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現狀
(一)發展歷程
現行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始建于1955年,成型于1978年。從事業單位合同制職工實行與企業一樣的養老保險制度起,到90年代初期事業單位養老保險試點改革,再到2008年國家再次啟動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試點工作,走過了一條漫長的發展路程。2011年7月1日起實施的《社會保險法》仍未將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納入國家法律法規,雖歷經20余年改革,使其仍處于十分零碎、半原生狀態。
(二)現狀
1.改革緩慢,法律依據可操作性不強
黨的十七大報告明確指出,要“促進企業、機關、事業單位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當前養老保障體系建立與完善的依據是國務院決定及部門文件,如國發[2005]38號、國發[2008]10號等,缺乏由全國人大制定的綜合性立法,導致養老保險制度改革依據的權威性不足,規范性和嚴肅性遭到利益群體的挑戰。《憲法》規定:“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喪失勞動能力的情況下,有從國家和社會獲得物質幫助的權利。國家發展為公民享受這些權利所需要的社會保險、社會救濟和醫療衛生事業?!贝酥杏叙B老“權利”和“社會保險”說,但其條文因其過于原則而可操作性不強,在實踐中難以有效發揮作用,一部立法層次更高、條款更細的綜合性立法或能較好地解決此問題。
2.覆蓋面小,社會統籌層次低,社?;鹭摀林?br />
由于目前全國沒有統一政策,各地參保范圍不盡相同。就筆者所在城市,不同的區市參保范圍也大不相同,有將公務員納入養老保險范圍的,還有的僅限于自收自之支事業單位的。而就全國而言,大部分城市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的參保對象只包括機關事業單位的合同制工人、鄉鎮聘用制干部和自收自支事業單位的全體工作人員,其覆蓋面小,且統籌層次低。受事業單位編制體制和老齡化社會的到來等因素的影響,新參加養老保險的工作人員呈逐年減少趨勢,而退休人員卻逐年增多。因此隨著時間的推移,養老保險基金將出現入不敷出的狀況。養老保險“以支定收、略有結余”的原則,在職職工繳納養老保險費的比例也將會越來越高,養老保險基金的負擔也越來越沉重。其次,目前事業單位參保人員退休后其養老金仍按退休前基本工資的一定比例計發養老金,并且調資根據退休前職務級別確定。養老金與本人繳費的多少不掛鉤,缺乏社會共濟性和統籌性,無形中加大了養老保險基金的支付額。因此,在養老保險基金統籌水平較低的情況下,基金負擔也會更加沉重。
3.參保意識淡薄,基金征收困難
一是由于沒有相應的法律法規,制度的強制力不夠,人們對養老保險的強制性和共濟性缺乏認識,甚至將其等同于商業保險,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認為退休后都是由財政拿錢養老,沒有必要搞養老保險。二是由于目前部分地區經濟欠發達,政府部門將有限的財力主要用于建設,而對于屬于長期效應的養老保險的繳費重視不夠,一拖再拖,不按時足額繳納,欠費的現象較為突出。但又沒有專門的法律法規對其進行規范、督促和處理,事業單位養老保險處于無法可依、無章可循的狀況,故此基金征收困難。
4.缺乏資金營運機制,基金保值增值困難
養老保險基金管理安全與否直接關系到退休人員的基本生活。因此,為了保證基金的安全,政府一直采取比較謹慎的態度,規定養老保險基金只能存入國有商業銀行,實行專戶儲存,??顚S?,銀行按同期居民儲蓄存款計息,并入基金,只可以用積累資金的一部分購買國家發行的債券。由于缺乏有效的資金營運機制,隨著時間的推移和物價水平的上升,原有的基金就難以保值甚至逐漸貶值,難以保證基金的長期平衡,不利于維持社會保險制度的穩定與投保人的利益,勢必會造成以后基金的缺口加大。
二、有關對策
筆者認為,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總體思路應遵循權利與義務相統一、公平與效率相結合的原則,以保障離退休人員基本生活、維護社會穩定、促進社會發展。
?。ㄒ唬┘涌炝⒎?,進一步完善養老保險政策法規
養老保險法規是制定和完善養老保險制度的基礎和依據,也是指導和規范養老保險工作的理論和準則。養老保險是一項將統一性和強制性融為一體的制度,必須通過國家立法,確保養老保險的統一性、強制性和社會性。因此,中央必須加快制定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需要的、具有中國特色的諸如《事業單位社會保險法》、《事業單位養老保險條例》等專門性法規。同時?。ㄊ校┘壷鞴懿块T也應盡快出臺能夠指導本?。ㄊ校C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工作的統一政策和實施細則,以解決目前養老保險工作在各地區各自為政,缺乏統一性的現狀,實現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省級統籌。
(二)建立個人賬戶,改革養老金計發辦法
目前以本人檔案工資為基數、以工齡為折扣依據的養老金計發辦法不與繳費多少掛鉤,嚴重制約了養老保險工作的開展和參保人員的積極性。要改變這種現狀,首先必須建立與企業職工社會養老保險相類似的個人賬戶,隨之調整養老金計發辦法,以社會平均工資的一定額度為基數,結合個人賬戶的積累額確定養老金,養老金的多少與單位及個人繳費多少、繳費年限長短掛鉤,以體現權利與義務的統一、享受與貢獻的聯系。個人賬戶的建立,還將對企業與機關事業單位之間的人員流動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ㄈU大參保范圍,促進事業單位改革
事業單位的改變現已全面啟動。一些事業單位將逐漸與事業費脫鉤,以減輕國家負擔,有的還將直接改制成企業。事業單位人事制度的一項重大改革就是打破鐵飯碗,推行聘用制,促進人才流動。事業單位改革,帶來的人員分流、富余人員的再就業等問題,都與養老保險制度的完善程度有直接的關系。改革的必然性要求我們將所有事業單位工作人中納入社會養老保險的統籌范圍,建立和完善政策制度。
?。ㄋ模┩貙捇鸹I集渠道,優化基金的營運方式
養老保險基金收不抵支是困擾我國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頭等問題。對此,首先應在強化養老保險基金征繳的基礎上,改差額征繳為全額征繳,并進一步采取多種渠道籌措養老保險基金,以確保養老保險制度的正常運行。同時要合理調整財政支出結構,提高養老保險支出占財政總支出的比重。其次在養老保險基金管理模式上將過去的基金制管理轉變為資金式運營。因此,我們必須出臺基金管理運營的相關政策,確保社?;鸬谋V翟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