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物视频网站,精品国产第一国产综合精品,国产乱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欧美人与zoxxxx视频

免費咨詢電話:400 180 8892

您的購物車還沒有商品,再去逛逛吧~

提示

已將 1 件商品添加到購物車

去購物車結算>>  繼續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是: 首頁 > 免費論文 > 學校高校財務管理論文 > 發揮財政職能 促進經濟發展

發揮財政職能 促進經濟發展

 湖北省鄖縣位于鄂西北山區,是一個集“老、少、窮”于一身的國家級貧困縣,是南水北調水源區,是一個農業大縣,走的是工業強縣之路。自省委、省政府把鄖縣確定為發揮財政職能促進新型工業化和縣域經濟發展試點縣以來,縣委、縣政府以深入學習科學發展觀為動力,以“保發展、保民生、保穩定”為重點,采取了一系列力推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在省、市財政部門的大力支持下,認真貫徹落實全省縣域經濟工作會議精神,以科學發展觀統攬全局,堅持以項目建設為抓手,突出工業強縣,突出產業培植,突出招商引資,突出創優環境。初步形成了以農產品加工為基礎,以汽車及配套產業為支撐,以培植文化旅游業為重點,以礦產品深加工業為補充的四大支柱產業格局。為全縣經濟社會平穩、健康、快速、可持續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

  一、鄖縣經濟發展的特點

  1、工業經濟總量不斷壯大

  2010年,全縣實現工業總產值69.4億元,同比增長42.2%;工業增加值19億元,同比增長41.7%;規模以上企業實現工業總產值50.17億元,同比增長51.7%;規模以上企業工業增加值14億元,同比增長53%;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幅位居十堰市第一。工業經濟對GDP增長的貢獻率達到43%;工業對財政的貢獻率達到47.6%;工業化率達到42%。全縣經濟呈現快速強勢增長態勢。

  2、重點項目推進迅速,拉動效益明顯增強

  部分新投產項目產能得到充分發揮,新增產值較大,帶動作用明顯。金龍二期、佳恒二期、神河聯達輕型載重車、天神乳化炸藥、康迪藥業擴能等項目的投產,新增產值6.6億元,帶動全縣規模以上企業增長37.8個百分點。

  3、重點企業增勢強勁,效益明顯提升

  2010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到104家,其中產值過千萬元的企業24家,過3000萬元的企業20家,過5000萬元的企業14家,過億元的企業11家,完成產值36.9億元,占全縣規模以上企業的73.5%,同比增長54.4%,增幅比規模以上企業工業產值高出8.4個百分點。對規模以上工業產值增長貢獻率達到82%.2010年,工業經濟實現利潤1.1億元,上繳稅金1.8億元,分別比“十一五”初增長69%、84%。

  4、財力進一步擴張

  在工業經濟的強力支撐下,2010年完成地方財政總收入8.61億元,同比增長136%,剔除南水北調耕地占用稅43700萬元之后,縣域內實現地方財政總收入4.24億元,比“十一五”末增長127.5%,年均增長率為21.3%;地方一般預算收入完成6.24億元,同比增長241%,剔除南水北調耕地占用稅43700萬元之后,縣域內實現地方一般預算收入1.87億元,比“十一五”末增長162.4%;年均增長率為21.3%;財政總收入、地方一般預算收入、稅收收入增幅全市排名第一。

  5、發展后勁得到進一步增強

  2010年,全縣完成地區生產總值43.9億元(現價),比2005年增長117.4%,年均增長16.8%;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27億元,比2005年增長110.9%,年均增長20.9%;固定資產投資完成40億元,是2005年的6.7倍,年均增長46.1%。五年累計投資達到90.9億元,是“十五”時期的4.5倍。為縣域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注入了動力。

  二、財政服務工業經濟的具體做法

  1、圍繞關鍵點,積極服務“工業強縣”發展戰略,優化縣域經濟發展大環境

  工業興,則縣域經濟實力強。抓住了工業,就抓住了縣域經濟發展的牛鼻子。要想一個縣大辦工業、辦大工業,單靠我們的力量是有限的,必須依靠縣委、縣政府對工業經濟的重視和全社會對發展工業經濟的支持。一是縣委、縣政府先后提出了“一主四化”(以民營經濟為主體、以工業化為龍頭,以市場化為取向,以農業產業化為支撐,以城鎮化為載體)方針、“一主兩翼”(以生態經濟為主導,以工業制造業和綠色產業為兩翼)和四大支柱產業(汽車及配套產業、礦產品深加工業、農產品加工業、文化旅游業)布局及工業“1235”(產值過百億企業1家,規模以上企業200家,產值過億元企業30家,打造商用車、鑄鍛、液壓、石材加工、農產品加工5大產業集群)工程發展戰略,明確了全縣工業經濟發展思路,統一了全縣上下的思想認識。二是建立了縣領導包點聯系重點企業和重點工業項目建設的制度,為加快工業經濟發展提供了可靠的組織領導保障。三是舉全縣之力,扶持工業經濟發展,先后出臺了《關于支持“123”工程政策補充規定》、《鄖縣經濟開發區和工業園區招商引資優惠政策補充規定》等支持工業經濟發展的政策性文件24個,有力地推動了工業經濟的健康發展。四是結合鄖縣實際,在全縣開展了“企業服務年”和“企業發展年”活動,增強了全社會服務企業發展的意識,解決了企業發展的實際問題,優化了工業經濟發展環境。

  2、找準切入點,加大工作力度,全方位促進企業健康發展

  積極開展“企業服務年”、“企業發展年”活動,多角度、全方位服務企業發展。一是加大技術服務,指導重點民營企業財務人員熟練掌握使用新的企業財務會計業務,并使其按要求準確、完整報送財務信息,及時把握了全縣工業經濟發展動態。二是加大制度服務,開展了對企業財會人員的繼續教育,及時將省廳企業處匯編的企業財務制度分送到重點企業,使企業能夠合法經營,依法維權,受到了企業的普遍歡迎。三是加大資金服務,縣財政預算內安排的技改貼息資金、新產品創新資金、科技三項費用等專項資金向跟蹤企業傾斜,全年共撥付各類財政扶持資金240多萬元。四是加大融資服務,積極向上爭取間隙資金,對那些經濟效益好、信譽程度高、產品有市場、擔保手續齊全的企業重點投放,解決其流動資金緊張的壓力,促其效益的穩步增長。五是加大協調服務,會同企改辦、醫保、勞動、民政等部門及時化解部分改制企業的遺留問題,為這些企業穩定、持續、快速發展創造條件。

  3、把握著力點,明確工作主攻方向,充分發揮職能作用,支持企業做大做強

  一是積極執行政策,刺激企業發展。按照縣政府《關于財政支持縣域經濟發展的實施意見》的要求,嚴格落實縣級財政支持企業發展的各項政策、資金。僅2010年就落實各類財政扶持、獎勵資金99.7萬元,同時對企業申報的技改貼息項目和科技創新項目,經會同縣經濟、科技等相關部門認真篩選審核后,及時劃撥各類扶持資金200余萬元,達到 “雪中送炭”效果。堅持對重點企業納稅和各銀行金融機構實施考核獎勵機制,參照上年標準擬對40個企業法人代表納稅按同比增長的地方留用部分的4%給予了一定的獎勵,提高了金融機構貸款融資的積極性,2010年度全縣金融機構為企業融資達到近8億元。二是減負減壓,促進企業發展。充分發揮自身優勢,積極爭取省市財政間隙資金1030萬元,對湖北神河汽車改裝集團有限公司生產線沼氣車生產線工程建設給予了400萬元的資金支持;幫助佳恒公司拓寬融資渠道,對其二期工業園建設籌措資金600萬元,確保了按期投產;為義興公司、神河集團、天神公司等企業融資近4000萬元,確保了這些企業的重點項目相繼投入運行,為我縣財政收入的增長起到了重要促進作用,確保了骨干納稅大戶的滿負荷生產。三是爭取項目資金,引導企業發展。根據國家產業政策,明確發展方向,建立健全工業經濟發展項目庫,積極引導企業走低耗能、高科技、高產值的內涵式發展之路。2010年度共爭取國家及省級項目資金960萬元,幫助佳恒液壓、金龍水泥、興升科技等多家企業完成了各項技術改造和節能減排項目。完善全縣工業企業的技術改造與科技創新項目庫,增強了企業發展活力。

  4、排除難點,想盡辦法,切實解決企業面臨的主要問題

  一是充分發揮財政間歇的資金效益,積極解決企業結算承兌貼現難的問題,2010年度共為8家企業2500余萬元承兌匯票辦理了低利率貼現業務,有效地降低了企業的財務費用。二是充分發揮財政專項資金效益,積極解決企業新產品開發和技改擴能資金投入不足問題。每年縣財政預算安排各項扶持資金共計310萬元,其中科技創新資金100萬元、技改貼息資金200萬元、招商引資獎勵資金70萬元、法人代表獎勵40萬元。有效調動了企業運用新技術的積極性,促進了縣域骨干企業整體實力的進一步增強。三是充分發揮財政信用擔保效應,切實解決企業融資難的問題。縣財政連續3年累計投入1000萬元資金成立了目前全省規模最大的縣級投資擔保公司,注冊資金達到1.2億元,擔保能力達到12億元,僅2010年度就為鄖縣中小企業提供擔保融資2.2億元,極大地緩解了中小企業融資難的難題。四是充分發揮財政資金調控作用,切實解決企業拓展空間問題,對新上的重點工業項目土地出讓金先征后返,進駐工業園區的“三通一平”的硬環境財政投入年均500萬元以上,有效地拓展了企業的發展空間。

  5、培育亮點,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提高工業經濟發展質量

  一是大力支持企業科技創新。2010年,及時、足額、合規地劃撥了33個單位省市縣各類科技專項資金749萬元,帶動全縣企業科研投入達1.3億元,占全縣GDP比重0.26%,有力地促進了縣科技管理及技術創新,全年研究高新技術產品37個、新產品310個。湖北天神實業股份有限公司2010年國家支持科技創新資金80萬元后,公司當年科技投入500多萬元,實現銷售收入2.7億元,利稅達到了3668萬元,創歷史最高,先后獲得“湖北省科技成長型企業”、“湖北省制造業信息化示范企業”、“鄖縣工業經濟十強企業”稱號,迅速成長為一個集高科技產品和現代化管理于一體的高新技術企業。2010年全縣高薪技術企業達到6家,實現高新技術產值10.33億元,增加值3.10億元,同比增長22.9%,39.4%.二是大力扶持產業集群發展。按照“結構優化、效益提高”的方針,積極服務支持產業集群發展。2010年度整合劃撥產業集群項目發展資金近300多萬元,極大地促進了具有鄖縣特色的產業集群發展,現已基本形成以神河牌改裝車、半掛車和聯達牌農用車為主體的鄂西北特種車及專用車基地,以金龍牌水泥為品牌的建材產業,以天神公司“開天牌”乳化炸藥為標志的藥化產業,以佳恒公司、義興公司、鄖齒公司、凱琦公司、興升公司為骨干的機械加工產業,以譚山米黃玉為代表的礦產開采加工,以渝川公司“武當紅”品牌為核心的農業產業等產業集群;2010年產業集群完成工業增加值14億元,上繳稅金1.5億元。產業集群優勢得到充分體現,工業發展后勁顯著增強。三是大力發展園區工業。突出汽車及汽車配件、化工產業、旅游休閑、綠色農業產業等特色主導行業,引導企業大力推進清潔生產,積極發展循環經濟,走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的新型工業化道路。加快工業園區基礎設施建設,搭建產業發展的平臺,提升了園區開發水平。2010年鄖縣工業園區規模以上工業完成產值30.35億元,同比上升14.1%,成為鄖縣工業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極。

  6、控制風險點,強化管理和監督,確保財政資金使用安全

  一是把日常財務信息報送和縣級財政專項資金的申報使用相結合。根據縣財政預算內安排的科技創新基金擬定了專項資金管理辦法,改變了以前項目多、支持額度小、效益發揮低的狀況,明確了資金支持的重點、方式、申報程序、評審標準、項目管理及檢查監督等,把日常報表報送數據和申報數據進行核對,提高了項目申報數據的科學性、真實性、完整性,使報表報送,項目審核和資金監管有機結合,達到了“誠實申報、公平受理、重點支持、效果明顯”的目的,也促使納入編報范圍的企業及時、準確地送報表。二是把日常財務信息報送和省市財政專項資金的申報使用相結合。加強了對省、市財政撥付鄖縣企業項目資金的監管,使其核算規范,專款專用,效益得到最大發揮。特別是2010年2月對十堰佳恒液壓機械有限公司600萬元和神河集團400萬元縣域經濟發展專項資金的撥付使用、風險控制及績效情況進行重點跟蹤管理。完善風險控制機制,嚴格按省廳專項資金管理辦法操作,要求企業必須提供優良的資產作抵押,對企業的資信程度進行全面的考核分析,最大程度地預防融資風險,確保財政資金安全;及時深入企業了解情況,幫助解決運營中的涉及財政政策兌現的問題,逐月對企業的經營情況進行績效評價;同時督促企業加強管理,按時還款,截至11月30日,已全部收清本息入庫。三是把企業財務監管和財政資金有償使用風險相結合,加大財政周轉金的回收力度,依據企業改制方案或法院對破產企業的破產裁定書裁決的財政周轉金受償比例,重新對新企業辦理轉借手續,理順財政與企業法人之間的債權債務關系,采取政策、法律、經濟及發放債權催收通知等手段,加大清收力度,全年共發放催收通知書13份,回收周轉金20萬元。四是把日常財務信息和“十二五”鄖縣重點企業及重點項目發展目標預測相結合。全縣到“十二五”末需完成財政收入10億元,為了科學預測縣域工業經濟“十二五”規劃、實現工業經濟對財政貢獻達到60%的目標,我們結合快報和年報數據,確定納入規劃預測范圍的銷售收入3000萬元以上規模企業19戶、3000萬元以下規模以上企業85戶、大型工業園區項目8個科學編制了縣域工業經濟“十二五”規劃,預計到“十二五”末,全縣工業產值將達到198億元,工業經濟對全縣GDP的貢獻率達到60%以上,工業企業銷售收入達到170億元,實現利潤10.7億元,工業企業上交稅金達到6.3億元,占全縣財政收入的63%以上。

  雖然鄖縣政府在服務和支持地方工業經濟發展中作出了一些有益探索,取得一點成績,但我們畢竟屬于山區貧困縣,服務和支持工業經濟發展仍然任重道遠。我們將認真貫徹落實這次會議精神,進一步增強服務意識,創新工作方法,加大工作力度,促進鄖縣工業經濟更好更快發展。

服務熱線

400 180 8892

微信客服

<th id="q6zaz"></th>
    1. <del id="q6zaz"></del>

    2. <th id="q6zaz"></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