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司是一個有機的系統,是一個關于資本預算、資本運營、資本結構和股利分配的一系列相互作用的決策和政策所構成的系統。其中資本運營就是企業的資金流動,從而使企業資產增值;資本預算是長期資金的投資問題,這里指的是財務口徑的投資,偏重于行為的性質,而不像會計口徑的投資側重于科目,僅指企業對外的投資。財務預測實際上是一種特殊的財務分析。這種分析之所以特殊,是因為涉及財務的未來狀況,而未來是充滿不確定性的,所以嚴格地說財務預測是對財務未來進行估算。
一、財務計劃
財務計劃是指分析企業所面臨的投資和籌資方案,預測目前決策所可能產生的影響,作出方案的選擇和對照財務計劃所設定的目標衡量實施情況的一個有機規劃過程。
1.財務預測的意義和目的
財務計劃的目的是估計企業未來的融資需求,為決策者提供決策依據。其作用有:財務計劃是融資計劃的前提,決策者只有知道企業需要多少資金,才能作出如何融資,融多少資的決策;財務計劃有助于改善投資決策,投資決策考慮的是風險因素,而風險的本質則是資產流失的可能性;財務計劃有助于應變,通過預測可以提高企業對不確定事件的應變能力。
2.財務計劃的作用
揭示決策方案的內在聯系,有利于建立企業的總體發展思路,判斷目標的可行性和內部協調性;有利于預測可能出現的問題并制定相應的對策;有利于完善對實施狀況的考核標準以及增強凝聚力。
3.財務計劃的編制方式和步驟
(1) 財務計劃的編制方式。財務計劃通過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兩種方式來編制。自下而上方式是指從基層的銷售班組開始形成計劃的設想,然后通過車間或分企業層層不斷地增添、修改或刪除,最終在企業總部得以完成計劃。自上而下方式是指計劃從企業最高管理層的戰略計劃出發,逐級向下傳達和落實。一個好的財務計劃的產生往往經歷了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雙向和交叉的過程。
(2) 財務計劃的步驟包括:建立財務計劃系統;確定滿足企業增長所需的資金;預測在計劃期限內的各種資金來源;制定企業營收的各項增長指標和最終的利潤預測值;制定針對財務計劃所依據的假定條件與現實不符時作出調整的措施以及建立績效評價系統。
二、財務分析
1.財務分析內容確立的原則
財務分析內容確立的原則有三:一是符合國際慣例;二是符合本國國情;三是滿足多主體的信息需要。
2.決定財務分析內容的因素
決定財務分析內容的因素有很多,主要因素包括以下方面。
(1) 學科屬性界定。學科屬性界定是指學科研究領域的劃分、范圍大小、全面和部分的區別等。
(2) 財務分析主體的需要。財務分析主體是與企業主體有關的、需要分析信息的企業管理者、股東等,可分為外部和內部兩大類。外部分析主體一般包括債權人、股東、其他企業、會計師事務所、政府及其有關機構;內部分析主體一般為企業管理者、企業所有者等。財務分析主體不同,其分析的內容亦有所側重。財務分析主體決定財務分析的內容。
(3) 財務分析的目標限定。由于企業財務分析主體構成的多元化導致了目標的多元化,從而構成財務分析的目標體系,分析目標的不同又導致了分析內容的不同。如投資者投資的目的都是為了取得盈利,但在盈利過程中伴隨著投資風險,所以他們的分析內容是企業經營趨勢、投資風險、收益的穩定性和盈利能力的大小。而債權人在確定或修正與企業的借貸關系時,為了保證其債權能如期完整地償還,則要分析資產的安全性、企業的償債能力和盈利能力。從企業的管理者來看,企業使用這些資產的目的是追求最大限度的利潤,企業向所有者及債權人承擔著資產經營管理的責任,即資產必須保值和增值,對資產的運用要能夠使得企業自我生存和發展,并向所有者提供投資收益,按約定條件向債權人償付資產。要達到這些目的,管理者必須通過常規不懈的分析來對企業經營和理財的各方面工作進行評價,剖析企業當前經營狀況和成果產生的原因,洞察企業經營中的風險性、資產運用中的安全性和效益性,把握企業的發展趨勢,為企業經營決策和控制提供依據。其他方面如會計師事務所,目的是向投資者及有關單位確定企業提供的經營成果和財務狀況的真實性、合法性、一致性等,要對企業財務報告進行查證、分析。財政、稅收部門、銀行等為了取得宏觀調控需要的資料,也要對企業稅金的繳納、貸款的運用等方面進行分析。
3.財務分析的內容
財務分析的內容主要據信息使用者的不同而分為外部分析內容和內部分析內容,另可設置專題分析內容。由于只有在企業提高了經濟效益時,企業才可能有較強的償債能力、盈利能力,國家、投資者、債權人及社會各方相關者的利益實現才有保證,因此現代財務分析的重心由外部分析轉向內部分析。財務分析的內、外信息使用者進行財務分析時雖有不同的側重,但也有共同的要求,都要求財務分析能夠揭示出企業的經營趨勢、資產與負債及資產與所有者權益之間的關系、企業的盈利能力等。企業的內部分析內容可包容外部分析內容,反之則不然。這主要是因為外部信息需求者目標的不同及對內部信息資料的不可得。企業的外部分析是企業外部利益集團根據各自的要求對企業進行分析,內部分析則主要為管理當局制定政策提供依據。此外,針對企業具體情況還可設置專題分析。具體說來,企業財務分析的內容有以下方面。
(1) 企業的財務狀況分析。了解企業資產的流動性、負債水平及企業償還長短期債務的能力,從而評價企業的財務狀況和風險,為有關決策者提供財務信息。
(2) 企業的資產管理水平分析。資產是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經濟資源,資產的管理水平直接影響到企業的經濟效益,財務分析可以了解企業對資產的管理水平,資金周轉情況,為評價企業的管理水平提供依據。
(3) 企業的獲利能力分析。企業利潤是企業的重要經營目標之一,對企業獲利能力進行分析,也是評價企業管理人員業績的一個主要方面。
(4) 企業的發展趨勢分析。通過分析,判斷企業的發展趨勢,預測企業的經營前景,為決策者提供依據。
(5) 企業償債能力分析。包括企業盈利能力分析,企業資產運用效率分析,企業社會貢獻能力分析以及企業綜合實力分析。
(6) 企業籌資分析與企業投資分析。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企業將會遇到許多新情況、新問題。企業和外部信息使用者可根據自身的特點,結合特定的目標選取特定的資料及內容,有針對性地進行一些專題分析。