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溫家寶指出,我國金融領域還存在一些突出問題和潛在風險。金融機構經營方式總體粗放,公司治理和風險管理仍存在不少問題,農村金融和中小金融機構發展相對滯后,金融監管能力有待提升,信貸政策與產業政策結合得還不夠緊密,對實體經濟的支持還不夠及時有力。
溫家寶強調,要堅持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本質要求,牢牢把握發展實體經濟這一堅實基礎,從多方面采取措施,確保資金投向實體經濟,有效解決實體經濟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堅決抑制社會資本脫實向虛、以錢炒錢,防止虛擬經濟過度自我循環和膨脹,防止出現產業空心化現象。
溫家寶要求,堅持市場配置金融資源的改革導向,進一步明確政府作用的領域和邊界,做到該放的堅決放開、該管的切實管好,激發各類金融市場主體的活力。堅持創新與監管相協調的發展理念,支持金融組織創新、產品和服務模式創新,同時要防止以規避監管為目的和脫離經濟發展需要的“創新”。
解讀溫家寶總理防止虛擬經濟過度膨脹的金融思想,首先要清楚什么是虛擬經濟。虛擬經濟的概念在國際上是從20世紀五六十年代開始逐漸被提出來的,我國研究虛擬經濟是從馬克思虛擬資本的概念開始的。我國自從改革開放開始,逐步開始資本積累,放開資本市場,研究資本與虛擬經濟的進程。目前我國的虛擬經濟,實際上還處于起步階段,探索階段。
張雪奎(歡迎定制張雪奎教授投資融資課程13602758072)教授認為防止虛擬經濟過度膨脹,首先要了解虛擬資本,分析虛擬資本。張雪奎教授認為虛擬資本主要分為三大類:
第一類叫信用資本。這個在金融界就比較熟悉了,就是因為你有信用,我借給你,你到時候保證還給我。人們把錢存進銀行,是因為銀行有信用。人們愿意投資一個企業,是因為這個企業有信用。所以信用是一種虛擬的無形資本,是靠著它吸收人們實際的資本。
第二種叫知識資本,包括技術、秘密、專利、品牌、標準等。擁有這種知識的人,人們愿意投資給他,就是希望他能夠把知識變成產品,變成產業,能夠賺到錢,賺到錢以后可以分錢。風險投資就是這么一個概念。風險投資使風險投資家把人們的錢集中起來,然后投資給有創新成果的人,如果失敗了,大家一拍兩散,如果成功了,對不起,分享盈利。知識資本體現在風險投資里,這是很明顯的。風險投資我們一般講成三敗七,為什么人們還愿意投呢?是由于成功項目的高收益不但可以給那些失敗項目補償,還能給人們帶來比較高的收益。風險投資比較熱的時候,有知識的人叫知本家,資本家和知本家的結合才有風險投資。
第三種叫社會資本,社會資本是人們在社會交往中所形成的一種互相的信賴和合作。
虛擬資本為什么是虛擬的呢?第一,它是無形的,信用、知識、關系都是無形的,你買張股票多少錢,并不代表它的價值,這股票可能漲到一兩倍甚至幾倍,可能跌到好幾倍,所以人們開玩笑把股票叫紙面上的錢,因為不變現的時候它沒有固定價值,同樣的,知識、信用、關系,它們不能變成實際的錢的時候也是沒有固定的價值。
虛擬資本的載體,就是一種所有權證。因為你投了資,人家承認把你的錢的使用權拿走了,所有權證就證實了你擁有這個資本,這就是它的載體。這個載體你可以自己保管,也可以拿到市場上去交換,這樣的資本交換過程,就介入了虛擬經濟的概念。最簡單明了的就是股票發行,一個企業上市后,1億的股本,股價20元,從賬面上看這個企業的金融市場的價值就是20億,但是這個企業的凈資產或許只有2億,這比凈資產多余出來的18億,就是虛擬資本的形態,是以所有權證存在的形態。
什么是虛擬經濟呢?虛擬經濟是虛擬資本以金融平臺為依托所進行的各種活動。按照張雪奎教授的話來說,就是直接以錢生錢的活動,在學術上說,是用你的所有權證去交易的活動。馬克思在《資本論》里講的經濟活動模式是實體經濟的活動模式,它首先是通過交換,把貨幣、資本變成了勞動力,雇人,購買原材料、設備、廠房,這是一個交換的過程,然后通過生產過程把這些生產要素結合起來,變成產品,產品通過流通變成商品,商品通過交換再回到貨幣的形式,這個資本的循環過程里就產生了利潤。這是馬克思傳統的實體經濟的觀念。
虛擬經濟的運行模式就是直接用錢來生錢。比如說在股市里(金融平臺),你拿錢去買股票(所有權證),就是把你的實際資本變成虛擬資本,然后你把股票賣出去又倒回錢來,是用虛擬資本變成實體的錢。所以我們說它是不通過實體經濟的循環、交換,是一種虛擬的循環運動,以交換、再交換這種循環運動來達到盈利的目的。實體經濟和虛擬經濟是兩種不同的經濟活動模式,但是是一種聯系密切的經濟活動模式,沒有實體經濟的支撐,虛擬經濟是不可能存在的。虛擬經濟和實體經濟形成了兩個互相有關系的系統,主要特點主要有五個:
第一個特點是虛擬經濟的復雜性。虛擬經濟的復雜性主要表現在,虛擬經濟市場形成之后,各種虛擬體的相互作用會推動這個系統在總體上向某個方向發展,這就是常說的經濟周期活動趨勢。
如果這種趨勢是向上的話,就是經濟周期上升的階段,如果這個趨勢大家都不看好的話,就是經濟周期下降的階段,這就是為什么經濟有周期,有上升有下降的原因,主要取決于它的自組織作用。比如說股票炒作,炒股實際也有這個問題,假如你買了一個股票,20塊買的,漲到25塊你挺高興,明天一看,跌到23塊了,你心里打鼓了,這股票我是賣還是不賣?這時候你問張三,張三說,大熊市你不怕,還會漲到哪里去,這才是調整的開始,趕快賣吧!你又問李四,李四說這可是房地產股票,緊控政策不改變是沒有前途的。你再問別人,如果多數人都說趕快賣,你就賣掉了。你的決策是賣掉,那么看空的陣營里又增加了一個人,如果這樣滾下去,看空的陣營越來越大,整個股票市場就會往下跌,就會形成一種大熊市的心理。這也是近兩年中國實體經濟很好,但是股市全球最差的原因。但是實體經濟很好,企業都在賺錢,股市的下跌就會使得市盈率越來越低,甚至形成股市這個虛擬經濟體與實體經濟倒掛的情況。倒掛的主要表現就是:股價低于凈資產,存銀行利息低于買股票,一級市場價格高于二級市場(跌破發行價)等等情況。
我們在倒過來說,如果你問張三,張三說我昨天就買了,我24.5元塊買的,比你的還高0.5元,我都不怕你怕什么?你問李四,李四說,看來這個股票市場已經見底了,我馬上得買,跌破凈資產這種機會不是很多。你如果繼續買進,就增加了把股市看多的力量,這樣就形成另一種趨勢。股市的大牛市或許就要來了。所以說虛擬經濟是在相互影響中形成的,從宏觀上看起來是一種大的趨勢。當然微觀上每個人都是自主決策的,還有環境對人們決策的影響也是很重要的。為什么老說中國是政策市呢?哪個領導講話了,或者哪個政策一推出,對股市都會有影響。坦率地說,任何國家都不可能避免政策市,都不可能避免一種利空或者利好的消息,只不過我們國家可能更傾向于這點就是了。這也是很大一部分人把中國股市看作是政策市的原因。
但是我們必須明白一點,環境的影響是通過改變人們的行為來產生作用的,如果不能改變人們的行為,政策就起不到它應有的作用。大家看,2006—2007年股市熱的時候,盡管國家多次加息,多次調整銀行的準備金率,甚至提高印花稅,但是大家還是在看漲。房市也是這樣,2009年以來國家推出了多少調控房市的政策,但是它還是漲到了去年中期才開始小幅回調。為什么?因為最初政策推出沒有改變人們的心理預期,所以政策就起不到立竿見影的作用,就是說政府推出的政策一定要改變人們的心理預期才能有成效。
虛擬經濟的第二個特點叫健穩性,之所以能夠維持穩定,是因為它和外界有資金和信息的交換。這個道理很清楚,大家看股市就知道,股市如果沒有買,沒有賣,那就死了,對不對?它必須不斷跟外界有資金的交流,有信息的交流,信息也影響人們的決策。這是它的健穩性。正因為這樣的健穩性,所以它本身是不穩定的,往往一個因素就會促發股市比較激烈的上升,或者激烈的下降。但是這種激烈的上升,或者激烈的下降都是建立在實體經濟上的升降,偏離實體經濟過遠的結果將會形成矯枉過正。2005年998點就是偏離實體經濟過遠,2007年的大牛市就是矯枉過正的結果。目前股市再次偏離實體經濟過遠,一旦矯枉過正,或許又會產生2007年的大牛市。政策也是如此,國家一次次糾正虛擬經濟中的錯誤,市場的滯后性會讓政策出臺一次次更激進,比如2007年的利率不斷上漲和2008——2009年的不斷下調。這種政策的矯枉過正,其實和市場的矯枉過正是一樣的。
第三個特點是風險性,或者叫高風險性,為什么有高風險,因為虛擬經濟具有不確定性。客觀世界本身就存在著不確定性,人們對客觀世界的認識也不可能把握得很全面,這兩個原因造成了不確定性。我把它造成的風險分成兩類,一類叫主觀風險,一類叫客觀風險。客觀風險任何人都沒有辦法估計,就像混沌理論講的,在一個確定性的系統里,也存在著隨機的因素。另一類就是主觀風險,是人們對客觀認識的不同產生的。還以股市為例,大家知道,股票的理性價格是什么?是它未來的收益折現到今天的價值。我們理論上承認有這個理性價格,實際上它是不可能算出來的,因為未來的收益是不確定的,你不能決定這個企業未來幾年有什么樣的收益,只能估計一個趨勢。有一個案例說的是城都一家企業,由于企業效益比較好,三家私募基金想進入這家企業,最終三家私募以12倍的市盈率談下來30%的股權,第二天簽約的時候,發現被另外一家私募大鱷以15倍的市盈率搶走。
往年風險投資的投資價格平均為五六倍市盈率,目前在創業板概念的拉動下漲到了20多倍,個別項目投資市盈率甚至高達50倍以上。但即便這么高的市盈率,仍有許多創投基金爭搶。創投的瘋狂也抬高了企業的心理預期,提高了入股的要價。最離譜的就是海普瑞(002399)的爭搶,67倍的市盈率,148元的高發行價,還被基金大鱷們看作“從來沒有看到過這么好的企業”價格太低了(參考張雪奎教授:海普瑞148元的高發行價是一場陰謀),對可能發生的風險視而不見。
還有,折現率、利率也不確定。國家去年到今年調了多少次利率,所以它是不確定的,理論上是有這么個值,但實際上不同的人對這個值的估計會不一樣。有的人覺得現在股票的價格超過它的理性價值了,說我要拋。有的人覺得沒有達到它的理性價值,還可能要漲,說我要買進,這樣才有買有賣。因為人們對風險認識是不一樣的,而人們往往高估自己承擔風險的能力,所以就更增大了這個風險。
什么叫高估承擔能力?就是說他覺得他有把握,這點風險他能對付,實際上他沒有從最壞的角度來想。所以我們看到有的人炒股把房子抵押了,把車抵押了,把父母的存款本也拿來了,這就非常危險,甚至借錢炒股。投資理財專家張雪奎(歡迎定制張雪奎教授投資理財課程13602758072)教授曾經說過,炒股千萬不要借錢,也不要拿你的現有財產去抵押。當然更不能挪用公款了,有的人就是鋌而走險挪用公款,他覺得我有把握賺回來,實際上挪用公款到最后還不是有跳樓的。借錢炒股,最后要造成很大的負擔,這些情況都是對風險估計不夠造成的。
第四個特點是它的寄生性,它是從實體經濟中產生,又依托于實體經濟。離開了實體的生產系統,怎么以錢生錢?沒有企業,沒有生產活動,錢不是虛的嗎?所以我一再強調一定要提高上市公司的質量,提高上市公司價值,這樣虛擬經濟才能夠真正健康發展。虛擬經濟對實體經濟也有它的反作用,如果我們把實體經濟作為經濟中的硬件,那么虛擬經濟就是經濟中的軟件,這兩者互為依存。所以實體經濟中產生的積壓、市場蕭條等都會傳遞到虛擬經濟系統里頭去,造成虛擬經濟的問題;反過來,虛擬經濟中產生的金融資產的大落、銀行的虧損、銀行壞賬的增加等也會傳到實體經濟系統。
第五個特點,從虛擬經濟的發展來看,它總是具有周期性的。由于股市是虛擬經濟,所以泡沫的膨脹和破滅就造成了它的波動,但從長遠來看,它總是波浪式前進,螺旋式上升的,所以說你們不要慌。我說了,1987年黑色星期一的時候,道瓊斯指數還不到3000點,才2000多點,當時認為是世界末日了,但是曾幾何時,道瓊斯指數已經超過萬點了,所以從長遠來看,它總是螺旋式地上升,波浪式地前進。中國的股市更是如此,在2005年998點的時候,許多人認為中國股市要崩潰,在6000點的時候認為很快要趕上美國股市20000點以上,最近隨著大盤不斷破位下行,券商對明年大盤點位的預測也越來越悲觀,近期發布策略報告的德邦證券、中信建投以及中金公司紛紛將明年大盤指數看低至1800點附近。而1800點還并非是近日券商最悲觀的預測。中金公司12月19日發表了業界至今為止最悲觀的預測,認為2012年將是比2009年更為復雜的一年,預計明年最高點位在2800點左右,最低點在1680左右。如果股市真的跌到1680點,那么中國股市包括深發展在內的大部分銀行股、地產股將跌破凈資產,又將引來大量國際資本大鱷美食中國企業三十年發展的盛宴。
說到底,虛擬經濟的這幾個特點和人有很大的關系,受人、甚至受心理因素的影響比較大,這就是投資理財專家張雪奎(歡迎定制張雪奎教授中小企業融資課程13602758072)教授常說的社會復雜性,社會復雜性是因為這是一個由人參加的系統。人是很復雜很能動的。要想規避風險,首先要知道風險是怎么回事,就是預期收益和實際收益的差別,別整天預期得很美,但實際上不一定這樣。第二,就是要了解自己的風險承擔能力,千萬不要去賭,賭的話,多賭必輸,這個是規律。第三,要量力而行,要用自己的錢,1/3去炒股是最保險的。
另外還有一點,不要隨大流。風險有時候產生,是有放大作用,有正反饋作用的。大家互相影響,這時候你一定要有獨立的判斷,不要隨大流。股市里有句名言嘛,當你痛哭流涕的時候,你要買進;當你興高采烈的時候,你要賣出。巴菲特也講過,人家貪利的時候他就謹慎,人家謹慎的時候他貪利。這就是要有自己獨立的思想分析。就是說在虛擬資本或者虛擬經濟中活動的人,應該具有極強的自控能力。
怎么樣才能夠防止虛擬經濟過度膨脹
溫家寶總理在第四次金融工作會議上對今后一個時期金融改革發展作出的部署,其實就是一劑良藥:
(一)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更多優質金融服務。特別要加快解決農村金融服務不足、小型微型企業融資難問題。
(二)深化金融機構改革。推進股權多元化,切實打破壟斷,放寬準入,鼓勵、引導和規范民間資本進入金融服務領域,參與銀行、證券、保險等金融機構改制和增資擴股。
(三)加強和改進金融監管,切實防范系統性金融風險。證券業要完善市場制度,強化行為監管,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
(四)防范化解地方政府性債務風險。當前我國政府債務總體安全、可控。要綜合施策、標本兼治,妥善處理存量債務,規范地方政府舉債融資機制,將地方政府債務收支分類納入預算管理,構建地方政府債務規模控制和風險預警機制。
(五)加強資本市場和保險市場建設,推動金融市場協調發展。促進股票期貨市場穩定健康發展,堅決清理整頓各類交易場所,建設規范統一的債券市場,積極培育保險市場。
(六)完善金融宏觀調控體系,加強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監管政策、產業政策的協調配合,有效促進經濟發展和金融穩定。進一步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
(七)擴大金融對外開放,提高資源配置能力和金融安全保障水平。支持香港鞏固和提升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加快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
(八)加強金融基礎建設,改善金融發展環境。
另外:溫家寶強調,做好新時期的金融工作,要堅持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本質要求,牢牢把握發展實體經濟這一堅實基礎,從多方面采取措施,確保資金投向實體經濟,有效解決實體經濟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堅決抑制社會資本脫實向虛、以錢炒錢,防止虛擬經濟過度自我循環和膨脹,防止出現產業空心化現象。堅持市場配置金融資源的改革導向,進一步明確政府作用的領域和邊界,做到該放的堅決放開,該管的切實管好,激發各類金融市場主體的活力。堅持創新與監管相協調的發展理念,支持金融組織創新、產品和服務模式創新,提高金融市場發展的深度和廣度,同時要防止以規避監管為目的和脫離經濟發展需要的“創新”。堅持把防范化解風險作為金融工作生命線,加強金融監管和調控能力建設,嚴厲打擊金融犯罪,加強金融機構網絡信息安全。堅持自主漸進安全共贏的開放方針,在確保國家經濟金融安全的基礎上提高金融對外開放水平。
完善股票發行分紅制度
溫家寶要求金融部門和金融機構認真貫徹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做好今年金融工作。一要實施好穩健的貨幣政策,進一步提高針對性、靈活性和前瞻性,保持社會融資規模合理增長。二要優化信貸結構,加強對國家重點在建續建項目和保障性住房建設,對符合產業政策的企業特別是小型微型企業,對企業技術改造的信貸支持。三要深化新股發行制度市場化改革,抓緊完善發行、退市和分紅制度,加強股市監管,促進一級市場和二級市場協調健康發展,提振股市信心。四要敏銳觀察和跟蹤分析國內外經濟形勢,做好應對預案,切實防范經濟金融風險。
防止虛擬經濟過度膨脹這就要求,國家和各地政府要牢牢把握發展實體經濟這一堅實基礎。從多方面采取措施,確保資金投向實體經濟,避免資本“脫實向虛”。按照投融資專家張雪奎(歡迎定制張雪奎教授企業并購課程13602758072)教授的理解,這就要各級政府和金融機構,強調金融服務實體經濟。2008年以來發生的國際金融危機負面效果仍在顯現的背景下發出的一個重要警示,就是一些國家金融發展脫離了實體經濟,導致社會資本“脫實向虛”,誘發了金融危機。
張雪奎教授認為防止虛擬經濟過度膨脹這既是我們從西方發達國家爆發金融危機中吸取的教訓,也是出于對自身經濟發展需要的考慮。當前國內經濟發展需要大量的資金支持,尤其是農村地區、中小企業的資金需求更為迫切,這更需要金融業把握好為實體經濟服務的原則。前一段發生的溫州、鄂爾多斯的中小企業主跑路和安陽地區的民間融資事件就是前車之鑒。
關鍵詞:財經 張雪奎 中國資本運作 資本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