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會計工作與經濟發展有著密切的關系,是一種相輔相成、互相促進的關系;社會經濟發展環境促進了會計的產生發展,會計在一定程度上也促進了社會經濟的發展。
關鍵詞:會計工作 經濟發展 經濟環境
會計是以貨幣作為主要計量單位,運用一系列專門方法,對企事業單位經濟活動進行連續、系統、全面和綜合的核算和監督并在此基礎上對經濟活動進行分析、預測和控制以提高經濟效益為目的,并為有關方面提供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等經濟信息的一種管理活動。國民經濟發展總量、資源的消耗量、利用率以及其他各項經濟指標的計算,都離不開會計工作。會計與經濟發展環境是緊密相連的,社會經濟發展環境促進了會計的產生發展,會計在一定程度上也促進了社會經濟的發展。因此,搞經濟離不開會計,經濟越發展,會計越重要。
一、社會經濟發展促進了會計的產生和發展
(一)經濟發展促進了會計的產生
會計的歷史源遠流長,其歷史起點可追溯到人類的史前時期。會計起源于生產實踐,最初表現為人類對經濟活動的計量與記錄行為,如結繩記事等。隨著社會生產力的不斷提高,會計的內容和形式也不斷地變化和逐步完善起來。會計經歷了一個從簡單到復雜,從低級到高級、不斷完善的發展過程。特別是現代會計的產生,14、15世紀,隨著歐洲資本主義商品貨幣經濟的迅速發展,出現了利用貨幣計量進行價值核算和廣泛采用復式記帳法,從而為現代會計的形成奠定了基礎。20世紀以來,特別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后,資本主義的生產社會化程度得到了迅速提高,現代科學技術與經濟管理科學也得到了快速發展。企業為了加強內部經營管理,進一步提高競爭力,對會計提出了不僅要事后算賬,事中控制,更要做到事前預測和決策,與此同時促進了管理會計體系的產生與發展。管理會計的產生與發展,是會計發展史上的一次偉大變革,從此,現代會計形成了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兩大分支。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和信息社會化的發展,企業在重視內部管理的同時,對企業外部環境的研究越來越重視,由此,戰略管理會計應運而生。戰略管理會計的產生對提高企業競爭能力和持續健康發展方面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隨著社會現代化生產和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特別是會計電算化和會計信息系統等電子計算機技術廣泛應用,使會計信息的搜集、分類、賬務處理等操作程序更加便利,極大地提高了會計工作效率,實現了會計科學的根本變革。所以說從歷史發展的角度來看,經濟的發展是會計發展的基本前提。
(二)經濟發展影響會計的發展
經濟發展環境是指經濟體制、經濟發展水平、物價變動水平、金融、證券市場發育及完善程度等具體因素的總和。它是影響會計發展的主要因素。
不同的經濟體制產生不同的會計理論。一個國家處于何種經濟體制就必須建立與之相配套的會計模式。所以說,經濟體制的變革勢必導致會計的變革。
經濟發展水平的高低對會計實踐和理論研究以及規范體系等影響很大。從會計發展史來看,經濟發展水平越高,經濟活動和會計實務就越復雜,會計的發展不僅越來越重要,而且要求其發展水平也越來越高。所以說,經濟發展水平越高,會計的認識就越加科學,會計各方面的工作就越完善。
物價變動也會影響會計的發展。在經濟持續通貨膨脹時期,歷史成本計量的局限性表現在:財務報表資料不能真實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不能保證企業固定資產的更新。
金融、證券市場處于初期階段時,對會計資料信息的披露要求較低,服務對象主要是政府及其有關服務部門。金融、證券市場成熟完善后,則對會計信息的披露要求較高,服務對象是廣大投資者和債權人。
總之,經濟發展環境決定會計的產生與發展,經濟發展的趨勢決定了我們進行會計理論研究與實際工作的目標。
二、會計促進經濟發展
會計工作通過核算職能為經濟管理提供信息、資料;通過監督職能對經濟活動直接進行管理促使經濟更好地向前發展。隨著市場經濟快速發展,競爭日趨激烈,會計工作又通過所提供經濟管理所需的會計信息,參與經濟決策,預測經濟前景等來提高經濟效益,使國民經濟健康快速發展。
(一)會計對社會經濟發展的作用
從歷史發展的進程來看,會計的發展,不僅與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有關,而且與經濟形態的更替有關;而會計工作的不斷完善有進一步反作用于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和快速發展。從會計發展的歷史進程看,每一次新舊經濟形態的更替,都能促進經濟水平的提高,進而帶動會計向前發展。與此同時,會計信息對于調節社會經濟運作、管理國民經濟、維護社會穩定、保障公眾利益、確保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等方面有起到了不可替代作用。
(二)會計工作職能,能動的為促進經濟發展服務
會計核算與會計監督是會計最基本職能。會計核算就是對大量的經濟業務通過記錄、計算、歸類、整理和匯總,并通過記賬、算賬、報賬等程序,全面、完整、綜合地反映經濟活動過程和結果,并為經濟管理提供有用的資料信息。隨著市場經濟發展對會計工作要求不斷提高,會計核算不僅僅包括對經濟活動的事后核算分析,還應包括事前預測和事中控制。事前預測的主要形式是進行經濟預測,參與決策;而事中控制的主要形式則是在計劃執行過程中,通過核算和監督相結合的方法,對經濟活動進行控制,使之按計劃和預定的目標進行。
會計監督是指會計機構和會計人員經授權,按照特定主體的相關規章制度運用專門的程序和方法,對特定主體內部經濟活動的全過程進行綜合監督和督促,以確保會計信息的相關性和可靠性,為提高經營管理水平和經營決策服務,從而達到提高經濟效益的目的。會計監督包括事前、事中和事后監督,主要檢查企業經濟活動的合法性和合理性。其監督的內容主要包括:檢查企業未來的經濟活動的合法性和可行性;通過審查分析會計核算資料,糾正偏差使企業經濟活動沿著既定目標進行;通過評價經濟活動成果向企業決策者提供真實可靠的會計核算資料信息等內容。通過會計監督達到維護國家財經法規和改善企業內部的經營管理,提高企業經濟效益的目的。
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和電子信息技術快速發展,傳統會計的職能有了新的擴展。一般認為,除了會計核算監督兩個基本職能之外,還有預測、決策、控制、分析等擴展功能。會計工作參與企業經營決策,預測經濟前景,控制企業經濟活動全過程,分析經濟效果,是現代企業獲得最佳經濟效益的重要保證。企業經營管理的基本任務是要使企業不斷的提高經濟效益,以最小投入,取得最大的經濟效益。提高經濟效益關鍵在于決策;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經營決策正確與否直接影響企業的生存和發展。而良好的會計環境能為企業的經營決策提供真實、準確、可靠、有用的信息,是決策正確與否的重要保證。
總之,會計工作與經濟發展有著密切的關系。是一種相輔相成、互相促進的關系。社會市場經濟發展、生產力水平提高都離不開會計工作,而會計工作方法的變革、發展總是以提高經濟效益的客觀需要為動力的。經濟效益的衡量要借助于會計,經濟效益最大化需要會計為其服務。為了適應新的市場經濟形式,會計工作需要不斷創新和發展,才能迎接市場經濟發展新挑戰并更好地發揮會計管理經濟活動的功能,促進社會市場經濟正常、有序、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