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企業只對最有信譽的顧客進行信貸銷售,那么它不會遭受壞帳損失。但是,它可能損失銷售額,企業因損失這些銷售額而放棄的利潤可能要比它避免的壞賬成本還要大。為確定最優的信貸標準,企業要把信用的邊際成本同增加的銷售額的邊際利潤聯系起來。
適應中小型企業經濟的發展水平,創造不斷改善的社會信用環境,中小企業信用擔保
擔保產品開發風險規避培訓
本課程主要內容包括:擔保行業最新監管、扶持政策解析與發展趨勢;擔保產品多元化開發與擔保方案設計實務及風險控制案例分析;反擔保措施設置及抵押、質押資產評估與...[詳細]
制度建設才會越成功。深圳市中小企業擔保中心(簡稱擔保中心)以擔保業務風險
新勞動合同法修改決定和勞動爭議司法解釋(四)與人力資源風險管理及用工成本控制實務操作高級研討班
勞動合同法與人力資源管理課程,通過實際案例,分享知名勞動法風險管理的方法和措施,幫助學員了解勞動合同法修改趨勢,了解勞動合同法修改的應對策略,學習勞動法風...[詳細]
房地產開發全程票據處理技巧與稅務風險控制課程
房地產企業賬務處理的對象就是票據,票據處理的水平反應一個企業的納稅管理水平,稅務稽查的關鍵所在也是票據,業務無票、白票如何處理?票據中的風險何在?如何在票...[詳細]
采購合同的風險控制與合同管理
采購合同管理課程,內容涉及采購合同的談判與簽訂,采購合同管理的一般方法,合同談判、簽訂與履行過程中的風險分析,合同發生爭議時的補救方法等,旨在使學員充分地...[詳細]
控制和擔保業務發展看作是互為經緯,來進行業務、組織、管理以及企業文化方面的全新設計和流程再造。
這種對企業融資擔保業務的描述表達了保險與進取的矛盾關系。也直接反映在擔保中心歷年統計圖表上。2000、2001、直至2002年風險控制
新法下勞動用工管理與人力資源法律風險控制操作實務高級研討班
用人單位如何進行員工管理,在日行管理中有哪些常見誤區?企業如何制定合法有效的規章制度和勞動紀律?如何結合企業規章制度對員工加強管理?因員工關系管理不善引發...[詳細]
進出口貿易風險控制與涉外貿易合規籌劃
針對企業對待貿易安全風險往往一事一議、就事論事的現狀,本次培訓將全方位系統講解進出口企業風險控制的政策運用、策略和方法,深入講授國際、國內貿易法規,結合實...[詳細]
規章制度(員工手冊)制定及風險控制
規章制度(員工手冊)制定及風險控制課程培訓,內容涉及規章制度的制定主體、性質及在企業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制定規章制度的程序實務操作技巧,規章制度的制定原則和...[詳細]
成果曲線是緩慢向上漸進的,擔保放大倍數(=當年擔保總額/加權實收資本)分別是2.63、1.27、2.19。而到了2003和2004年出現了急速向上升的趨勢,擔保放大倍數分別為6.34和10.87;擔保總額由2000年的1.111億到2004年的21.7334億元人民幣;代償率由2001年的0.80下降到2004年的0.02。在崗人員由19人增加到46人。貸款資金風險控制和擔保覆蓋面都達到國際水準。國際通行水準為10倍左右)。而直至2013年,大部分(如果不是絕大部分的話)國內擔保機構的擔保放大倍數只是處于2-3.5倍之間。
上面的歷年統計圖線反映出擔保中心的學習曲線,那么為什么2000到2002年這段時間學習率較低(扁平上升),而2003到2004年間的學習率會出現急升呢?可以判斷在中小企業擔保融資這一高風險和低收益的行業中,開始時學習率較低與擔保中心的人員對待風險的“保守態度”有關。在把壞賬的風險降低到最低程度的強大壓力下產生的較為“狹窄”的思想。但是,當經歷過了業務的事前、事中和事后控制的實踐過程之后,對于如何進行風險防范和風險化解,設計和整合出了可行的措施,進行過效果檢驗,并且對信用擔保和價值創造兩方面進行了有效的平衡,思想壓力和行為壓力最終得以解放。
在信息不對稱,市場不完備的環境下,擔保中心認真實施自己開發的“四全風險”管理體系(即全面的風險意識、全員參與的風險管理、全過程的風險控制、全新的風險管理手段。)。該體系劃分為風險防范(風險預防、風險識別、風險控制)和風險化解(風險轉移、風險分散、風險處理、風險補償)兩個部分。這里重新組合為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
事前控制
事前控制是屬于風險防范范疇。有兩個方面,風險預防和風險識別。
1.風險預防
體制定位。擔保中心作為政策性擔保機構,“市政府監管委員會領導下的主任負責制,實行政策性目標、企業化管理、市場化運作。任何單位和個人都不得對擔保中心“指定擔保”是擔保中心的體制定位。由財政直接出資或向銀行下達貸款指令的做法不符合市場經濟規律,因為政策性的基本特征是擔保機構以事前承諾作為保證,事后再作補償,不利于擔保風險的事前控制。所以,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政府的政策性意圖通過市場化機制來實現是上策。
2.流程中的風險控制點
項目評審是重要的風險控制點。擔保中心實行嚴格的項目評審制度,建立了由擔保中心領導、中層管理人員、外聘離退休企業高級管理人員、高級會計師:組成項目評審委員會,并定期輪換。對技術專業較強的項目,擔保中心實施專家評審制,對技術狀況、技術前景及技術風險進行論證,為評審決策提供支持。
法律及法務操作。這是另一重要的風險控制點。配備以內部律師法務組、外聘律師事務所和司法界離退休高級管理人員擔任高級法律顧問的三層法律保障體系,嚴格項目簽約、抵、質押登記手續和項目放款程序,防范法律和法務操作風險。
當企業想要變得超高效的時候,他們往往要求評審支持的人事(培訓)經理為這些部門有效地配備人員。但這往往致使情景陷入混亂。往往,這些解決實質性問題的專家不在場,而接電話的助手和秘書之類想當然地把來電問題錯誤理解了。這說明其中的問題是在做(人力)資源配置時必須要意識到人員的直接成本和失去業務的隱性成本。有必要對配置的人員針對業務框架做崗前培訓。
另一方面,加強這類高級管理人員的認識,讓其了解到運營與流程管理的效率是一個有力的競爭武器。許多這類高級管理人員來自公司的財務、法律、戰略或市場部門,并在相應工作領域樹立了各自的權威。他們經常對運營不以為然。我們應認識到這是一個嚴重的錯誤,公司的管理人員本身應當能夠創造性地建立起運營與流程管理方面的競爭優勢。
其它流程控制點。擔保中心以項目為核心、以風險控制為目標,設定咨詢、申請、初審、項目調查、評評審、放款、保后跟蹤、項目回款等業務流程;以審、保、償分離為原則設置組織架構,明確崗位職責,形成責權分明而又相互關聯、相互制衡的風險預防和監督體系。
擔保中心的gmis系統屬于動態負反饋的自平衡系統,以其靈活的系統結構,涵蓋擔保機構在組織結構、崗位職責、業務角色、業務流程、業務模板、業務消息、業務工具等各個方面的流程和環節。
在一個處于最佳平衡狀態的作業系統中,第一階段的輸出就是第二階段的輸入,第二階段的輸出則是第三階段的輸入,依此類推。這樣,通過運用gmis系統來解析項目信息和狀態,實現項目的自動流轉,避免業務人員跨越、遺漏、非程序產生的操作風險。
然而在實踐中,這樣一種“最佳”的設計一般不重要也不需要。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各個階段的最佳營運水平是不同的,甚至根據環境變化是具有適應性的。這可以通過加班等暫時性措施來實現。或者像擔保中心那樣在各個流程之間設定“節拍”。也可以在瓶頸過程前設置緩沖庫存,以確保瓶頸一直保持工作。另一種方法將一個部門的設施復制或添至另一個部門,讓這個部門變成獨立。
風險文化。遵循人為本、隊伍素質、激勵和約束機制的風險文化,擔保中心面對中小企業融資需求,確定市場定位和服務對象,按需設崗,選人、用人實行公開招聘。堅持市場化原則消除了可能來自主管部門等方面的指令擔保和感情擔保,從源頭上堵塞風險漏洞。擔保中心人員的學歷結構以研究生及中級以上職稱為主,比例占弓66%;年齡結構以有一定工作經歷、年富力強為主,26歲至38歲的比例占67%;知識結構以復合型的為主,比例占79%;內部配備比例以業務為主,一線業務人員比例占73%。
學習能力。其中有兩個因素:學習率和初始水平。這類高學習能力的新入職者可能開始的起始點低,但是他們的學習速度快(學習率高),比起工作經驗在更高起點的人員來,選擇前者會更好。這是因為不僅學習率本身很重要,操作時間本身也很重要。特別是公司從事的是需要長期履行的擔保項目,這類高學習能力的成員很快會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