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隨著社會的發展,科學技術的進步,目前國家乃至企業第三方物流存在著一些問題,并本文將針對這些問題提出對策與思路。思路是:加快產權制度改革,激發企業活力;以信息技術應用為核心,加強網點建設;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物流集團,實行集約化經營;強化增值服務,發展戰略同盟關系;要重視物流人才培養,實施人才戰略。
關鍵詞:物流管理;供應鏈管理;第三方物流;對策
第三方物流則是隨著物流業發展的而產生的一種新型的操作形式。所謂第三方物流,就是由供方與需方以外的物流企業提供物流服務的業務模式。我認為第三方物流就是企業或其他經濟組織為了強化其核心競爭力,把非核心業務的物流管理、物流作業或物流設施等部分的或全部的外包出去,并與專業物流公司建立雙贏的互動協作關系直至進一步的建立市場競爭戰略聯盟的過程。第三方物流的運作是互動協作關系的運作,對第三方物流的管理是協作雙方對互動關系的管理。
1、第三方物流的自身優勢
1.1新穎的操作形式。第三方物流是由供方和需方以外的物流企業提供物流服務的業務模式,是物流流通中,由專業的物流企業以合同的形式在一定時期內提供用戶所需的全部或部分服務。
1.2寬廣的服務范圍。第三方物流在服務范圍顯的更廣一些,它可以簡單到僅幫助客戶安排貨物運輸,也可以復雜到設計、實施和運作一家公司的整個分銷和物流系統。
1.3創造新價值擴展利潤來源。第三方物流企業的利潤只有很小一部分來自運費、倉儲費等直接費用收入,大部分來源于現代物流管理科學的推廣所產生的新價值。而傳統儲運業只有來自運輸費、倉儲費等純粹物流服務費上。
1.4產生巨大的附加值。第三方物流企業服務的最大附加值是基于物流一體化管理以為顧客創造更高價值,也是第三方企業的“法寶”。
第三方物流是物流一體化的產物,建立在信息和新的物流技術的基礎上,而不是靠提供簡單的一般服務,如包裝、運輸、倉儲、配送等。例如,我們并不把一個純粹的倉儲公司稱為第三方物流。
2、發展我國第三方物流的幾點建議
2.1創新是促進發展,激發企業活力的根本。
我國現有的第三方物流企業多數是從國有倉儲、運輸企業轉型而來,留下許多計劃經濟的影子,不能適應國際市場競爭。因此,必須建立股權多元化的股份制企業和完善的法人治理結構,理順權益關系,實現政企分開、所有權和經營權分離,保證企業按市場規則運作,激發企業活力,向現代物流業轉化。特別是規模較大的企業,一方面要進行內部的整合,優化內部資源配置,中遠集團在整合現有物流資源和中國外輪代理公司業務的基礎上,另一方面,借助資本市場的力量,進行企業改制上市,吸收和利用社會閑散資金,克服資本金不足的缺陷,促使企業快速成長;隆大,促使現代企業制度的建立和運作。
2.2加快信息技術的應用,加強網點建設。
信息化與否是衡量現代物流企業的重要標志之一,許多跨國物流企業都擁有“一流三網”,即定單信息流,全球供應鏈資源網絡,全球用戶資源網絡,計算機信息網絡。借助信息技術,企業能夠整合業務流程,能夠融入客戶的生產經營過程,建立一種“效率式交易”的管理與生產模式。在加入WTO的新形勢下,物流市場從國內擴展到國際,能否有四通八達的網絡愈發重要。企業要雙管齊下抓網絡建設:一方面,要根據實際情況建立有形網絡,若企業規模大、業務多,可自建經營網點;若僅有零星業務,可考慮與其他物流企業合作,共建和共用網點;還可以與大客戶合資或合作,共建網點。另一方面,要建立信息網絡,通過因特網、管理信息系統、數據交換技術(EDI)等信息技術實現物流企業和客戶共享資源,對物流各環節進行實時跟蹤、有效控制與全程管理,形成相互依賴的市場共生關系。
2.3實行集約化經營,形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物流聯盟。
在市場經濟中,一切要靠實力說話。只有具備強大的經濟實力,才有可靠的資信保證,才能取信于人。同時,第三方物流企業只有具備一定規模,才有可能提供全方位的服務,才能實現低成本擴張,實現規模效益。目前,許多第三方物流企業都是計劃經濟時期商業、物資、糧食等部門儲運企業轉型而來,都有特定的服務領域,彼此間競爭不大。若要適應入世后激烈競爭需要,必須打破業務范圍、行業、地域、所有制等方面限制,樹立全國一盤棋的思想,整合物流企業,鼓勵強強聯合,組建跨區域的大型集團,而且只有兼并聯合,才能合理配置資源和健全經營網絡,才有可能延伸觸角至海外,參與國際市場競爭。
2.4以物流人才的培養帶動物流的巨大發展,實施人才戰略。
現代企業的競爭歸根到底是人才的競爭。我們與物流發達國家的差距,不僅僅是裝備、技術、資金上的差距,更重要的是觀念和知識上的差距。只有物流從業人員素質不斷提高,不斷學習與應用先進技術、方法,才能構建適合我國國情的第三方物流業。
2.5加大政府和行業協會的推動和調控作用。
為第三方物流企業發展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一是盡快建立健全相應的政策法規體系,特別是優惠政策的制定和實施,使第三方物流的發展有據可依;二是盡快建立規范的行業標準,實施行業自律,規范市場行為,使物流業務運作有規可循;三是發揮組織、協調、規劃職能,統一規劃,合理布局,建立多功能、高層次、集散功能強、輻射范圍廣的現代物流中心,克服條塊分割的弊端,避免重復建設和資源浪費現象,促進第三方物流健康、有序發展。
總之,第三方物流從概念的引進到產業化幾乎是瞬間完成,在物流是企業“第三方利潤源泉”的吸引下,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重視物流并投身于物流產業去。經過近幾年來,我國第三方物流雖然在理論和實踐中獲得了長足的進步,但于當前面臨的競爭對手和先天不良的內部因素制約,第三方物流的發展可謂任重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