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本文分析了成本會計教學當中學生的弱點和教師教學的難點,針對個人的教學經驗提出了相應的建議。
【關鍵詞】 成本會計 難點 建議
【Abstract】This text analyses the weakness of students and the difficulty of teachers at the course of cost accounting teaching , the author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according to personal teaching experience.
【Keywords】cost accounting difficulty suggestion
一、“成本會計”課程教學中的問題分析
利息會計課程的難度相對較大,會計專科層次的課程設計中。認為在授課當中,如果確實能注意上述一些問題,那么這門課的教學效果定會有所提高。
每次上這門課的時候,利息會計學》會計專業的一門主干課。發現許多學生對這門課帶有一種 “ 畏懼 ” 感,擔心學不好這門課。確,利息會計作為一門會計專業課,必需掌握《基礎會計》和《財務會計》相關知識,解企業的生產工藝過程和基本生產耗費,并采用一系列科學的方法對產品的利息進行預測、計算、分析,最終為有關決策者提供信息。具有綜合性、系統性、計算量大且抽象的特點。
認為學生 “ 畏懼 ” 利息會計》課程的原因不外乎以下幾個方面: 教學實踐中。
遇到相關的會計處理不知從何下手。如對間接費用和期間費用區分不清;對材料成本差異的形成和結轉似懂非懂等。 ㈠基礎知識掌握不牢固。局部學生的基礎會計》和《財務會計》知識掌握不牢固。
因為一般的專科學校財經類專業不開設生產工藝類課程,㈡不了解產品的生產工藝過程和生產當中的要素消耗。對大多數專科學生來說這是一個難題。所以,學生不可能全面了解企業生產的過程,各生產階段的要素消耗自然不清楚。
本錢的構成要素具有層次性的特點。計算產品利息時,㈢學生缺乏 “ 系統 ” 觀念。產品本錢的計算是一個 “ 系統 ” 問題。歸集和分配生產費用、計算產品的利息項目是關鍵,要正確計算利息項目要求會計人員必需具備全局的系統的觀念。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往往以學習財務會計的思維學習利息會計,弄不清各部分之間的關系,因而感覺所學知識很凌亂。
盡管利息會計當中沒有高等數學知識,㈣計算能力相對較弱。會計專業的學生數學基礎相對差一些。但是也存在一些較抽象的數學計算,許多學生難于應付。
利息會計的教材還沒有一個統一的體系,㈤教材內容的差別。目前。內容和體系的編排上也是差異很大,這給教和學都帶來一些不便。比方在本錢的預測、輔助生產費用分配方法的編排順序(主要是一次交互分配法和順序分配法)本錢的分析方法和內容等方面都存在很大不同。
二、提高 “ 利息會計 ” 課程教學效果的建議
教學當中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針對以上問題。
第一節課不去直接講成本會計的概念和內容,㈠消除 “ 畏懼 ” 心理 為了克服學生的畏懼 ” 心理。而是通過身邊的幾個問題進行啟發式的提問,由學生來回答并展開課堂討論分析。第一,使用的桌子和椅子是如何制造進去的這里我有意沒有限定生產場所)生產當中都有哪些消耗?這時學生的回答是五花八門的有些學生是看著桌子找答案;有些學生從車間的情況回答問題;有些學生則聯想到推銷、生產、銷售過程中的消耗;還有些學生則聯想到買樹、伐木、推銷、生產、銷售過程的消耗來回答問題。針對這個狀況,把其中的一些意見歸類寫到黑板上,讓其他學生進行分析,接下來我給他一個參考答案。最后,強調指出利息會計要做的就是算出桌子在生產過程中的耗費,這就是利息會計的第一部分內容。通過這個簡單的討論,把成本會計這么一個抽象的概念具體到學生身邊的東西。其次,利息會計并不是就成本算成本,最終目的為企業提高經濟效益服務的這樣又提出利息會計第二個問題: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下,企業提高效益的途徑有哪些?此時學生提出許多降低成本的方法和增加收入的途徑,這樣利息會計的第二部分內容-利息控制 ” 自然就引出了通過這個環節,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又打消了學生的畏懼 ” 情緒。
講解制造利息法時,㈡樹立 “ 系統 ” 觀念 為了給學生建立一個 “ 系統 ” 概念。仍然以桌子為例,桌子可以被看成一個整體,由桌面、桌腿、桌斗等部件組成,只要這幾個部件做好了組裝起來便成為桌子。同樣道理,產品利息也是由幾個項目組成的只要產品利息項目算出來,當期的產品生產消耗便能找到沒有在產品的情況下就等于算出了本錢,并據此初步引出制造利息法的一般思路。
認為以下幾個方面應引起注意: ㈢突出 “ 利息會計 ” 課程的特點 計算是利息會計的一大特點。
所有費用分配的基本思路是一樣的不同之處僅在于費用的分配規范,1 費用要素的分配 從理論上講。這一點在講費用要素的分配時必須講清楚。如材料費用分配的規范可用定額資料消耗或重量,人工費的分配規范可用實際(定額)工時等。有關公式的描述最好采用文字方式,這樣便于學生的理解。如分配費用的公式可概括為:
費用分配率 =
某受益者應得分配對象數額 = 該受益者的分配規范 × 費用分配率
順序分配法和一次交互分配法先講哪一個呢?從目前的教材編排來看尚無統一規范。為了有助于學生的理解我認為應先講一次交互分配法,2 關于輔助生產費用分配方法的布置 輔助生產費用分配方法的安排上。后講順序分配法。因為有了一次交互分配法的交互分配結果,排列輔助生產部門的順序時就容易多了否則還要專門計算一次輔助生產部門的消耗,加大了計算量。盡管這樣做沒有考慮分配結果準確性的逐漸增加。
盡可能提高費用分配的準確性 費用的分配盡管帶有一定的人為因素,3 適當保管小數。不可能做到百分之百符合實際情況,但也應力求準確,尤其在分配率的處置上應保留小數點后 4 6 位,否則,利用分配率計算的結果和差額法計算的結果差異很大,從而使有關費用分配不準確。有的教科書對這一點不太在意,同一個例題中分配率的小數點保管位數不盡相同,覺得這是不可取的
采用不同的方法講解。產品利息計算方法當中,4 掌握利息計算方法的難點和關鍵點 針對不同的教學對象。品種法是基本的方法,熟練掌握品種法對于學習分步法和分批法均有幫助,因為品種法的順序體現了其他兩種方法的順序,利用分步法和分批法計算產品利息離不開品種法,因此要求學生對品種法必須熟練掌握。
對品種法除了一般的講解外, ⑴教學中。最主要的還是通過例題介紹其計算步驟和方法,這一部分并不抽象,主要是太繁瑣,通過做題使學生掌握步驟和方法是關鍵。為此,一般講兩個例題,一個是教材上的例題,這個例題不難,有助于學生了解品種法的過程,但是不宜于對學生進行啟發式教學。第二個是自編例題,講解這個例題的時候可以讓學生先分析其思路,進而完成其全部計算過程。通過這兩個例題的課堂講解,學生基本上可以掌握品種法。
即逐步結轉分步法和平行結轉分步法。 ⑵ 分步法有兩種費用結轉方法。
還原的基本方法是從最后一個步驟起,逐步結轉分步法的難點在于成本的還原。把各方法所耗上一步驟半成品的綜合本錢,按上一步驟產出的半成品利息結構進行分解,如此自后向前逐步分解還原,直到第一個加工步驟為止,然后再將各加工步驟相同成本項目的金額加以匯總,從而求得按原始成本項目反映的產成品利息資料。具體計算當中有兩種方法,為了方便學生的理解,認為應先講第一個方法,再從第一個方法中推出第二個方法,兩種方法分別是
① 倒推法
上方法半成品利息項目構成 =
半成品利息還原為某成本項目金額 = 本方法產品所耗上步驟半成品成本合計 × 上方法半成品利息項目構成
② 比重法
某步驟成本還原分配率 =
半成品利息還原為某成本項目金額 = 本月上方法所產半成品利息中該成本項目金額
某步驟成本還原分配率
兩種方法計算公式所包含的內容完全一致,由以上可以看出。形式上的區別僅在于分式的分子和后面的成數項換了一個位置,前者在理解上更簡單一些。目前,許多教科書是直接給出第二個方法,雖然這樣做起來簡單,但不易理解。
這個必需通過圖示說明,平行結轉分步法的難點在于:一是結轉過程的籠統性。一般的教科書均有相關圖示,盡管各種表示不完全一樣,但基本道理是相同的二是采用約當產量法計算各生產方法費用計入產成品本錢的份額,廣義在產品的理解和某步驟應計入產成品成本的份額計算。廣義在產品從定義上理解,只要產品生產最后的加工方法沒有完工均按在產品處置,實際計算中采用如下公式更簡單一些;
某步驟廣義在產品約當產量 = 后續各步驟期末在產品數量
+ 該步驟月末狹義在產品約當產量
計算某步驟應計入產成品成本的份額時,另外。若最終產品耗用某步驟的半成品數量不是一個,則轉入產成品的份額就必須考慮這個耗用量的問題。這里必需加上一個簡單的例子來說明。如一輛自行車有兩個輪子、若干根輻條、若干顆珠子等等。用公式可表示為:
產成品耗用某步驟的半成品數量 = 產成品數量 × 單位產成品耗用該步驟半成品數量
5 關于利息報表的分析方法
連環替代法是一個基本方法, ⑴ 在利息報表的分析當中。這個方法應該強調的影響總指標的各種因素的排序,排序的時候應該先數量指標后質量指標、先內含指標后外延指標、先實物指標后價值指標,同性質指標看相關性。替代方法雖然簡單,但必需讓學生明白替代順序,具體做法是按指標的排序結果由前至后逐個指標由基期到演講期改變,改變某一個指標時,該指標前面的指標固定在演講期,而該指標后面的指標固定在基期,某一指標改變前后的總指標的差即為該指標對總指標的影響。
無論是計劃降低指標還是實際降低指標, ⑵ 在可比產品利息降低分析中。其對比基準是相同的即以上期實際指標為基準,所不同的只是計算總成本時采用的產量不同而已,前者采用計劃產量后者采用實際產量,這一點必須讓學生清楚,否則容易引起混亂。
純產量變化不引起成本降低率的變化, ⑶因素分析中。對學生來說也不好理解。這里的一個核心問題是產量變而結構不變,對降低率的影響是降低率公式的分子與分母同比例變化,因此結果不變。這樣講學生似乎表面上理解了其實課后問學生,大多都似懂非懂,對這個問題我處置方法是給他講一個小例題,這樣學生看了一目了然。
專科生的基礎相對差一些,㈣選取合適教材 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選擇一本合適的教材也至關重要。所選教材不宜太難,并且盡可能大眾化,以便于選擇參考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