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近年來,電網配置老化陳舊的問題已經引起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由于偏遠地區的經濟和地理環境等諸多原因,出現了電網設施線損高及其相關問題,也為電力企業的發展造成了一定的影響。其中線路損耗是影響供電企業效益和供電質量的重要因素。尤其邊遠落后地區的供電企業,電網存在布局不合理、線路因陋就簡、線徑細、供電半徑大、電壓質量差、供電可靠性低等問題。因而加強線損管理是提高電力企業效益的決定性因素,是促進電力企業科學穩定發展的關鍵所在。
關鍵詞:電網配置;線損問題;企業效益
一、近年來電網線損管理存在的問題
電網布局和結構不合理。超供電半徑線路較多,線路的空間距離超長,迂回和“卡脖子”供電線路多,負荷點之間多數由線路“串接”,并且配電線路上負荷點多、分散,配變供電點離用電負荷中心較遠,導線截面選擇與載荷不匹配等。供電設備陳舊老化,損耗嚴重。高能耗配電變壓器和用電設備仍在使用中,早期架設的10 kV 線路的線徑較細,導線截面小,載流量大,線路損耗較為嚴重,一些中小型排灌用電的情況尤為突出。配電變壓器的負荷輕、不平衡。配電變壓器空載運行時間長,固定損耗大。白天用電負荷小,經常輕載或空載運行,晚間則負荷較大;夏天和春節期間負荷大,其他時間經常輕載。另外,還存在著配電變壓器容量與實際用電負荷不匹配,“大馬拉小車”或“小馬拉大車” 的現象均有存在。電能計量裝置造成的損耗。大用戶由于負荷變動大,電流互感器變比偏大而實際負荷偏小。電壓互感器二次壓降過大造成的計量精度下降;大量的照明戶表由于設備老化存在著計量精度不合格且偏慢的現象。管理上的損耗。部分地區存在用戶違章用電和竊電損耗,抄核收的差錯損失,用戶表計使用和更換管理上的疏忽,容易造成電能損失,臨時性用電報裝管理不嚴,存在無表用電以及其他的不明損耗。
二、供電企業電網技術改造的基本要素
及時改善電網的整體布局和合理結構,使電網的布局逐步趨向于科學高效。關鍵是合理選擇供電半徑和控制最長電氣距離。配電線路其電能損耗的絕大部分在主干線段,降低干線段上的電能損耗是線路降損節能的一個主攻方向,減少干線段的電壓降還能提高全線路的電壓質量。在規劃設計時,應考慮遠期負荷增長的需要,10 kV 線路一般壓降不應超過線路額定電壓的5 % ,每回出線輸送功率一不應超過2000 kVA,若過大,則應考慮增加出線回數或新增電源布點。對于低壓網應采取放射式布線,盡量避免長距離的線路“串接”。技術降損可采取多種方法,比如增大導線截面,提前分流,轉移負荷等。但在實施時,要作經濟核算,以免資金回收年限過長造成經濟上的不合理。變壓器經濟合理的運行。為提高供電可靠性和適應農村電網季節性強,負荷波動大的特點,35 kV 變電站應考慮兩臺主變并列運行以減少主變損耗,主變的投切應根據臨界負荷確定,當變化的負荷小于臨界負荷時,切除一臺主變運行較為經濟,而大于臨界負荷時則兩臺主變運行較為經濟。10 kV 配電變壓器的損耗占配電網損很大的比例,配電變壓器運行不經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配變容量的選擇不盡合理,安裝位置又不恰當,尤其是用電負荷存在季節性強、峰谷差大,年利用小時低,全年輕載甚至空載時間長。因此合理選型和調整配變容量,提高配變平均負載率,是供電企業電網降損節能工作中的一項重要內容。有些地區電網負荷率低,鐵損在整個線損中的比重較大,配電變壓器其運行的實際銅損等于鐵損時或一般負荷在變壓器容量65%~75% 時,工作效率最高,負載率為最佳負載率。排灌等季節性負荷專用配變,在不用時要退出運行,對照明動力混合負荷最好采用“母子”變方式運行。改善供電電壓水平。“改善電壓水平”就是根據負荷情況使運行電壓始終處在一個經濟合理的水平上。在電力系統中,電能損耗與運行電壓的平方成反比,即電壓越高損耗越小。通過無功補償或調節變壓器分接頭,可使變壓器出線電壓提高以降低配網損失。正確的做法是使用電設備電壓水平控制在額定值允許的偏移范圍內。在忙季,高峰負荷比重大和變損占線損比重大時可適當提高電壓使其接近上限運行;在閑季,低谷負荷比重大和固定損耗占線損比重大時可適當降低電壓使其接近下限運行。合理配置農村電網的無功補償。在有功負荷不變的條件下,提高負荷的功率因數,可減少負荷的無功功率在線路和變壓器中引起的有功損耗。減少無功功率的輸送不僅對提高電網的電能質量有好處,而且對降低線損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提高功率因數,首要的辦法是合理調整負荷和設備容量,使用電設備在最佳負載率下運行,以提高線路的自然功率因數;其次是針對邊遠地區供電網絡功率因數較低的特點,開展電網網絡無功補償工作十分必要。為了提高無功補償的經濟效益,電容器組應盡可能地裝在配電線路上是合理的,但在變電站10 kV 母線集中裝設部分電容器組亦是必需的,只有采取分散補償與集中補償相結合的補償方式,才能獲得最佳綜合效果。因此,自動調壓器和自動無功補償裝置作為應用性產品應投入電網運行。
三、供電企業電網管理降損的實施原則
經常進行用電普查。用電普查以營業普查為重點,查偷漏、查電能表接線和準確度以及查私增用電容量。對大用戶表,配備和改進為專用計量箱,合理匹配電流互感器變比,裝設二次壓降補償器和斷相監視裝置,提高計量準確度。增強檢查力度,利用舉報、頻繁性突擊檢查等各種方式來杜絕違章用電。建立健全線損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線損管理工作的目標管理制度,將線損指標分解到線路、配電變壓器臺區和管理人員,嚴格考核,獎懲兌現,用經濟手段來保證降損工作的落實。建立線損分析例會制度,定期開展理論線損的計算工作,以便找出線損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開展理論計算,明確降損方向。根據現有電網接線方式及負荷水平,對各元件電能損耗進行計算,以便為電網改造和考核線損提供科學的理論依據,不斷收集整理理論線損計算資料,經常分析線損變化情況及原因,為制定降損方案和年、季度線損計劃指標提供依據。提高邊遠地區電網售電準確性。嚴格抄、核、收制度,加強對抄表員、核定員、用電檢查員的管理,防止錯抄、漏抄、少抄、估抄等現象的發生,對用電量大的用戶要求在每月最后一天的24 時、變電站與用戶端同時抄錄用電量,對其它一般用戶分別在每月的固定日期進行抄錄。電網降損工作是一項系統工程,既有技術因素,又有管理因素,因此,電網降損節能既要抓電網建設、線路改造、增加無功補償等硬件投入,又要抓管理,但更重要的是二者密切配合、整體聯動,才能取得最佳成效。
結束語:我國多數供電企業電網線損問題一直是影響企業發展,遏制經濟效益的核心所在。這在某種程度綜合反映了電力企業規劃設計水平、生產技術水平和管理水平的時代局限,也是歷來供電企業探討的熱點問題,降損增效是電網管理的核心內容,采取措施降低損耗以獲得更經濟合理的效益是電力企業永恒的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