了解企業各方業務的情況下,如何來統領預算小組成員給每個業務部門畫出一個墊起腳來夠得著的“餅”確非易事;預算多與部門、領導績效掛勾,事關預算執行部門、人員薪酬與升遷,利益相關者想方設法都要在其中謀得有利地位,關系處理復雜。
企業預算管理難,但作為財務負責人又是一項不可推卸的責任,現就自己多年的預算管理經念與感想,寫出來與大家分享。
企業全面預算管理關鍵是如何建立全面預算管理體系,建立這樣的體系筆者認為應分四步走,則:確定預算的組織架構、建立全面預算管理指標體系、建立全面預算指標產生的模型體系、建立全面預算管理的程序體系。
預算的組織架構
管理對一企業來說,本來就是一張網,這張網要網位企業的方方面面的東西,包括產、供、銷,人、才、物、信息、技術,將企業的一切活動都置于管理機構和人員的控制之下,成立管理機構、設置管理崗位是一切管理工作的起點。企業預算管理是企業管理系統一部分,和其他管理一樣,第一步是要解決的問題是管理的組織架構問題,設立預算機構、挑選預算管理人員、設置管理崗位是企業進行預算管理工作的起點,架構不到位,責職不明,預算管理就會成為空中樓角,最終可能成為一場沒有效果的數字游戲。
企業預算包括業務預算、投資預算和財務預算三個部要部分,涵蓋了企業方方面面可以用數字來計量的一切工作,要做好這項工作,不是隨便組織幾個人能完成的,必須成立一個機構來完成,這個機構就是企業的預算組織架構,通常叫企業預算管理委員會,該委員會主要負責企業預算方針的制定、預算編制、預算執行監督與檢查、預算調整、考評與獎懲等工作。企業預算員會一般由企業最高行政負責人寄頭,吸收企業方方面面的人員參加,包括各業務分管領導,則各級副總,主要業務部門負責人,則相關業務部門領導,根據企業規模的大小,預算管理委員會下設預算領導小組、預算編制組、內部仲裁組、內部審計組和考核評價組,從而形成一個結構多元化的預算管理組織體系,當然有些企業可能規模較小,參與預算的人員不多,但這幾項職能不能少,至少應當指定各項工作的具體負責人員。
企業預算委員會各組職能主要是:預算領導小組主要負責預算政策的審定、市場信息的收集與反饋、價格政策的制定與協調、實物技術標準的審定、預算調整與修改的批準等重要事項,以保證預算管理的權威性和與企業戰略的相符性;預算編制組負責預算的編制、預算執行結果的核算、調整、匯總等工作;內部仲裁組負責各個部門之間的協調以及分部利益和整體利益的協調,減少或消除矛盾,營造一種公正、和諧的氛圍;內部審計組負責對預算管理過程中資料的真實性、完整性、科學性進行鑒定,同時對各預算單位編制的預算方案和預算執行情況報告進行審計;考核評價組負責按預算指標考核各單位,負責貫徹獎懲制度。當然相應的激勵機制必不可少,這是預算得以實現的保證。
只有建立了強有力的預算組織架構,才有可能保證預算管理過程中有足夠的、全面的信息來源;才能地制定出適用企業需求預算方案;才能強有力地即時對預算執行進行檢查和適當的預算的調整;才能進行對預算執行結果進行必要的獎懲,以保證企業預算能得以全面實施,企業戰略目標能得以實現。現在很多企業在進行預算管理過程中,不太注重預算組織機構的建設,往往是由主要負責人拍腦袋或將企業預算管理工作絕大部分丟給企業財務部門去完成,這樣做的結果是缺少強有力的組織領導,在預算之初就注定了企業預算管理的失敗。
建立全面預算管理指標體系
企業預算管理本是一個系統性的工作,預算的組織架構只是這個系統中的一個主要部分,如果把它比著人體,就相當于人體的骨骼組織,只是一個架子,人體要正常運轉,光有骨骼是不夠的,還需要一些配套系統支持,如:消化系統、神經系統等等,即使有這些系統還遠遠不夠,要成為一個完整、健康的人,各個體系的配比適當、運行數量恰當才能行,一只手長、一只手短;消化不良、神經紋亂、血流不暢都是成為健康的阻礙。人體如此,企業預算管理也如此,企業預算一般是用各種指標來表達的,預算要考慮哪些指標,各項指標如何配比,構成一個完整的預算管理指標體系。(【聲明】本文系網絡轉載,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本站擁有對此聲明的最終解釋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