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本文通過運用核心競爭力理論,探討了我國民辦高校核心競爭力的定義、特征與要素,對民辦高校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最后提出民辦高校發展的戰略與對策。
關鍵詞:民辦高校 核心競爭力 戰略
我國的民辦教育自改革開放以來,歷經三十多年的恢復與發展,現已具有一定的規模。具有關資料顯示,截止2011年底,全國民辦高校達到1400多所,中國民辦高校學生人數達500萬人。可見,近幾年的民辦高校呈現出高速的發展趨勢,民辦高校在我國高等教育中占有一席之地。然而,與公辦高校相比,民辦高校不具有強硬的競爭實力,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處于非常不利的地位。因此,如何提高民辦高校的核心競爭力,使其在高校競爭中獲得優勢,是民辦高等教育乃至整個國家高等教育事業發展的重要問題。
一、民辦高校核心競爭力的定義及構成要素
1、民辦高校核心競爭力的定義
迄今為止,競爭力理論研究較為被公認的有兩個:一是哈佛大學麥克爾•波特的競爭理論;另一個是瑞士洛桑國際管理發展學院的世界競爭力研究理論。根據這兩理論,競爭力被歸納為是一種可以持續發展能力。1990年,美國普拉哈拉德和英國哈默爾在《哈佛商業評論》上發表了《公司的核心競爭力》,第一次提出核心競爭力。其認為,核心競爭力是指企業以技術能力為核心,通過整合生產、戰略、營銷、組織、管理等資源,使企業獲得持續競爭優勢的能力。然而,民辦高校同樣具有生產、組織、競爭環節,這些與企業相識,但是,兩者的競爭目的不一樣,因此,關于高校核心競爭力的研究悄然興起。把核心競爭力真正引入我國教育界,是2006年,曹勇安所提出的,民辦高校核心競爭力是一種競爭性能力。據此,本文得出,民辦高校核心競爭力是指民辦高校在發展中,根據自身的優勢,進行創新,獲得獨特的不易被競爭者模仿的優質教育資源,并使得其獲得良好的持續的發展趨勢的綜合能力。因此,核心競爭力是民辦高校在常年的發展過程積淀而成的,有價值含量,無法模仿,具有穩定性和長生命周期。
2、民辦高校核心競爭力的構成要素
民辦高校的核心競爭力不是單一的,是各種資源的整合,由一系列要素組成,首先需對核心要素進行識別與確定。一般認為,核心要素必須能使民辦高校在競爭中獲得持續發展,取得競爭優勢。本文認為,民辦高校核心競爭力的構成要素有:教學質量、特色、師資、就業和管理等因素。
(1)教學質量
教學質量是民辦高校生存與發展的前提,也是體現學校辦學水平的一項重要指標。有了好的教學質量,才能使得民辦高校立于不敗之地。設置專業的教學計劃,良好的教學體制,優良的學風,都能體現出教學質量的升華。
(2)特色
民辦高校是否具有獨特的特點,這在招生過程中是否能吸引學生起到關鍵的作用。近幾年來,民辦高校逐年增加,競爭愈加激烈,任何一所民辦高校如果沒能具有鮮明的特色將會難以生存。因此,要有核心競爭力,就必須有特色,要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特”,這樣才能領跑市場。
(3)師資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不可置疑,師資是民辦高校重要的資源之一。優良的師資是辦校的前提,師資的質量將會決定著學生專業水平的高低。在實際中,評價、檢驗一所高校辦學條件的好壞,其中優良師資就是其一重要因素。
(4)就業
就業是民辦高校發展之本,學有所成,學有所用,檢驗民辦高校學生專業能力的一個關鍵指標就是,學生就業率。學生能在激烈的就業大軍中,脫穎而出,較快地適應企業工作,獲得企業的認同,這也是檢驗一所民辦高校水平高低的一項指標。
(5)管理
民辦高校缺少完善的管理體制,將無法凝聚辦學資源。不斷創新的管理體制與機制,能利于提高民辦高校的管理水平與效益,使其能在激烈的競爭中取得經濟效益,贏得社會認可,獲得可持續的發展。
二、民辦高校的現狀
1、我國民辦高校發展的模式
縱觀目前存在的民辦高校模式,我們可以從其資金來源上與運作方式上進行分類,可以分為下面常見的模式:
(1)以學養學發展模式
在20世紀80年代發展起來的民辦基本都是這一模式。這一模式是指民辦高校主要是依托學費作為資金來源投入學校教育事業。該模式的主要特點是,學校一開始資金有限,無過多的資金投入初期的建設,主要借助學生繳納的學費,走低成本運作。該辦學主體資金實力小,多為一些民間組織,如協會,學術組織等,其中最為典型的是西安翻譯學院。西安翻譯學院于1987年以300元起家,通過大力宣傳,招生,第一年獲得7萬元學費。剔除基本成本后,學院領導將所有的費用投入學校建設,目前已形成在校生3萬多人,以本科學歷教育為主的一所綜合性民辦本科高校。
(2)以產養學模式
在市場機制的調節下,大型企業,集團或個人注資民辦高校,取得充分的資金來發展民辦高校。該模式的特點是,初期通過自有資金創辦民辦高校,在發展過程中,吸納一些大企業,大集團成為新股東,從而獲得豐厚的資金來維持與發展民辦高校。其最大的優點是,有充足的資金作為后盾,可以打造一流的教學環境,引入先進的教學模式與管理體制,形成一所高標準的民辦高校。如北京吉利大學,吉利集團于1999年投資成立,依托集團的資金投入,引入了現代教學設備,教學模式與管理體制,成為一所高效益的民辦高校。
(3)資本聯合的股份模式
該模式屬于合資辦學的方式。模式的特點是,投資者以股份的形式投入資本,并進行教育辦學模式,有多個投資主體,以投資金額與學生學費,作為運作資本,以合同方式集資創辦的民辦高校。該模式最大的特點是能解決民辦高校啟動資金困難,充分調動民間資本的運用,做到資源的高度整合,目前已經成為我國民辦高校發展中重要的模式之一。如廈門南洋職業學院,1995年籌建,注冊資本為200萬元,到2004年該校投入總資金達到3000萬元,其中資金主要來源于各股東的投入。
(4)教育集團連鎖模式
這是一種具有法人資格的教育機構聯合體,統一對其成員院校及教育產業機構進行經營管理。該模式屬于股份制的教育企業,把教育市場化,拓展教育資金的籌資渠道,解決教育資金大難題,是民辦高校發展歷程中一大新創舉。如浙江萬里學院是由萬里集團創辦,集團公司主要負責融資,提供給股東成立的教育集團,再由教育集團創辦各類型院校。
2、我國民辦高校核心競爭力存在的不足
近幾年,隨著我國教育的高速發展,民辦高校日益增多。與此同時,一些民辦高校不斷擴張,在追求辦學效益的過程中,忽略了辦學特色、辦學理念與辦學體制的培育,導致民辦高校教學質量低,學生能力差,就業率下降,學校發展存在困惑。民辦核心競爭力存在的問題如下:
(1)辦學資金有限。大多數民辦高校的主要經費來源是學費,非常單一,采取的是最早期的以學養學的發展模式。這一模式導致基礎設施缺乏經費的投入,無法獲得競爭優勢。因此,有限的融資渠道制約著民辦高校的發展。
(2)辦學缺乏特色。一些民辦高校的辦學理念非常不明確,市場定位,人才培養模式過舊,專業設置未能根據市場需求靈活調整,缺乏特色與優勢。在課程體系設置中,出現傳統教育道路,教育模式重知識輕能力。
(3)師資力量薄弱。一所院校的強大需要借助強有力的師資隊伍。但是,民辦院校的專職教師出現了很多不合理等現象,嚴重阻礙了民辦高校的發展。年齡上,民辦高校多為離退休的教師和剛畢業的大學生;職稱上,高級職稱比例相當低。同時,由于制度等因素民辦教師與公辦教師存在著不平等的待遇,導致民辦教師的專職教師對學校缺乏歸屬感,教師隊伍不穩定,流動大,對民辦高校發展造成了不利的影響。
(4)品牌建設滯后。由于社會的原因,市場上大多數家長與學生對民辦高校存在著各種偏見,在缺乏宣傳的現狀下,民辦高校很難吸引學生,獲得生源。同時,部分民辦高校在發展過程中,追求短期利益,忽略了辦學思想建設,無法建立民辦高校的形象。
(5)管理體制不完善。目前,一些民辦高校的管理體制多為家族式管理,企業式管理或直接復制一些公辦高校的管理模式,整個管理模式不成熟,不夠科學,因此,這樣的管理機制與管理方式不適應社會,非常不利于現代大學管理制度的建立與形成。
三、民辦高校提升核心競爭力的戰略及對策
1、民辦高校提升競爭力的戰略
民辦高校的發展既有機遇又存在著挑戰,民辦高校如何獲得競爭優勢,下面嘗試運用“SWOT矩陣”法進行分析,以期為其發展戰略得出相應思路。表1為我國民辦高校核心競爭力戰略取向的SWOT分析矩陣。
表1—我國民辦高校核心競爭力SWOT矩陣表
優勢—S 劣勢—W
1、 靈活的辦學機制與管理模式。
2、 對社會的反應速度快。 1、 內部管理薄弱。
2、 定位不清晰,缺乏特色。
3、 經費來源主要依靠學費。
機會—O SO WO
1、 高等教育多元化,大眾化需求明顯。
2、 國家政策的支持。
3、 社會對民辦高校的認同。 利用機會發展:可以采取多元化戰略 可以采取聯合經營戰略。
威脅—T ST WT
1、 公辦院校的地位不可撼。
2、 教育國際化的發展。 利用機會,規避威脅:可以采用差異化戰略(即發展特色)。 可以采取聯合經營戰略。
根據SWOT矩陣,可以簡單得出民辦高校發展可以從一下三個個戰略著手:多元化戰略、聯合經營戰略、差異化戰略。不同的民辦高校情況不一樣所采取的戰略應有所不同。
2、民辦高校提升核心競爭力的對策
(1)建立科學的管理體制,構建效益至上的經營機制。民辦高校最大的優勢是具有新的管理體制,運行機制靈活,因此民辦高校應以民辦體制為依托,建立完善的法人治理機制。我國《民辦教育促進法》規定,民辦高校由投資方或者代表、校長、職工代表等人組成董(理)事會,實行董事會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其最大的特征是能避免股權過于集中,將所有權與決策權分開,分工明確,是科學的管理體制。而且,民辦高校要“學會經營”,合理配置與優化資源,在提高學校的管理效率同時提升辦學效率與經濟效益,探索效益至上的經營模式。
(2)制定合理的辦學目標。民辦高校與傳統的研究型高校不同,其所培養的不是研究型人才,而是以培養高技能技術人才為目標。因此,民辦高校的辦學目標要明確合理才能突顯其優勢。民辦高校應根據整個經濟發展的需求與當地產業結構狀況來設定培養目標、學科專業、教學計劃等。
(3)加強民辦高校師資隊伍的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發展驗證了一點:一流的師資隊伍打造一流的學校。如何改進教師隊伍結構的不合理,穩定教師隊伍,提升教師的積極能動性,這對民辦高校發展起到關鍵性作用。因此一方面要合理調整民辦高校專兼職教師的結構搭配;另一方面要建立完善的教師激勵機制,讓民辦高校教師能做到以校為家;最后要為民辦高校教師的發展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
(4)完善產學合作,促進就業。民辦高校要獲得競爭力,其中一項重要的任務就是要堅持為學生就業服務。尤其是這幾年高校的擴招導致本科生、碩士生數量不斷增加,民辦高校學生就業空間越小,因此民辦高校應進一步貼近社會與企業,與企業建立產學合作,企業走進學校,學生走入企業,將理論與實踐能力相結合,進一步提升學生專業技能,提高就業機會。
(5)不斷創新,謀求特色化。特色是一所高校的優勢所在,也是其核心競爭力的重要體現。民辦高校應重視自己本身的優勢,利用各內外資源,實現資源整合,不斷創新,走特色化辦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