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本文從中國金融監管體制的演變及現實環境出發,首先從三個方面探討了目前分業監管體制的合理性。然后提出了以審慎監管為核心充分發揮央行統一監管職能的四條建議。
關鍵詞:分業監管 宏觀審慎 信息共享 創新工具 國際合作
一、中國金融監管體制的合理性
我國采取“銀、證、保三足鼎立”的監管模式是有一定的合理性的,具體可以從以下幾方面來闡述。
首先,這種監管模式是與經營模式相匹配的。我國目前金融機構雖然有一點混業經營的痕跡,但是這種現象并不普遍,而且那些也不是如發達國家那樣意義上的混業經營,所以實際上我國目前金融機構的經營模式仍處于分業經營。
其次,從成本收益角度來講,我國目前的分業監管體制是有經濟效率的。體制變遷是一種隱形的、巨大的支付代價。我國現在金融監管“三足鼎立”的分業格局是經過改革形成的,如果我們設想再將監管機構“三合一”,變革的成本過大,不利于制度推行,而且存在著分離與合并兩次轉變成本的巨大浪費。我國目前實行“分業經營—分業監管”的體制,如果轉變為統一監管體制,必定會造成監管與經營的脫節。
再次,這種監管體制基本適應金融環境及監管目標的調整。我國金融機構之間業務界限比較清晰,銀行經營標準的銀行產品,證券機構經營標準的證券產品。同時,金融監管目標也影響監管體制的選擇。我國金融監管的首要目標是促進金融機構合法穩健運行,維護金融體系穩定,所以在這樣的目標下我們選擇了“分業經營”的經營模式,相應地必然要選擇“分業監管”的監管體制。
二、在宏觀審慎監管的框架下完善我國的金融監管體制
在經濟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構建宏觀審慎監管框架是完善金融監管體系的核心環節。在國際金融監管新趨勢下,以宏觀審慎監管填補金融監管體制真空,建立適合于我國國情的宏觀監管架構,是我國金融監管當局面臨的一個重大問題。
1.賦予中國人民銀行更大的系統性風險監管職能,強化央行金融穩定功能。
同美歐日等經濟體不同,中國的金融體系以居民高儲蓄率、國際收支雙順差和政府主導為基本特色。在實體經濟強勁增長的環境下,它容易產生的系統性風險總是與流動性過多、信貸超常增長等因素相關連。在我國,中國人民銀行一直以來承擔著防范和化解系統性金融風險、維護金融體系穩定的職責,擁有金融監管的信息、經驗、技術手段和人才等優勢。因此,我國可以通過立法確立中國人民銀行應承擔防范和化解系統性金融風險、維護金融體系穩定、宏觀審慎監管的職能,并賦予其廣泛的監管權力,確保其宏觀審慎監管的主體地位,使其在金融監管中發揮重要作用,防范系統性風險,確保金融體系穩健運行,促進實體經濟的發展。
2.搭建央行與金融機構問的信息共享平臺。
我國當前的金融監管框架屬于分業監管體制,銀行業、保險業、證券業分別由銀監會、保監會和證監會負責監管。但美國次貸危機的突然爆發充分暴露了分業監管體制存在的缺陷,充分說明了嚴重落后于金融混業經營和金融創新步伐的分業監管體制有可能使金融市場喪失其融資基本功能,給實體經濟帶來嚴重的后果。同時,近年來金融業混業經營的快速發展,對我國現行的分業監管體制更形成了嚴重的挑戰,“一行三會”的監管模式不可避免存在漏洞。宏觀審慎監管要求央行和管理當局能及時識別、分析、評估和判斷系統性不穩定因素,提高分析、把握宏觀經濟金融形勢的能力。這就需要加強央行、監管機構、財政部、發改委等部門之間的信息溝通和共享。應當建立宏觀審慎監管共享數據庫,建立統一的、獨立的、可自動生成統計指標和金融監管指標的金融信息系統,形成統一、集中、高效的金融信息來源,實現信息資源共享。
3.創新和完善宏觀審慎監管工具。
盡管央行在《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明確強調了宏觀審慎在各方面的重要性,但具體的實施仍然離不開相關規則的制定和工具的研究開發。宏觀審慎工具是應對金融脆弱性和系統性風險的必要手段,相對于貨幣政策,宏觀審慎的政策和工具可以更有針對性。從理論上講,這有助于克服直接的貨幣政策手段潛在的不利刺激和時間稠度問題,以防止資產價格泡沫。
結合宏觀審慎監管的本質與目標,建議采取宏觀審慎監管方式或工具如下:首先,要采取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口徑,定義廣義杠桿率,將杠桿率、存款準備金與存款保險納入宏觀審慎監管工具。如果說資本充足率關注的是股本,那么,杠桿率、存款準備金同時著眼于資產方和負債方,存款保險進一步關注負債方。三管齊下有助于實現對網絡效應與機構脆弱性融資的監管。其次,要限制資產負債表的流動性,保障適度的貨幣流動性水平,避免期限錯配等原因導致融資流動性與資產流動性過分緊張。同時,要限制資產負債表的構成,而不僅僅是限制凈資產相對于總資產的規模。第三,要識別具有系統重要性的資產,而不僅僅是高風險資產。如果僅僅采取微觀審慎監管規則關注后者,就很難發現次貸危機中諸如回購協議的問題。回購協議類似于擔保貸款,由于有擔保,它通常被看作低風險資產,從而只需要較低資本要求。但實際上,它具有系統重要性,且菲常脆弱易變,同樣需要高度關注。第四,要采取選擇性工具調控資產價格引發的流動性螺旋,如改變貸款成數等。最后,要控制信貸違約互換之類的賭博型衍生產品。
4.拓展監管視野,加強國際監管合作。
金融創新和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使得一國金融市場的波動容易導致其他國家的金融市場爆發危機,因此應加強國際監管合作,防止危機在短時間內迅速傳遞,為解決危機問題贏得寶貴的時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