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很多財務人員發出感慨,希望在這個多變的經濟環境中可以突破自己的局限,從而把工作的主動性以及轉瞬即逝的機會緊握手中。
財務部門應與其他部門聯合作戰
“不謀萬世者不足以謀一時,不謀全局者不足以謀一域。”事實上,全面預算管理正是企業戰略管理中的重要工具之一。
但現代管理上的預算的概念遠不是“計劃”或者“謀算”名詞所能簡單概括的。現代企業管理的預算具有特定意義,它是一種將企業戰略計劃具體實施并得以實現的方法或者手段,是一種面向未來的財務計劃但不止于財務計劃。
然而,由于企業經營環境高度不確定及競爭的不斷加強,預算和實際存在差異。這樣,使得部分業務部門對于全面預算管理的作用和地位產生了懷疑,也使得預算控制在企業內部管理控制系統中的核心地位開始動搖。業務部門和非財務部門對預算有一個很形象的也很通俗的比喻“紙上畫畫,墻上掛掛”,沒有任何的實際指導作用。
不同立場、不同角度、不同角色對于全面預算管理工作的出發點都不盡相同,在預算管理的整個過程中矛盾和沖突也將充斥其中。
可以說,預算管理的整個過程就是各種各樣矛盾產生和解決的過程。如何處理好預算管理中的矛盾和沖突是財務工作者一個不可避免的問題。
全面預算管理的角色不應該僅局限于財務部門,只有各部門聯合作戰才能發揮其最大化的作用。需要將戰略與預算高度整合,設計出基于業務的預算體系、建立動態預算管理和監控體系等是在新預算管理局面下企業應該重視的問題。
全面預算管理需要全局思考、多維預算,不僅要進行預測,向前看,也要及時收集外部環境信息和政策,更需要結合內部資源和歷史數據、整合集成數據打破信息孤島。
結合本土優勢,練就復合能力
近年來,愈來愈多的知名中外企業入駐二三線城市,為城市經濟發展添磚加瓦。然而,財務工作者在獲得更多工作機會的同時,也感受到了機遇來時抓不住的無力感。
二三線城市工作壓力相對較小,但同時對財務人員的能力及素質要求也不高,按部就班做好基礎的財務工作即可。眼下,讓財務人員錯失好機會的正是由于自身能力的局限性造成的。企業入駐二線城市時,非常希望可以從本地選拔出優秀的人才,減少額外成本的同時也鼓舞了原來財務團隊的軍心,但卻因為找不到合適優秀的財務人員,而不得不選擇外派。
財務工作者應該如何更好的發揮出本土優勢,又該如何提高成為優秀的復合型財務管理者呢?首先,一個優秀的財務管理者一定要有大局觀。跟上時代前進的步伐,與時俱進,不斷開闊眼界,站在高處領導財務隊伍。其次,需要成為復合型財務人員,如今,早已不是一招鮮走遍天的時代,財務人員在做專做精業務的同時,更需要有溝通、協調、判斷等一系列的能力,只有成為高素質的復合型人才,才能更好地在企業中立足。最后,需要財務人員提高風險意識,腦海中始終有一條風險警戒線,避免由于人為原因,造成不必要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