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前商業銀行面臨會計結算風險日益增大。本文分析了會計結算的基本風險表現及其產生原因。對比了國內外商業銀行會計結算風險管理的差異,就如何加強我國商業銀行會計結算風險管理提出有建設性的對策。
會計結算風險是指由于控制、系統以及運營過程的錯誤或疏忽而可能引致潛在損失的風險。新經濟模式的出現,更為負載的交易工具和交易戰略、技術系統的可靠性、交易量的提高、監管要求日趨嚴格等,都增大了金融機構面臨的會計結算風險。為客戶提供快捷方便服務的同時,如何做好會計結算風險管理工作成為商業銀行一項重要的課題。
一、會計結算的基本風險表現
1 票據業務風險。包括:銀行違規承兌、貼現商業匯票、偽造、變造、仿造票據、詐騙銀行資金、利用職務之便違規簽發空頭支票、偷用銀行資金等。
2 內控風險。表現為會計結算制度本身不完善,印押證管理不嚴;會計內部憑證隨意制作,復核和事后監督制度落實不到位;對重點崗位、重要人員缺乏有效的監督制約等內控制度不嚴產生的風險。
3 會計核算風險。金融機構設定了存(貸)款余額數、費用指標數等考核指標,這些指標的統計期間因受會計制度所規定的核算期間制約,一般均以月末、季末或年末的時點數為準從而導致會計核算不實,會計報表信息失真失靈,形成嚴重的會計核算風險。
4 信用風險。產生于由于負債方無視商業信用,對到期的債務不予落實的會計結算過程中,其風險表在銀行和企業雙方均有表現。
5 競爭風險。無序競爭不僅嚴重違紀、違章甚至違法,導致銀行因無序競爭而形成嚴重的經營風險和結算風險。
對于會計結算中出現的上述風險問題,必須認真歸集、思考,需找出問題原因,進而做出更為有效的管理手段,以防范風險的發生。
二、會計結算風險產生的原因
1 內控制度軟弱,違章操作嚴重。主要表現在:一是人員配備不到位、規章制度形同虛設,使業務相互制約機制不落實、出現真空和漏洞,被犯罪分子伺機作案二是監督檢查流于形式,使一些內部案件長期暴露不了;三是內控手段滯后。
2 銀行會計結算系統中自身機制存在缺陷。隨著銀行業金融機構競爭的日趨激烈,支付結算工具的不斷創新,一些金融機構并未根據各自業務特點或針對新產品、新業務沒有及時制定相應的操作規程和管理制度,客觀上存在風險控制盲點,被作案分子利用進行詐騙活動。
3 票據詐騙猖獗,是造成會計風險結算又一重要原因。偽造票據的原因一是容易得到真的支票用紙;二是容易得到被假冒出票人的簽章印模。偽造票據多伴有變造行為,如對支票號碼、金額的變造。
4 企業信用危機引起的結算風險。信用風險產生于單位、個人在社會經濟活動中,無視商業信用,故意簽發空頭或與銀行預留印鑒(支付密碼)不符的支票;信用卡惡意透支,在結算中故意設置陷井等等,引發銀行支付結算風險。
5 銀行迫于競爭壓力,進一步損害會計結算的良性發展。某些經濟不發達地區或因自身經營管理不善,創利水平負增長的銀行,迫于同業競爭和上級考核需要在會計核算上亂用、錯用會計科目,搞賬外經營和賬外賬,或假造、變造、更改會計憑證、賬表與賬簿等。
三、國內外商業銀行會計結算風險管理的差異
西方商業銀行在其長期的發展過程中逐步形成并建立了一套完善的全面風險管理體系,在運作過程中有效管理了本國的銀行風險。中西方在此領域的管理差異如下:
1 合規風險管理理念的差異巴塞爾銀行監管委員會在《合規與銀行內部合規部門》的文件中,明確指出合規應從高層做起,應成為銀行文化的一部件,銀行應明確董事會和高級管理層在合規方面的特定職責。美國貨幣監理署認為,要強化銀行高層的示范作用,即高層的行為是否有力支撐銀行所倡導的價值觀,董事會是否有反應銀行風險容忍度的道德準則和書面政策,高級管理層是否切實貫徹并傳達給每一位員工,并以身作則,在業務活動中恪守嚴格的道德準則。相比較而言,國內商業銀行的合規風險管理理念存在一定的偏差。一是“合規應從高層做起”這一基本理念沒有真正樹立;二是重業務拓展,輕合規管理。
2 合規風險管理方法的差異國外商業銀行監察合規部每年第一季度都應根據上一年合規稽查的情況,重新對各個業務部門進行合規風險評定。這種錯發為該年度合規風險管理運作提供了一個具有很強指導性的合規保障與計劃。譬如,美國的銀行目前采取多種手段和技術從事合規管理。例如風險管理結構、早期問題探查、解決問題程序、平衡計分卡等。同時,美國的銀行越來越重視利用高科技來進行合規管理。內部互聯網、信息庫的采用擴大了合規管理的知識含量,復雜的技術使風險管理可以更有效地發現問題和違規行為,隨時向有關方面提供對問題的處理決定。
目前,國內商業銀行習慣運用定性分析和簡單的數據分析方法加強對風險的管理工作,缺乏量化分析,在風險識別、度量、檢測等方面科學性不夠,而在風險管理支持技術上也無法適應新的要求,缺少主動引入內部評級法等先進定量技術工作,也缺少涵蓋信用、市場、操作三類風險的完整的計量模型,因此國內商業銀行風險管理方法與國際先進銀行相比也差距較大。
3 銀行業的管理體制與公司治理機制不適應內部欺詐特別是管理人員欺詐事件頻頻發生,與我國商業銀行特別是國有銀行產權結構缺陷、治理結構缺陷、內部控制不力及對經營管理層激勵不足有著密切的關系。內部人控制現象比較嚴重。一方面,在總行層面上,由于國有商業銀行所有者虛位,很容易導致銀行高管人員利用政府產權上的弱控制而形成事實上的“內部人”控制,進行違法違紀活動。另一方面,在國有商業銀行內部分支機構,也存在“內部人”控制現象。分支機構在組織形式、人事管理、經營活動、財務核算等方面,都具有相對獨立性。分支行權力過大,又缺乏獨立部門對風險進行控制。即使是內部治理較好的股份制商業銀行,其公司治理結構仍然不夠理想,也存在“內部人”控制現象。內部制衡機制不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