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2005年《企業短期融資券管理辦法》出臺。作為一種新的融資工具,短期融資券的發展為改變我國目前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失調狀況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同時也有利于完善貨幣政策傳導機制,維護金融穩定,促進金融市場全面協調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作用。本文從欠發達地區實際情況對企業發行短期融資券的政策效應進行了深入調查分析,通過短期融資券業務發展的外部環境及內部環境進行分析,探討其未來發展趨勢并提出相關建議。
關鍵詞:短期融資券 現狀分析 建議
一、短期融資券業務的發展現狀
短期融資作為一種全新的融資工具,打破了以往任何一種融資方式的審批程序,而是將企業的經營情況及資金的使用情況的評估行為完全市場化,同時要求發行短期融資券企業定期向市場披露真實的經營狀況,確保銀行間債券交易雙方信息對稱性。而通過中介機構的自律機制,約束披露信息的真實性。這一新型的發行模式對于企業的發展有著長遠的意義,尤其對于欠發達地區的優質中小企業而言,是緩解由于規模限制阻礙企業通過獲取間接融資發展的有效途徑。但依據目前的發展狀況,短期融資券業務發展的空間仍局限于發達地區大中型企業。仍無法緩解欠發達地區的規模以下中小企業的融資狀況,筆者將從工作實際出發,分析短期融資券在欠發的地區發展的現狀。
二、短期融資券在欠發達地區發展受制約的原因分析
(一)發行主體結構不合理,制約短期融資券業務的縱深發展
盡管現有的短期融資券法規在企業規模、發行期限、發行利率等發行主要因素以由以往的行政審批支轉變為市場自主決定機制。為中小企業發行短期融資券提供了良好的機會,但大部分中小企業通過短期融資券實現直接融資仍屬于“可望不可及”。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原因:一是準入門檻較高,目前短期融資券的發行規模要求一次申請限額為3億以上,對于中小企業而言,企業規模與融資規模不相匹配,容易造成了資金閑置,同時帶來大量的中介費用,致使融資成本過高,中小企業望而卻步。二是市場主管部門從市場健康長遠發展的角度考慮,初期選擇一些大企業發債,風險較低。三是對于承銷商來說,發行額越多,手續費越高,承銷商可能也更愿意為大企業發券;四是已習慣了中國扭曲的融資環境的中小企業缺乏發行短期融資券的積極性。
(二)短期融資券業務的發展擠占了金融機構資產業務
短期融資券業務的發展致使企業融資渠道的不斷擴大, “金融脫媒”現象日趨明顯。由于欠發達地區金融機構仍保持傳統存貸利差為主要利潤來源的經營模式,存款向資本市場轉移的同時,當地為數不多的優質企業通過便捷的直接融資市場獲取成本較低的資本,償還銀行中長期存款,優化企業的融資結構。造成了金融機構貸款增長速度降低,盈利空間及據壓縮的狀況。
三、短期融資券市場發展的建議
(一)根據中小企業的經營放寬準入門檻
目前對于中下企業的限定為:中小型(工業)企業職工人數2000人以下,或銷售額30000萬元以下,或資產總額為40000萬元以下。根據以上的限定而言,中小企業在資本和經營規模上劣勢顯而易見,因而發行風險不可忽視。因此對于中小企業發行短期融資保持著謹慎的態度。但由于欠發達地區仍有相當部分的中小企業已經歷市場考驗、度過創業期、步入穩步期的中小企業。此類企業需要通過新興的短期融資券市場,在向大企業過渡過程中提供發展資金。成為中小企業實現新發展的“助推器”。而對于處于發育創業期、缺乏穩定前景的高風險的小企業而言,應通過更加適應于風險管理的融資工具提供資金來源。
(二)呼吁更加靈活的短期融資券發行方式。
由于欠發達地區大部分中小企業,短期資金需求在1億元左右的企業大量存在,因而目前短券的發行規模規模對于大部分中小企業發展而言存在著部分的資金閑置的局面。因此發行方式應根據中小企業年度流動資金缺口確定2-3年的發行計劃,進行一次性備案,循環使用備案額度的方式,同時也有效達到規避風險的目標。除此以外為申請發行短期融資券的中小企業在資產質量、盈利能力、現金流能力等方面制定明確的指標考核體系,根據企業實際短期流動資金缺口制定靈活的發行方式,實現資金效用最大化及成本的最小化。,減少操作的盲目性。
(三)降低交易成本,創新發行方式
目前短券市場政策框架存在一定的理論與實踐上的矛盾:在市場準入條件方面,設置的門檻很低,似乎所有的企業都可以發行;但在短券發行方式上,又實行單一的承銷發行方式,且在備案制發行的操作實踐上,實行事實上的主承銷商推薦“通道制”。其結果就是,具備條件的中小企業因承銷手續費導致發行總成本過高,而放棄選擇發行短券融資,或承銷機構因發行手續費低,而不愿推薦發行規模較小的中小企業發行短券。
因此,要使中小企業順利進入短券市場,必須在現有既定政策框架下創新發行方式。比如,可以考慮在企業自主選擇的前提下,市場認同度高的較大企業發行小規模的短券,可以通過短券市場自辦公開發行并免于信用評級;對于具有一定風險的中小企業首次發行短券可以通過短券市場自辦定向發行、定向轉讓,待經過信用考驗后再公開發行。總之,允許中小企業進入短券市場,應盡量降低中小企業市場進入的“交易成本”,提高進入效率和方便程度。這也是短券市場發展堅持市場化原則的內在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