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本文通過分析了中部地區糧食科技創新的現狀,介紹了中部地區糧食科技創新存在的問題,最后提出了促進中部地區糧食科技創新發展的對策。
關鍵詞:中部地區;糧食生產;科技創新
中圖分類號: F061.5 文獻標識碼:A
一、引言
2012年中央一號文件《關于加快推進農業科技創新持續增強農產品供給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見》發布,這是中央一號文件連續第九年關注于農業,也是首次將科技創新列為主題。2009年9月23日國務院審議并原則通過《促進中部地區崛起規劃》,提出建設“三個基地、一個樞紐”工程,給中部地區發展,特別是糧食生產發展帶來了難得的機遇。“三個基地”中最為重要的就是糧食生產基地建設,《規劃》明確指出以加強糧食生產基地建設為核心,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把中部地區打造成為我國重要的糧食生產基地。因此,本文圍繞糧食科技創新和中部地區糧食生產進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二、中部地區糧食科技創新的現狀
(一)中部地區糧食科技創新體系初步形成
中部地區糧食科技創新得到很大的發展,每年培養了大量的糧食科技人才,為中部地區的糧食發展奠定了比較堅實的基礎。中部地區糧食良種覆蓋率不斷提升,一大批先進適用技術在糧食生產中得到廣泛的推廣應用,糧食科技成果轉化率不斷提升,中部地區糧食科技創新體系初步形成。中部六省村內技術人員數量是171889人,農業生產經營單位是222540人,農業技術人員數量合計是394429人。中部六省初級人員數量是129575人,中級人員數量是34589人,高級人員數量是7725人,村內農業技術人員合計是171889人。
(二)中部地區糧食科技水平明顯提升
中部地區糧食科技水平明顯提升,糧食技術裝備與設施得到很大程度的改善。山西、安徽、河南省機耕面積占耕地面積超過50%,分別為56.81%、79.66%、86.37%;河南省的機電灌溉面積占耕地面積比重為50.03%,表現最為突出;安徽省噴灌面積占耕地面積比重為9.49%;江西省滴灌滲灌面積占耕地面積比重為0.80%;河南省機播面積占播種面積比重為48.43%;安徽省機收面積占播種面積比重為49.58%。中部六省農用地膜覆蓋面積895849公頃,中小棚覆蓋面積48403公頃,化肥購買量31374967噸,農藥購買量548497噸。
三、中部地區糧食科技創新存在的問題
(一)糧食科技創新人才缺乏
雖然目前科研人才相對以前有所提高,但是總體來說糧食科技創新人才缺乏。人才是第一生產力,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糧食科技創新毫不例外,也需要大量科技創新人才,目前中部地區糧食科技創新人才面臨比較匱乏的困境。保證糧食的計劃產量和供給安全,是中部地區糧食生產的首要任務。糧食科技人才隊伍的結構不斷優化,但仍未打破傳統格局。人才結構調整滯后,已經影響了糧食為農業結構調整和農業經濟服務的效果。總體來說,中部地區從事糧食科技創新人才缺乏。
(二)糧食科技創新投入不足
目前糧食發展最致命的弱點是糧食科技研發投入不足。糧食科技投入仍然偏少,并缺乏長期穩定的增長機制。由于社會多元化科技投入的體系和機制不健全,糧食科技投入長期嚴重不足,特別是工業化試驗與產業化生產的投入缺乏,致使一些先進成熟的技術、裝備不能及時得到推廣普及,相當一部分科技成果停留在試驗階段,不能轉化為現實生產力。致使糧食新技術推廣速度慢,科技成果轉化率低,糧食產量持續增加的科技支撐力量不足。
(三)糧食科技創新能力不強
糧食科技自主創新是糧食持續穩定發展的動力,糧食科技自主創新能力不強最直接表現是缺乏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目前,糧食科技原始創新成果明顯不足,低水平重復式科技研究還較多,產前、產中、產后等技術集成配套能力不夠。糧食重點領域技術成果比較匱乏,真正能運用到糧食生產上的重大突破性成果還比較少。農機領域關鍵技術成果缺乏,在生產中普遍應用的大型農用機械、糧食加工成套設備等主要依賴進口,糧食科技自主創新總體落后于發達國家。
四、中部地區糧食科技創新發展的對策
(一)大力培養糧食科技創新人才隊伍
糧食科技創新人才隊伍是糧食生產的關鍵,是提高糧食生產能力的根本,要提高糧食生產能力,必須有一批有文化、懂技術的糧食科技創新人才隊伍,因此必須大力培養糧食科技創新人才隊伍建設。鼓勵糧食科技創新人才到生產一線,解決糧食生產中存在的問題。將勤于實踐,精于業務的科技創新精神融入到糧食生產中,為中部地區糧食科技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在科技創新項目中,要繼續發揮糧食科技創新人才隊伍的優勢,發揮糧食科技創新人才創新能力強的特點,通過積極承擔國家項目,在研究中培養糧食科技創新人才隊伍,在實踐中促進糧食科技創新人才隊伍的成長。
(二)加大建立糧食科技創新投入機制
中部六省加快落實糧食科技創新支持政策,推進各類糧食科技創新平臺,建立穩定長效的投入機制。合理確定各級研究單位的科研經費投入比例,才能真正使科技創新成果應用于生產實踐中,科技創新的內容應與中部各省的生產實際相符合,對當地的生產起到推動作用,并帶來經濟效益。通過資源整合,充分利用現有資金,購置成套的專業設備,以滿足技術創新對設備的要求,在投資過程中應該對糧食創新技術進行科學分類,從而提高投資效率。 設立一個完整的評價體系,根據評價結果進行相應的投資,激發糧食科技創新人才的積極性,提高糧食科技創新效率,使資金投入得到回報。
(三)不斷促進糧食科技創新發展水平
堅持糧食科技自主創新,要加強糧食科技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模仿創新,加快培育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糧食科研成果,提高糧食生產的核心競爭力。為了實現糧食產業化經營健康發展,必須從中部地區的自然條件出發,充分發揮中部地區資源豐富的優勢,合理配置各種資源。提高中部地區資源利用效率,保持糧食安全的可持續性,不斷提高糧食科技創新核心技術的能力。自主創新是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作為糧食科技創新發展戰略的中心環節,以自主創新為手段,全面提高中部地區糧食生產,確保中部地區糧食安全。
基金項目:本文得到2012年湖北省教育廳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2012Q169);2011年度武漢工業學院校立科研項目(2011&55)的資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