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以G20中的11個發(fā)展中國家作為代表的新興經濟體國家在貿易之中既有競爭沖突,又有合作互惠。本文將以新興經濟體這個大的框架為整體,結合新興經濟體國家間各國貿易數據的對比分析,探究新興經濟體出口1結構的相似性以及其導致的在對抗沖突與合作之間的貿易交流。其中,競爭沖突方面將主要從新興經濟體國家出口數據方面著手探討它們由于出口品結構相似性所導致的貿易競爭及由貿易保護主義所引發(fā)的摩擦與沖突;而貿易合作方面則探討了新興經濟體克服出口結構相似性導致的競爭阻力,甚至加以利用以深化共贏合作的可能性與前景。
關鍵詞:新興經濟體;貿易交流;競爭關系;合作前景
對于新興經濟體的界定,根據2010年的博鰲亞洲論壇亦首次官方提出了以阿根廷、巴西、中國、印度、印度尼西亞、韓國、墨西哥、俄羅斯、沙特阿拉伯、南非和土耳其這11國作為“E11”,即“新興經濟體11國”,作為新興經濟體代表的說法2。
在國內外學者對新興經濟體的研究內容可謂各有千秋,涵蓋了新興經濟體自身的諸多方面如國際資本流動、對外貿易、金融發(fā)展等等;亦有新興經濟體內部各個國家之間的聯系諸如探討中國與其他新興經濟體的貿易聯系,新興經濟體的發(fā)展與新型南南合作的探討等;而還有很多文獻研究了新興經濟體的崛起對世界的影響。在對新興經濟體的了解之中,我對新興經濟體各個國家之間在國際貿易中既有競爭,又有合作的關系產生了進一步探究與實證的興趣,因此,本文將從新興經濟體國家在貿易之中競爭、互惠的兩個角度結合新興國家間貿易的數據,探究新興經濟體在對抗沖突與合作之間的貿易交流。
出口結構相似性與新興經濟體在貿易中的競爭、沖突
本世紀以來,新興經濟體便以其快速的經濟增長速度迅速走進世界舞臺的聚焦視野中,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之后,新興經濟體對世界經濟與貿易的影響更加凸顯。為了探討新興經濟體未來更加遼闊的合作前景,我想,有必要探究一下,在“新興經濟體”這樣一個看似統一的光環(huán)籠罩之下,各個國家之間可能存在或是已經存在的有可能阻礙新興經濟體國家之間進一步合作的貿易競爭與沖突。
首先,在貿易競爭這一方面,近年來,國際貿易的增長中,新興經濟體的貢獻占到了很重要的部分,而新興經濟體的外貿出口又是其經濟增長的重要因素。而在出口方面,要素驅動是這些國家經濟發(fā)展的共同點,故而在資源要素上富集程度的相似性便成為導致新興經濟體國家之間出口貿易競爭的重要因素。為了分析這11個國家之間貿易競爭的強度,從貿易競爭的誘發(fā)因素——出口產品結構上的相似性來分析是一個切入點。
從聯合國商品貿易統計數據庫3中這11國2010年4的貿易出口數據來分析,如果將這些國家的出口類別按聯合國商品貿易統計數據庫中依據的商品編碼進行分類,并依次列出每種商品編碼下11個國家各自的出口額,便可以發(fā)現,即便11個國家各自在大部分主要出口品仍然具有明顯的差異性,它們在某些重要的出口產品類別上,還是不可避免的出現了交叉與重疊。如果將這些國家在各個商品編碼下的出口額為數據制作出折線圖,將更加直觀地看出在某些商品的出口量之下,出現了多個國家競相出口同一類別商品的情況,例如,選取商品編碼為70至895的商品的各國出口額,繪制成為折線圖大致如下:
圖 1 11個新興經濟體國家出口額(商品編碼為70—89)占出口總額百分比對比折線圖
從折線圖可以看到,幾乎11個國家的出口額占比走勢在70至89這一段商品中都是相似的,占比較高的幾個點都非常一致的落在71(珠寶、貴金屬及制品;仿首飾;硬幣)和72(鋼鐵),84(核反應堆、鍋爐、機械器具及零件)和85(電機、電氣、音像設備及其零附件);87(車輪及其零附件,但鐵道車輪除外)這幾個點之間。例如,在71(珠寶、貴金屬及制品;仿首飾;硬幣)項上,阿根廷的出口額占其總出口額約3.3,印度則占14.7%,墨西哥為3.1%,而南非與土耳其則分別為16.5%與3.3%;阿根廷在84(核反應堆、鍋爐、機械器具及零件)項上的出口額占其出口總額的2.5%,巴西則占5.5%,中國占比為19.6%,印度占3.7%,印尼則為3.2%,墨西哥為14.0%,韓國占比為11.2%,南非與土耳其的出口額則分別占其出口總額的7.2%、8.3%,呈現出尤為一致的態(tài)勢;在85(電機、電氣、音像設備及其零附件)項上,巴西、中國、印度、印度尼西亞、墨西哥、韓國、南非與土耳其的出口額都占到它們的出口總額的較大比重,分別為2.5%、24.7%、4.0%、6.6%、24.0%、23.8%、2.0%、6.6%。
如果再分析更細一步,如將商品編碼為84類的商品再進行細分,按照聯合國商品貿易統計數據庫的編碼分為8401至84846,則每一類商品相應的11國出口情況的相似度便降低了,但仍然可以看到,無論是參考各國出口額較大的商品的列別,還是分析在每一個出口額度突出的商品點及其附近點出口額占總出口額的百分比的走勢,各個國家仍然具有較大的相似度。例如:商品編碼為8421(離心機;液體或氣體的過濾、凈化機器及裝置)處,阿根廷、巴西、中國、印度、印度尼西亞、墨西哥、韓國 俄羅斯、沙特阿拉伯、南非、土耳其的出口額占第84類商品出口額的百分比依次為4.10%、2.13%、1.02%、2.90%、2.52% 3.28%、1.48%、1.37%、1.80%、42.62%和2.67%,即大部分國家的出口情況十分類似。將包含在84類商品之下的8401至8484類商品出口額占84類商品總出口額的百分比情況以折線圖表示如下:
表2:11個新興經濟體國家出口額(商品編碼為:8401—8484)占84號商品出口額百分比對比折線圖
造成新興經濟體國家出口結構類別上具有如此大相似性的原因是復雜多樣的。首先,根據新興經濟體“成長陷阱”一說的理論,新興經濟體國家的趕超型經濟大都采取增加勞動力投入、加快資本形成及數量擴張的“要素驅動型”模式7,在這樣的一個局限之下,其一,自然資源因素下導致的某些新興經濟體國家在資源豐富的原材料上具有相似性;其次,勞動密集度高或勞動力成本低的加工制造產業(yè)等上的相似性;再加之新興經濟體國家勞動力成本較低及普遍性的勞動力平均素質水平不高引致的服務業(yè)結構上的相似性,這些因素都將會導致新興經濟體國家出口商品具有相當大的重合度。也正是因為這些貿易出口結構與產品類別的相似的方面,必然地導致了新興經濟體國家在世界這個大家共同享有的市場上,共同爭奪同一種出口品的消費者市場而引發(fā)的貿易競爭。
在沖突方面,貿易保護主義亦是一個造成貿易沖突的重要因素。
例如,新興國家之間的反傾銷調查頻繁發(fā)生。2012年4月以來發(fā)生的包括:阿根廷外貿秘書處2012年第52號決議對原產于中國和巴西的寬度大于或等于300毫米、用紡織材料加固的硫化橡膠傳送帶開啟反傾銷調查;土耳其發(fā)布公告稱決定對中國的儲存式電熱水器進行反傾銷調查;印度商工部反傾銷局已于日前決定對進口自中國的電子絕緣管發(fā)起反傾銷調查;阿根廷決定對中國產銅版紙采取臨時反傾銷措施等等。
大部分新興經濟體國家的出口導向型經濟增長方式,在這個國際貿易交流愈發(fā)強勢的現今促成了它們經濟增長的快速前進;然而,伴隨著增長迅猛的新興經濟體系中國家出口貿易的突飛猛進,另一個不利之面便也逐漸顯現:新興經濟體國家的大量出口對象必定包含著其他的新興經濟體國家,這便不可避免地搶占了這些國家國內相同行業(yè)的市場;再加上新興經濟體國家由于經濟結構的不完善導致國家內部產業(yè)結構轉型成本大、時間長,勞動力再就業(yè)培訓及社會福利制度的不完善導致企業(yè)轉型代價高昂,因而,其他國家的大量出口將對新興經濟體國家內部產業(yè)造成比發(fā)達國家更加大的打擊。這樣的結果是,在新興經濟體國家貿易保護主義抬頭,新興經濟體國家之間由于貿易保護主義而產生的摩擦沖突更是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新興經濟體國家之間更緊密的交流合作。
新興經濟體的貿易合作
新興經濟體國家之間出口結構與類別上的共性一方面導致了它們在這些相同的出口貿易上的競爭摩擦;另一方面,也為它們提供了共同合作以加強在世界貿易中地位與話語權的一把利器。
首先,新興經濟體國家之中,有的諸如中國和印度具有低廉勞動力資源;諸如中國和還有的諸如俄羅斯和巴西自然資源富足——俄羅斯天然氣探明儲量占全球1 /3,石油探明儲量占全球13%; 巴西鐵礦石,南非黃金、鉆石等多種重要資源都居世界前列,許多新興經濟體國家的優(yōu)勢資源遠遠高于一些規(guī)模不大的發(fā)達國家;更有國家擁有廣闊的待開發(fā)的需求市場;這些在一定程度上成為新興經濟體國家經濟增長的基礎,也意味著,這些在不同的方面具有經濟增長優(yōu)越性的新興經濟體國家們,一旦真正意義上的達成長期的互補互惠條約,形成一個真正成形的聯盟,在世界市場資源日益緊缺、價格日益昂貴的當今,這些國家將獲得更穩(wěn)定的增長。
形成一個合作密切,追求共同利益最大化的新興經濟體聯盟,能夠實現勞動力、生產要素在成員之間自由流動;更能組建一個由新興經濟體成員國市場聯合成的具有巨大潛力的市場,以改善出口過分依賴于美日、歐盟等其他市場需求的缺陷。這將使新興經濟體國家的經濟增長具有其獨立性,受到發(fā)達國家經濟沖擊的嚴重打擊的風險大大降低。
此外,新興經濟體的眾多國家,在具有相同出口競爭的一些貿易品上,新興經濟體出口額相加以后,占世界總額的比重是可以達到一個很大的水平的。例如,2008年與E11相關的國際貿易,占世界貨物貿易出口總額的23.2%,進口總額的19.8%;占世界服務貿易出口總額的13.2%,進口總額的16.9%;同樣根據2008年的數據,E11生產了占世界產量35.66%的原油;而作為世界主要的粗鋼生產者,2008年E11出口的粗鋼總額占到全球總量的58.7%,此外中國與南非等國的黃金出口量也占據了世界總出口額的很大一部分;再近一些,2010年,如之前分析過的,新興經濟體國家出口的核反應堆、鍋爐、機械器具及零件及電機、電氣、音像設備及其零附件總額分別占世界出口總額的25.50%與32.65%,都占到相應產品的世界出口總額的相當大的份額。如果在這些產業(yè)領域,新興經濟體國家能夠站在通過合作站在一個相對協調的共同立場上,那么在這些產業(yè)領域的出口中,新興經濟體國家作為一個整體共同應對世界市場,便會擁有具有影響力的話語權,達到互惠共贏的合作效果。
新興經濟體國家之間合作交流的道路上,盡管充斥著各種貿易競爭與貿易摩擦的阻力,然而,一個不可變更的事實是:為了實現各自利益,壯大各國實力、掌握國際貿易話語權,為了應對在世界經濟發(fā)展中面臨的危機與挑戰(zhàn),為了共同抵御目前新興經濟體國家均面臨的“成長陷阱”、“美元陷阱”,為了攜手應對在大部分新興經濟體國家間盛行的經濟增長“瓶頸”, 新興經濟體各個國家必須進一步地深化經濟合作,形成更加相互依賴與緊密聯系的整體,以期在發(fā)達國家操縱的全球貿易體系中,打破發(fā)達國家在世界經濟中的主導地位,順應世界經濟格局多極化的趨勢,使得新興經濟體這樣一個具有活力的團體能夠在其成員國之間愈發(fā)深化的交流與合作中,迎來真正全方位的發(fā)展共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