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會計是企業管理最主要、最基本的一種工具,也是一種最核心、最重要的商業語言。經濟越發展,會計越重要。而會計要發展,教育是關鍵。大學會計教學水平直接決定了一個國家在某一時期會計從業人員的素質和工作能力,并且影響會計理論研究的進步與發展。知識經濟時代的大學生如果不懂得一些會計常識,未經過會計相關領域的專門訓練,就無法培養如何利用和開發會計信息進行決策的潛能。因此,《會計學原理》不僅僅是會計專業的核心基礎課程,也是所有經濟、管理、社會學類專業必修的一門基礎課程。
我校會計學課程目前涉及工商管理學院、商學院、土木工程學院、人文與公共管理學院、旅游學院和華文學院6個院系的14個本(專)科專業,學生6000多人。如何對這些非會計專業學生實施會計教育,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是亟待解決的現實問題。筆者根據近年來的教學體會,就非會計專業的《會計學原理》課程教學改革做以下探討,求教各位同仁,以促進我校會計教學的良性發展。
首先,會計環境變遷對大學會計教育提出了更新的要求。新世紀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穩步增長、資本市場的不斷壯大以及全球經濟一體化的推進,計算機、通訊技術與現代金融理財創新工具等相關技術和綠色會計、環境會計、資源會計、產權會計、網絡會計與行為金融等交叉學科的迅速發展,都對傳統的會計理念、會計方法和會計程序提出了強有力的挑戰。從會計制度建設上看,可以說1993年實施的《企業會計準則》、《企業財務通則》和行業制度(兩則兩制)標志著我國拉開了從計劃經濟會計模式向市場經濟會計模式的改革序幕;而2000年后頒布實施的新《會計法》、《企業會計制度》、《金融企業會計制度》和《小企業會計制度》為標志的改革,則表明我國已建立起與市場經濟體制和國際慣例相接軌的會計模式。這些會計環境的變化對大學會計教育、科研都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
其次,要明確會計教學目標的定位?!稌媽W原理》,顧名思義,是闡述有關財務會計的一些基礎性知識,即要建立和運用會計信息系統從事企業管理活動所具備的最一般的、最具共性的知識。因此筆者認為,對非會計專業學生實施會計教育的目的,不是要把學生培養成為專業的會計人才,而是要盡量使學生樹立會計的思想和思維方式;不是教會學生如何記賬與編表,而是讓學生掌握如何向專業會計人員索取會計資料并運用會計信息解決企業實際戰略管理問題。即教學目的應定位在把會計作為一種經營管理工具,并充分運用此工具。
再次,必須改革目前的《會計學原理》教學內容安排體系,提升學生對會計本質與企業治理結構配置關系的認知水平?!稌媽W原理》是大學會計學的入門課程,然而絕大部分大一新生在選修該課程時,經濟學、管理學知識一片空白,企業經營與管理實踐知識知之甚少,更談不上對會計實踐的感性認識。因此,僅僅就會計論會計的傳統教學內容安排經常給教學帶來不必要的困難。筆者認為,傳統《會計學原理》教學內容必須進一步完善,建議將會計知識融入到企業的組織形式、經營管理活動和資金運動中陳述,在講授《會計學原理》時并不僅僅將其作為財務核算的原理來展開,而是將其作為整個會計學科、會計職業、企業管理的入門課程進行介紹,在對會計本質、會計治理在公司控制權配置中的作用、會計信息與會計環境互動關系等有清晰認識的前提下來教授會計信息的確認、計量、記錄、報告、分析與決策過程,使學生對會計的產生與用途、會計的本質與治理、會計信息使用與管理有更充分的理解,提高學生運用會計信息進行企業經營管理、投融資決策的能力。
此外,我校必須增設會計模擬實習與生產實踐環節。會計是一門操作性很強的學科,生產實踐實習是會計教學的重要環節。我校不僅應在校內建立會計教學模擬實驗室(可以六院系聯合,資源共享),而且應與社會企業單位聯合建立會計生產教學實習基地,提高學生的會計動手與實踐能力。(衣長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