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財政部發布《我國企業內部控制規范體系實施情況的調查報告》,公布了“企業內部控制規范體系實施與監管”課題組在全國范圍內開展的問卷調查情況。調查顯示,企業內控規范體系的整體實施情況良好,財務部成為企業第一大內控歸口部門,國內會計師事務所則是企業首選的顧問團隊。
提高操作性和適用度是下階段重點
整體上,企業對于內部控制規范體系的熟悉和了解程度比較高,上市企業的熟悉程度更高。而從公司實施內控規范體系的原因和動機來看,選擇促進企業目標實現的達71.96%,遠高于國家強制規定、境內外資本市場要求等原因。
在內部控制規范體系實施情況及組織方面,獲取的813個樣本中,有735家企業按照要求實施了內部控制規范體系,占90.41%。約87.5%的企業制定了內部控制實施計劃,上市公司的制定率為92%。這說明內部控制規范體系的執行情況比較好,特別是上市公司的執行情況更好。其中,上市公司在內部控制制度的建設方面更為領先。
在內控規范體系的設計和適用情況的評價方面,調查結果顯示,企業對內控規范體系設計的合理性、全面性和理解性評分較高,但對其可操作性和適應程度評分較低,說明制度本身較易理解,但如何執行,使《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范》更具操作性,提高適用度則是監管部門在下一階段需要著重解決的問題。
財務部是第一大歸口部門
談到企業內控的歸口部門,接受調查的企業一致認為,財務部是第一大內控歸口部門,審計部門則被認為是第二大內控歸口部門。這也表明企業中還較少成立專門的內控部門或者風險管理部門。
在內控規范體系實施效果評價方面,調查顯示,該規范及其配套指引得到了企業的認可,總體有效程度較高,財務真實、合法合規、資產安全成為最具保證程度的目標,其次是實現戰略的保證程度,而規范對企業經營效率效果的保證程度最低。值得注意的是,內部控制規范體系在保證財務報告真實可靠目標方面的得分最高,這在一定程度上印證了財務報告內部控制的有效性是監管機構要求的最低目標,顯示出了政府監管的有效性。
另外,內控規范體系要求企業對內部控制進行自我評價,并經外部審計機構審計。這一要求對于明確企業董事會和管理層的責任,保證內部控制的有效性,保護外部投資者的利益具有重要的作用。
顧問團隊首選國內事務所
對于當前內控規范體系實施存在的障礙,調查表明,主要原因是缺乏熟悉內部控制的專業技術人才、內部控制缺陷認定標準存在難度等。
而從目前的組織實施情況方面來看,企業傾向于內部成立專門部門或者內控團隊來執行基本規范。
但上市公司則傾向于外部顧問團隊以及內設內部控制部門的方式。在顧問團隊的選擇上,企業更多地將國內會計師事務所作為首選項,而上市公司則將“四大”作為首選。
在內部控制規范體系實施前后,企業內控管理有明顯的變化。
其中,非上市公司基礎差,一級指標和二級指標均較上市公司有一定距離,但提高明顯,金融行業水平明顯高于其他企業,也高于上市公司均值。
同時,內部控制規范體系對內控環境、風險識別等因素影響程度較大,對信息交流與溝通因素影響較小。其中,內控環境、風險控制、控制活動、信息與溝通以及內部監督在實施前后均有明顯變化,總體提升都比較明顯,上市公司得分較高。同樣,金融行業得分也比較高。
據悉,本次問卷調查在全國范圍內展開,調查對象主要針對企業內部控制部門負責人、財務總監(或總會計師)、董事會秘書、總經理以及董事長,共收回問卷1100份,最終得到有效問卷813份,樣本有效率73.91%。(【聲明】本文系網絡轉載,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本站擁有對此聲明的最終解釋權。)
》安越《內部控制與風險管理》課程 查看詳情 報名
本課程將通過大量的案例分析與實例演練,傳授切實可用的風險識別和評估方法,樹立企業全體的風險意識,提供可以即刻進行實施的控制工具,助您將內部控制與企業的經營管理融為一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