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在礦山企業的經營管理工作中,成本核算具有重要意義。本文首先介紹礦山行業成本核算的特點,然后分析成本核算和礦山企業經營管理之間的關系,并結合企業成本核算的主要模塊,探討由成本核算揭示的經營管理中的問題,明確成本核算的意義所在,最后規劃今后成本核算工作改進的方法。
關鍵詞:礦山;企業;成本核算;經營管理;意義
成本核算是企業衡量投入產出之比的基礎,是揭示企業經營成果的重要環節。新時期我國經濟建設倡導可持續發展,要求企業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實現產業升級,構建集約化經營模式。因此,在礦山企業中,通過成本核算改革提升經營管理水平成為當務之急。
一、行業成本核算的特點
礦山企業的成本核算工作具有鮮明的行業特點。首先,企業成本核算以開采的礦山為依托。礦山資源的開采不是無窮無盡的,隨著礦山開采深度和廣度的延伸,一定地區范圍內可供開采的資源總量是遞減的。成本核算要從企業所處的地理位置出發,權衡長期效益和短期效益。其次,礦山開采加工的經營內容使成本核算的模塊化特征得到彰顯。企業成本核算可以劃分為礦產資源開采作業、物資采購、物資倉儲、物流運輸等特色模塊,其中每個模塊都有自身的成本消耗方式,其他成本核算工作和一般企業的日常經營管理類似。最后,由于礦山企業受原先計劃經濟體制的影響嚴重,成本核算工作存在被動性,即被動接受各個模塊內的成本投入,核算過程簡單,核算方法落后,缺少對成本產生原因的深究,進而造成企業成本居高不下的問題。
二、礦山企業成本核算與經營管理的關系
礦山企業成本核算的特點與企業的經營管理過程關系緊密,二者相互關聯,相互影響。一方面,成本核算工作是企業經營管理的重要內容。礦山企業的經營包含礦山開采、原材料加工、物資運輸等環節,每個環節都涉及大規模投資,企業本身肩負著巨大的成本壓力。作為以盈利為目的的組織,企業必須時刻關注成本投入后的結果,分析成本在總收入中的占比,才能了解企業利潤的比率。礦山企業粗放型的經營使利潤率遲遲無法提高,這是企業急需解決的問題。因此,成本核算在經營管理中的位置尤為突出。
另一方面,成本核算工作又是以現行的經營管理模式為基礎。礦山企業主要的成本核算模塊都是和具體的經營管理相對接——礦山開采和生產加工來自生產部門對人力、物力、財力的分配;物資采購要求各部門提出采購計劃,由采購部門和供應商建立聯系;物資倉儲需要物資管理部門配備專人進行維護;物流運輸則要同時考慮采購物流和企業自身產品的運輸成本。科學的經營管理模式有助于提高資源的開采和使用效率,實現較低的成本投入,反之,則會導致成本增加。礦山企業成本居高不下的原因與長期以來粗放型的經營管理模式有著直接的關聯,經營管理模式從深層次代表著成本投入和使用的方式。所以成本核算工作越細致深入,越能發現經營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對現行的經營管理模式提出改進需求,使管理崗位與職責設置能夠和成本核算全面對接,默契配合。
三、成本核算在經營管理中的意義體現
成本核算與經營管理之間的關系揭示出核算工作的重要意義,通過分析成本核算的結果,企業不僅可以從中挖掘經營管理存在的問題,而且還可逐步尋找出降低成本投入、提高經營收益的方法。開采作業、計劃采購、物資倉儲、物流運輸等成本核算模塊分別承擔著舉足輕重的任務。
第一,開采作業模塊的成本核算——有助于生產資源的優化配置。開采作業是礦山企業獲得經營收入的源泉,為延長礦山開采壽命,增加產出,精細化生產管理成為必然需求。精細化管理要求細致分析生產環節投入的資源成本,對投入的人力、物力、財力資源與產出進行對比,力求實現最大化、最優化投入產出之比。例如,企業通過對開采作業模塊實施成本核算后發現,開采出的礦石在加工時耗電嚴重,且原礦生產精礦的比率較低,這是生產成本偏高的主要原因。如果適當增加選礦技術工人,嚴格選礦要求,將會大大降低開采作業成本,說明成本核算可以幫助礦山企業合理規劃生產環節的資源配置,減少資源浪費。礦山企業由粗放型向集約型經營轉變,首要的任務就是改變資源耗費嚴重的生產方式,不同生產資源配置的成本核算結果將為企業生產管理改進提供有力依據。
第二,計劃采購模塊的成本核算——有助于采購資金的充分利用。礦山企業需采購的物資品種多,其中有代表性的包括開采生產所需的原材料、設備和工具,日常運營的工作服裝、安全防護設施、辦公用品,設備保養維護所需的產品等。很多礦山企業的采購資金成為流動資金的主要構成,企業資金周轉不靈、可支配資金少,很大程度上都和采購計劃安排有著關聯。而實際上有的物資采購完畢后,并沒有迅速進入開采作業和其他應用領域,閑置狀態的物資既占用了企業的流動資金,還會影響到物資的資產保值。例如,企業通過對物資采購和使用耗費的成本核算發現,綜合非急需采購而占用資金產生的時間成本、利息成本,以及物資閑置損耗的資產價值,采購資金的應用成本過高,從而挖掘出礦山企業采購環節缺乏計劃性和統籌性的問題。在成本核算的支持下,企業可以劃分物資采購的急需程度,實現采購資金的合理分配,增強資金的流動性。
第三,物資倉儲模塊的成本核算——有助于庫存物資的保值增值。從表面來看,礦山企業的庫存物資屬于靜態存儲,實質上物資是處于一種動態消耗的過程,因為物資自采購進來后即使沒有進入使用環節,也要面臨折舊和損耗的問題。例如,不少礦山企業的庫房管理混亂,物資分類不夠細致,很多設備和工具得不到及時維護。特別是礦山企業地處偏遠,地理位置和氣候環境較差,倉儲庫房的條件不好,陰濕、漏雨的情況時有發生,造成設備和工具被腐蝕,功能損壞,如果維修和保養不到位,將直接影響使用壽命,并引發繼續采購,成本攤銷自然呈上升趨勢。因此,通過對庫存物資管理的成本核算,礦山企業可以發現庫存管理的漏洞,然后加強對庫存物資的保管巡查、維護保養,確保資產保值增值。例如在原材料和設備價格上漲的經濟形勢下,企業庫存物資雖然需要不斷折舊,但保養維護到位,設備使用壽命得到延長,相對資產價值仍然有所上升。
第四,物流運輸模塊的成本核算——有助于物流倉儲的雙重節約。礦山企業的物流運輸涵蓋兩個層面,一是供應商為企業配送的生產物資和管理物資,二是礦山企業自身將開采加工的產品運送給客戶。無論哪一個層面的物流運輸,都與礦山企業所處的地理位置息息相關。由于地理位置偏遠,物流運輸成本非常可觀,企業必須重視單次運輸成本的分攤與成本核算。例如,同樣是采購一定數量的開采設備和工具,一次性采購和分次采購的區別在于,每增加一次采購,就要增加相應的運輸成本。合并分次采購將使運輸成本明顯降低。通過對兩個層面物流運輸的成本核算,礦山企業可以整合現有的供應商,改進物流配送管理機制,針對物資需求和供應商建立長期合作,有效減少企業自身的倉儲成本投入,在保證客戶運送時間的前提下,合并運輸車輛,節省運輸成本。
四、礦山企業成本核算工作的改進方法
為了更好地體現成本核算在經營管理中的意義,發揮成本管理的作用,礦山企業應在今后的運營中注重以下工作:首先,企業應聘請專業的成本核算人才,引入現代化的成本核算方法。礦山企業應在專業人才的支持下,制定嚴格的成本核算制度,將傳統的人工核算與信息化管理結合起來,開展實時成本核算,對任何一項成本支出及時記錄,使各項成本都能與原始憑證一一對應。其次,財務部門應細化各個模塊的成本核算,將開采作業、計劃采購、物資倉儲、物流運輸等模塊的成本核算具體到每個部門,引導各部門積極參與到成本控制工作中來,共同分析成本損耗揭示的問題,明確未來的改革方向。最后,企業應按照成本核算提出的問題改進經營管理。單純從財務核算的角度實施改革,缺少經營管理模式的變革支撐,成本核算改革的深入程度仍然有限。礦山企業應打破傳統的管理方法,在增強部門協調配合的基礎上,以先進的管理方法配合成本核算工作,促進成本核算不斷邁上新的臺階。
總結
成本核算是礦山企業尋求改革與發展的重要突破口,在新時期的戰略部署中,企業應將成本核算與經營管理革新有機結合,設計科學的管理舉措,力爭在降低企業成本的同時,創造嶄新的經營風貌,激勵員工團結一心,勇攀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