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物视频网站,精品国产第一国产综合精品,国产乱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欧美人与zoxxxx视频

免費咨詢電話:400 180 8892

您的購物車還沒有商品,再去逛逛吧~

提示

已將 1 件商品添加到購物車

去購物車結算>>  繼續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是: 首頁 > 免費論文 > 內部審計注冊會計師論文 > 基于就業能力的新生代農民工培訓的對策研究 ——以保定市為例

基于就業能力的新生代農民工培訓的對策研究 ——以保定市為例

摘 要:新生代農民工是我國現代產業工人的主體和現代化建設的重要力量,通過培訓有效提升新生代農民工的生存與發展能力,是加快我國新型城鎮化建設、促進城市社會和諧發展、提升產業競爭力的迫切要求。本文對保定市新生代農民工的培訓情況進行了實地調查,在此基礎上分析了保定市新生代農民工培訓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相關對策建議。

關鍵詞:就業能力;新生代農民工;培訓;對策


本文是保定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研究項目“保定市基于就業能力的新生代農民工培訓實證研究”(201201148)的研究成果。



  2010 年國務院發布的中央一號文件中,首次使用了“新生代農民工”的提法,并明確提出要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著力解決新生代農民工問題,讓新生代農民工市民化。新生代農民工是指80年代及以后出生、年齡16歲以上、在異地以非農就業為主的農業戶籍人口[1]。他們具有較高文化程度和較高物質和精神追求,基本融入和認同現代城市生活,是我國現代產業工人的主體和現代化建設的重要力量。因此,通過培訓來有效提升新生代農民工的生存與發展能力,使他們更好地接受城市生活,是加快我國新型城鎮化建設、促進城市社會和諧發展、提升產業競爭力的迫切要求。課題組于2012年6~8月以保定市區及周邊郊縣的年輕農民打工者為調查對象,發放了300份問卷,對其職業技能培訓需求狀況進行了調查,收回有效問卷288份。同時走訪了保定市區及周邊郊縣的管理機構、用工單位、培訓機構等單位,對農民工職業技能培訓供給狀況進行了調查分析。
  一、保定市新生代農民工職業培訓的現狀
  1.新生代農民工參加的培訓項目及次數
  在所做的調查中,只有109人參加過培訓,僅占總調研樣本的37.85%。這109人曾培訓過的項目次數如表1所示。
表1:參與過培訓的人員次數
培訓項目
回答人次數
所占百分比%
培訓項目
回答人次數
所占百分比%
與計算機相
關的操作培訓
35
22.15
物業管理
4
2.53
農藝
17
10.77
家政服務
1
0.63
插花
1
0.63
會計
8
5.06
茶藝
0
0
餐飲
7
4.43
客房服務
0
0
電器維修
19
12.03
服裝設計
0
0
建筑
17
10.77
攝影
2
1.27
機械維修
17
10.76
工藝美術
1
0.63
電氣焊
11
6.96
倉儲管理
4
2.53
其他
14
8.86
  
  在該問題中的回答中,參加過的培訓項目超過10%的有:與計算機相關的操作培訓、農藝、建筑、電器維修、機械維修。這說明新生代農民工開始注重科技在農業發展中的重要作用,開始主動學習計算機,以適應社會的發展;對農藝培訓的增長說明,新生代農民工較為重視農業的發展,希望通過培訓來獲得糧食或其他農作物增產、增收的技術;而對于“建筑、機械”是吸納新生代農民工較多的行業,“電器維修”是技術性較強的行業,這也說明新生代農民工希望通過這些培訓一方面提升自身的素質,另一方面可以獲得更多的就業機會。
  對于會計、電氣焊和其他行業分別有5.06%、6.96%、8.86%的人接受過相關的培訓,會計和電氣焊培訓的次數較多,說明新生代農民工希望提升培訓的水平。在其他行業的培訓中,被調研者主要接受過駕駛技術、手機維修、塑料包裝等技能培訓,說明新生代農民工為了獲得更多的就業機會已經開始關注更多的行業領域。
  而對于插花、攝影、工藝美術、倉儲、物業、家政的培訓者未達到調研樣本的5%,茶藝、客房服務、服裝設計甚至為0,說明新生代農民工的思想還沒有提高到一定的高度,沒有意識到當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時,服務行業已經逐漸成為人們生活中必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應該進一步加大宣傳的力度,提升新生代農民工的思想意識。
  2.新生代農民工實際參加培訓的機構、形式及途徑
  (1)在新生代農民工曾經接受過的職業技能專門培訓機構中,市縣勞動部門舉辦的培訓僅為24次;專門培訓機構舉辦的培訓所占比重最大,為72次;工作單位培訓14次,其他9次。這說明政府對新生代農民工職業培訓缺乏監管,應加大對新生代農民工培訓的投資力度。同時工作單位對新生代農民工培訓的力度也較弱,應提高工作單位對新生代農民工培訓的意識,新生代農民工職業技能提高,工作效率提升,有助于促進企業的發展,這是一個良性循環的發展過程。
  (2)在109名接受過培訓的新生代農民工中,2009年,所接受的培訓次數為138次,2010年為167次,2011年為176次,2012年上半年為189次。從數據上看,培訓次數在逐年增加,表明新生代農民工接受培訓的意識在逐年加強。但是也有問題存在,就是三年半期間,新生代農民工所接受的培訓免費的僅有188次,占總培訓次數的38.31%,因此,應進一步增加各級政府部門的財政支持力度,增加對于新生代農民工的免費培訓機會。
  (3)新生代農民工參加培訓的形式主要以課堂講授和實踐操作為主,分別占調查樣本的47.52%和51.06%。
  (4)新生代農民工主要通過“朋友或老鄉介紹”的途徑了解培訓活動,占到66.41%,而報紙、網絡和其他形式所占的比重僅為33.59%,其他形式主要是通過電視、單位組織、縣市勞動部門通知等方式獲得。
  3.未參加培訓的原因
  在有效的288份問卷中,有179人沒有參加過任何形式的培訓,究其原因主要如表2。
  表2:新生代農民工未參加培訓的原因
未參加培訓的原因
人數
百分比%
沒興趣
20
11.17
課程不實用
39
21.79
費用太高
85
47.49
時間、地點不便
18
10.06
其他原因
17
9.50
總計
179
100
  對于“其他原因”,大多數被調研者認為:沒有機會,沒有組織,甚至根本就不知道還可以進行培訓,或者沒有意識。這說明一方面,大多數新生代農民工科技意識和市場競爭意識仍然不強;另一方面,組織培訓的機構宣傳仍然不到位。
  二、保定市新生代農民工職業培訓存在的問題分析
  1.新生代農民工自身所面臨的障礙
  新生代農民工自身條件是阻礙其順利參加培訓的重要因素之一。一是新生代農民工群體培訓意識不濃厚,對于培訓的重視程度遠遠不夠,業余時間更多的是選擇消遣娛樂,不是為自己充電。二是收入偏低,經濟沒有保障。現在市面上的培訓機構主要還是以盈利為目的,所以培訓費用較高,很多渴望得到知識和技能的新生代農民工工只能望而卻步。在被調查的所有人中,認為費用高無力參加培訓的占15.94%;在對參加培訓的新生代農民工中,認為培訓費用太高的占47.49%。
  2.政府對培訓的管理不到位
  政府對新生代農民工培訓工作重視不足,沒有建立起有效的新生代農民工培訓激勵機制,不能充分激發起新生代農民工參與培訓、企業組織舉辦培訓的熱情。有20%的新生代農民工不知道政府有新生代農民工技能培訓工作。另外,我國戶籍制度的影響,即使外來的新生代農民工有培訓需求,也難以平等享受當地的培訓服務。不健全的培訓機制影響了新生代農民工培訓的實施和效果。此外,政府培訓經費投入不足也是影響新生代農民工培訓的因素。
  3.用工企業對培訓重視不夠
  加強職工培訓和繼續教育,是企業造就人才的重要途徑。然而,現實中很多企業尤其是中小型企業把新生代年農民工視為廉價勞動力,沒有意識到新生代農民工也是企業發展的重要人力資源。一些企業雖然對新生代農民工進行了培訓,但把重點放在簡單的崗位操作技能方面,很少涉及職業素質提升的培訓,新生代農民工自身的綜合能力和職業素質沒有得到明顯提高。這些都阻礙了新生代農民工在城市實現其職業夢想,影響其未來發展。
  4.專門培訓機構的培訓實效性不強
  首先,培訓機構對新生代農民工的培訓內容缺乏針對性。由于培訓機構主要是以盈利為主的,因此多數的培訓機構只注重收益,不注重人力資本市場對新生代農民工的需求,培訓內容遠遠落后于市場需求,造成培訓內容與就業脫節。調查顯示,對培訓內容的實用程度認為一般的占37.01%,不滿意和非常不滿意的有占56.69%。其次,培訓機構的培訓方式缺乏靈活性。大多培訓機構只注重理論學習而輕視實踐學習,動手操作、現場指導和觀摩少。這種培訓直接影響了勞動者素質的提高和新生代農民工就業成效。
  三、基于就業能力的保定市新生代農民工培訓對策建議
  1.加強教育,提高新生代農民工培訓的行動力
  基于新生代農民工自身存在的惰性意識,要加強對新生代農民工的職業素質教育,促使其轉變觀念,從而增強新生代農民工自身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要讓新生代農民工正確認識自己,了解自己的培訓需求,確立明確的培訓目標。此外,可以利用廣播、電視、報刊、網絡等各種媒體,大力宣傳加強新生代農民工教育培訓在促進產業結構升級、轉移農村剩余勞動力、加快城鎮化步伐以及構建和諧社會中的地位和作用,為新生代農民工的教育培訓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
  2.強化政府管理職能
  政府相關部門必須高度重視新生代農民工的職業教育培訓工作,明確其在新生代農民工培訓政策法規、制度建設、管理及投資機制以及就業機制等方面的職責。首先,政府應逐步建立和完善新生代農民工的教育培訓的相關法規政策,為新生代農民教育培訓營造良好的制度環境。政府應組織人員、學校、企業和培訓機構,根據新生代農民工的背景特征,比如年齡、收入水平、打工時間、培訓動機等,制定個性化的培訓政策。其次,政府要加大對新生代農民工教育培訓的投入,完善多種形式的培訓補貼和激勵政策,調動新生代農民工工參加培訓的積極性,給予培訓機構在辦學經費、設備、師資等方面補助,給予企業減免稅收等優惠政策,從而調動培訓機構和企業單位的積極性。再次,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網絡的廣泛覆蓋,政府可以推廣各級電大的遠程教育和手機移動學習(包括手機短信、手機報、多媒體軟件等)的新方式,這些方式可以有效地緩解工學矛盾,使新生代農民工在適合的時間和地點進行自主學習。
  3.提高用工企業培訓的積極性
  企業是新生代農民工就業的主要場所,因此,要充分發揮企業的主陣地作用,加強新生代農民工的職業培訓。企業要轉變觀念,從戰略高度來認識新生代農民工職業培訓。因此,企業要強化培訓責任,把新生代農民工納入職工教育培訓計劃,把培訓重點放在崗前培訓、在崗技能提升培訓和轉崗培訓上,確保新生代農民工享受和其他在崗職工同等的培訓待遇。在具體實施上,可以與各種教育培訓機構開展合作,如和當地的培訓機構、高校等合作,以實現雙方共贏,降低培訓費用,提高培訓質量。
  4.增強各類培訓機構培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各類專業培訓機構、大中專院校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針對新生代農民工的就業和培訓需求,有針對性的對新生代農民工進行培訓。比如,在調查中,與計算機相關的操作培訓、機械維修、餐飲、電氣焊、電器維修、建筑等主要是新生代農民工想學習的,培訓機構應根據調查結果進行相關課程設置,來滿足新生代農民工的培訓需求。同時,培訓機構、大中專院校還要與企業加強溝通和合作,增強培訓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從而有效提升新生代農民工的職業素質和技能。

服務熱線

400 180 8892

微信客服

<th id="q6zaz"></th>
    1. <del id="q6zaz"></del>

    2. <th id="q6zaz"></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