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中小企業成為推動經濟的主力軍,但由于多發面的原因造成了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我們分析現在中小企業的現狀找到融資難的原因,并且找到合理的對策來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使中小企業得到更好的發展空間。
關鍵詞:中小企業;融資;成因;對策
一、引言
隨著經濟的迅速發展,有很多的企業選擇了進行融資來發展壯大自己的公司實力,融資可以擴大企業的規模,提高自身的競爭能力,從而獲得更多的利益。
二、中小企業的現狀
中小企業迅速發展,目前已成為我國經濟市場經濟和經濟增長的重要推動力量。然而,中小企業的發展并非一帆風順。在中小企業的發展過程中,有很多問題影響著中小企業的發展壯大,其中最為突出的問題是中小企業“融資難、難融資”的問題,融資成本高,供需渠道不暢,一直是制約中小企業持續、快速、有效發展的最大障礙之一。
三、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原因
(一)企業層面
中小企業自身存在諸多方面的問題,有客觀的,也有主觀的,這些問題的存在是其融資難的根本原因。
1.客觀上中小企業有許多弱點,增加了融資難度
中小企業大多資產和經營規模小,發展趨向盲目,自身資金有限,抗風險能力差;經營缺乏穩定性,產品單一且技術含量低,附加值低,市場潛力小。面對大型企業的挑戰,他們往往缺乏競爭力,這一點使得中小企業的信用能力大打折扣,影響了企業的融資能力。
2.主觀上中小企業沒有完善的信用體系是造成其融資難的重要原因
目前我國企業整體信用體系不完善,有些企業根本不講信用,更別說建立良好的信譽了,這樣就打破了“有借有還,再借不難”的良好循環。
(二)金融機制層面
1.金融抑制問題
金融抑制不但妨礙了金融體系自身的發展,更嚴重阻礙了正常的融資活動的開展。國有企業和大企業融資困難,可以依賴政府主導的信貸配給;中小企業融資無路,則往往求助于不規范的、非市場化的“內源融資”,又進一步強化了政府金融管制和信貸配給的決心。
2.信用問題
金融最基本的特征就是采用還本付息的方式,聚集資金,分配資金,調節資金余缺。而以還本付息為條件的債權債務關系是信用的本質體現,所以信用是金融的基礎。
3.信息不對稱問題
與大企業相比,中小企業特別是民營中小企業缺乏規范的財務信息核算和披露機制,財務信息嚴重失真,造成“信息不對稱”。
(三)政府層面
1.制度供給
新制度經濟學的研究表明,經濟制度對經濟和金融發展的路徑往往發揮著至關重要的影響作用。
2.融資問題的法律實質是信用問題
3.信用的維系主要依靠制度供給
四、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對策
(一)法律制度方面的融資對策
1.完善法律體系,為中小企業發展提供必要的保障制度。
2.建立中小企業信用資質評定制度。信用體系的建立,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決銀行在貸款時考慮的資金安全問題;另一方面對于約束企業的道德風險貸款也是十分必要的
(二)銀行方面的融資扶持
1.建立中小企業政策性銀行
1994年,我國先后組建了國家開發銀行、中國進出口銀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等三家政策性銀行,對國家產業政策、政府的社會經濟發展目標順利實現起到了保證作用,促進了我國經濟發展,尤其是對投資期長、風險大行業的經濟發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推動作用。
2.建立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
中小企業自有資金少、信用等級偏低,往往很難通過銀行嚴格等級評估。
3.建立復合型、多層次、多形式鄉鎮企業融資服務體系
4.建立中小企業合作銀行或中小企業互助基金會
5.完善貨幣市場
6.進一步改革農村信用合作社
(三)證券方面的扶持
1.建立區域性小證券市場
為了給中小企業提供更便捷的融資渠道,可建立一些區域性的小證券市場。
2.設立中國中小企業投資板
3.推動內地中小科技企業登陸香港創業板
(四)財政政策的扶持
降低稅率
稅收減免
設立中小企業發展基金
(五)中小企業自身的努力
五、結論
隨著經濟活動市場化,社會化,國際化和城市化的進程,中小企業已成為推動中國經濟發展的生力軍,但其融資問題卻日益嚴重。我們應該找到融資困難的原因并找到合理的對策,緩解中小企業融資難的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